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古典学派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赵娟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内容简介内容简介n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n亚当亚当·斯密斯密n让让-巴蒂斯特巴蒂斯特·萨伊萨伊n托马斯托马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n大卫大卫·李嘉图李嘉图n约翰约翰·穆勒穆勒n小结小结*第一节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古典模型的内容古典模型的内容n节俭、勤奋工作、开明的自我利益和对同胞的仁节俭、勤奋工作、开明的自我利益和对同胞的仁爱是美德,应予鼓励爱是美德,应予鼓励n政府应将其活动限于司法、维护私有产权和防范政府应将其活动限于司法、维护私有产权和防范外敌入侵外敌入侵n国家对经济事物应实行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总政策国家对经济事物应实行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总政策(自由贸易、低税、最精简官僚机构等等)自由贸易、低税、最精简官僚机构等等)n古典金古典金/ /银本位制约束了国家实行货币贬值的行银本位制约束了国家实行货币贬值的行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可以繁荣的货币环境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可以繁荣的货币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第二节第二节 亚当亚当··斯密斯密69/1/2024 亚当亚当·斯密的斯密的生平细生平细节节 1 亚当亚当·斯密的思想斯密的思想3 亚当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斯密的代表作2*一、生平细节*n斯密是第一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经济学斯密是第一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经济学区分出来成为单独的学科。
区分出来成为单独的学科n斯密斯密1414岁就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先后学习道岁就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先后学习道德哲学、伦理学、数学、自然法学和政治经德哲学、伦理学、数学、自然法学和政治经济学n他于他于1723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17401740年年((1717岁)进入牛津大学作为岁)进入牛津大学作为斯内斯内尔尔奖学金学奖学金学生在牛津大学,斯密学习希腊和拉丁经典生在牛津大学,斯密学习希腊和拉丁经典学说、外语、文学和哲学学说、外语、文学和哲学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n17481748年接受爱丁堡大学聘请讲授修辞学和文年接受爱丁堡大学聘请讲授修辞学和文学17491749年编写过一份经济学讲义在年编写过一份经济学讲义在17501750--17511751年的冬天,讲授过一学期经济学年的冬天,讲授过一学期经济学n17511751年转到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担任逻辑学年转到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讲座(和道德哲学讲座(2828岁)后兼任大学教务岁)后兼任大学教务长,副校长职务长,副校长职务这个时期是他学术思想形这个时期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成的重要时期。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n他讲道德哲学的范围共分四部分:神学;他讲道德哲学的范围共分四部分:神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政治学包括贸易、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政治学包括贸易、价格、国家收入、税收等等有关经济理论价格、国家收入、税收等等有关经济理论和财政问题方面的内容一直到和财政问题方面的内容一直到17641764年以年以后他才开始专门从事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后他才开始专门从事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和著作研究和著作n17591759年初,在任拉格斯哥大学教授期间发年初,在任拉格斯哥大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n他在他在17641764年离开学院后,随巴克勒公爵用年离开学院后,随巴克勒公爵用了两年时间在法国和瑞士游学,在那里他了两年时间在法国和瑞士游学,在那里他跟在瑞士的伏尔泰跟在瑞士的伏尔泰, ,卢梭卢梭, ,和在法国的魁奈和在法国的魁奈和杜尔阁建立了联系和杜尔阁建立了联系n在法国,亚当斯密观察到了来自国内贸易在法国,亚当斯密观察到了来自国内贸易和税务官的数量对经济的限制。
亚当斯密和税务官的数量对经济的限制亚当斯密观察到法国的税务问题使人民观察到法国的税务问题使人民““极端的悲极端的悲惨惨””,这种税务系统在,这种税务系统在1818世纪末导致了血世纪末导致了血腥的法国大革命,也因此诞生了法国伟人腥的法国大革命,也因此诞生了法国伟人拿破仑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n17671767年年5 5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卡柯尔迪,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卡柯尔迪,直到直到17731773年年4 4月的月的7 7年间,他一直在从事《国年间,他一直在从事《国富论》的著述工作富论》的著述工作n两次与富兰克林会面,第二次向富兰克林介两次与富兰克林会面,第二次向富兰克林介绍了自己的《国富论》,并耐心地听取他的绍了自己的《国富论》,并耐心地听取他的意见n1776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享受着荣誉和爱戴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n17781778年年1 1月,由于巴克勒公爵的举荐,亚当月,由于巴克勒公爵的举荐,亚当··斯密被诺思首相任命为苏格兰海关专员及斯密被诺思首相任命为苏格兰海关专员及苏格兰盐税专员。
