文档详情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46KB
约4页
文档ID:151376375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_第1页
1/4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七十六中学生物科 余岳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应用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免疫学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艾滋病和免疫系统的关系让学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②让学生关注免疫学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的过程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三、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是调节人和动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本章的前三节所介绍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机补充,三者一起构成了人和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与前三节一样本节内容知识量大,而且过程复杂四、学情分析本校为F组生源,学生生物学基础普遍较差,初中生物知识遗忘率较高。

但学生通过必修3第一章的学习,已掌握了: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是人和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对“疫苗”有亲身体验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五、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免疫调节的内容复杂,名词概念多,又是一个微观的过程,从学生身边的免疫实例入手,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利用演示、讲解、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卡通动画等方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体液免疫”过程,从易到难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思考,亲身体验等过程内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资料分析(艾滋病的发病和防治情况)设问:1、人体维持稳态的三种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2、HIV病毒作为入侵人体的病原体,主要是破坏了人体哪一种调节机制呢?思考回答“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免疫调节关注艾滋病,导入新课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推选两个学生出来,一个学生当“人体模特”,另一个学生将课前制作好的的卡片“扁桃体”、“胸腺”、“骨髓”、“脾”、“淋巴结”“肝脏”张贴到其相应的部位质疑:张贴有无错误。

引导学生小结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出示两种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请分析:1.淋巴细胞由何种细胞分化而成?2.淋巴细胞起源于哪种器官?3.T淋巴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熟? 4. B淋巴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熟? 淋巴细胞起源器官成熟器官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三)免疫活性物质 引导学生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阅读课本P35,完成填空 判断粘贴是否正确纠正、发现“肝脏”不属于免疫器官识图回答:造血干细胞骨髓转移到胸腺中成熟直接在骨髓发育成熟从生命系统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通过人体模特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一)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播放皮肤、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溶菌酶、吞噬细胞的flash动画,让学生回顾并说出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1.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2.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提问:两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点呢? 通过【情景案例】- 打甲流疫苗,提问:注射疫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自然引出第三道防线免疫:3.第三道防线(____ _免疫)  ______免疫:   提问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区别。

结合提供的图片,学生阅读课本P36思考回答:皮肤和粘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人人生下来就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利用FLASH卡通动画提高学习趣味性2、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点二)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的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阅读P37体液免疫的内容,结合 “图2-15 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请将教材上的文字和图形结合画出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文字间用箭头表示)让学习小组展示体液免疫的流程图并介绍,其他小组评价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自我诊断】为什么患过水痘后,将不再患水痘?而感冒则不是终身免疫?引导学生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及时反馈】中的练习题,一个小组回答上一个问题,指定下一个小组回答下一个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37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共同绘制体液免疫的流程图对展示出来的流程图进行评价,找出错误思考回答:患水痘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同种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感冒病毒经常变种回答并解释原因1、通过分组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运用的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三、小结人之所以能维持稳态,免疫调节功不可没人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建立在免疫系统的基础上的三道防线的防卫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是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也能将它清除其中体液免疫能够通过产生浆细胞产生抗体来对付在细胞外的病原体, 从而维护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共同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四、布置作业设计两种不同的作业套餐A套餐:(基础)《学习与评价》2.4 B 套餐:(提升)《世纪金榜》2.4课后完成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七、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构成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体液免疫:浆细胞→抗体细胞免疫免疫 功能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细胞 八、反馈练习1. 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 A. T细胞 B.吞噬细胞 C. B细胞 D. 抗体2.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3.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4.下列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B.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C. 皮肤的阻挡作用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5.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6.组成抗体的基本单位是 ( )A.氨基酸 B.球蛋白 C.核苷酸 D. 胆固醇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B细胞8.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9.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的水平变化。

分析两次抗体产生A.吞噬细胞B.效应B细胞 C.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 ) 参考答案:1-5 C B B A D 6-9 A C D D 九、教学反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