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仙”之美誉,与杜之美誉,与杜甫并称甫并称“李杜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绚烂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成其特有的绚烂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太白集30卷 (1)晁卿衡:即)晁卿衡:即晁衡晁衡,又作,又作“朝朝衡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旧唐书东夷东夷日本国传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
卿:古代朋音译作仲满卿:古代朋友之间的爱称帝都:帝王之都,此友之间的爱称帝都:帝王之都,此处指唐朝京城长安处指唐朝京城长安2)蓬壶:传说中东海中有)蓬壶:传说中东海中有蓬莱蓬莱、方壶方壶、等仙山这里指晁衡在东海中、等仙山这里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3)明月:比喻品德高洁,才华)明月:比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以月明珠来比喻晁出众之士一说是以月明珠来比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沉碧海:指溺死海中4)苍梧:)苍梧:云台山云台山,在现在的连,在现在的连云港境内云港境内 日本友人晁衡,辞别长安回日本友人晁衡,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回蓬莱群岛家乡,乘坐帆船回蓬莱群岛却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再,却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再,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梧桐树,终日不开心笼罩着梧桐树,终日不开心 诗的标题诗的标题“哭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日本晁卿辞帝都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
诗人回忆起不久前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征帆一片一片”写得真切传神写得真切传神绕蓬壶绕蓬壶”三字三字放在放在“征帆一片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之后更是微妙蓬蓬壶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的特点,与“绕绕”字相应同时,字相应同时,“征征帆一片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即将遇难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然而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