斯密在担任这两项公职期苏格兰盐税专员斯密在担任这两项公职期间,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间,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 n17901790年斯密在克科底去世在他的墓碑上写年斯密在克科底去世在他的墓碑上写着着““《国富论》的作者《国富论》的作者————亚当亚当··斯密斯密””斯密的个性斯密的个性——心不在焉心不在焉n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怀的时候他可能在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n在他带着访问者参观鞣皮厂解释他的劳动在他带着访问者参观鞣皮厂解释他的劳动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皮坑里;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皮坑里;n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茶壶里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茶壶里然后抱怨饮料的味道太差;然后抱怨饮料的味道太差;n早晨起来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早晨起来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气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气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离家睡袍已经到了离家1515英里以外的地方了英里以外的地方了二、代表作二、代表作n国富论(国富论(1776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Nationsn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 ((17591759))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一)国富论(一)国富论1 1、对《国富论》的相关评论、对《国富论》的相关评论2 2、《国富论》的一些引语、《国富论》的一些引语3 3、《国富论》的主题、《国富论》的主题4 4、《国富论》的结构框架、《国富论》的结构框架*1、对《国富论》的相关评论、对《国富论》的相关评论n斯密受休谟在《政治论》中的货币和国际贸易理论斯密受休谟在《政治论》中的货币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很深,这些都可以在《国富论》中反映出来。
的影响很深,这些都可以在《国富论》中反映出来n斯密并不是第一个表达《国富论》中那些观点的人,斯密并不是第一个表达《国富论》中那些观点的人,在配第的《税收论》和《政治数学》中和杜德里在配第的《税收论》和《政治数学》中和杜德里··诺斯的《贸易论》中都有提及;还有就是杜尔阁的诺斯的《贸易论》中都有提及;还有就是杜尔阁的《财富组成和分配的影响》这些著作都是先于斯《财富组成和分配的影响》这些著作都是先于斯密的n《国富论》使斯密成了当代经济思想的奠基人,影《国富论》使斯密成了当代经济思想的奠基人,影响了响了1919世纪的李嘉图和马克思,及世纪的李嘉图和马克思,及2020世纪的凯恩斯世纪的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和弗里德曼2、《国富论》的一些引语、《国富论》的一些引语l“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屠夫、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由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由于他们的自利心于他们的自利心l“他在通常情况下既不是为了提升他在通常情况下既不是为了提升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能为此做到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能为此做到多少。
他选择国内的产品供给而不多少他选择国内的产品供给而不是国外产品也只是为了他个人的利是国外产品也只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因为这可能会为他带了最大的益,因为这可能会为他带了最大的效用,他只计算自己的得失,就像效用,他只计算自己的得失,就像在很多范例中一样,最终结果是靠在很多范例中一样,最终结果是靠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得到的,而去调节得到的,而不是由于任何个人意愿导致的不是由于任何个人意愿导致的l“我们最好购买外国能够提供给我我们最好购买外国能够提供给我们相对于我们自己生产更便宜一点们相对于我们自己生产更便宜一点的产品,而去出口给外国我们在其的产品,而去出口给外国我们在其他生产中有他生产中有优势优势的产品l“国王和部长们假装在观注私人经国王和部长们假装在观注私人经济,然后通过一些节约费用的法律济,然后通过一些节约费用的法律和禁止国外奢侈品的进口,这是很和禁止国外奢侈品的进口,这是很不恰当和自以为是的不恰当和自以为是的3、、《国富论》的主题《国富论》的主题n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于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于富国和裕民富国和裕民,二,二者皆依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者皆依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1 1、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财富 构成一国财富的构成一国财富的不是金银不是金银,而是人们,而是人们能够消费的一切能够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2 2、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 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n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赖于分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畅通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畅通n增加劳动者的人数:主要依赖于增加劳动者的人数:主要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用途的适当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用途的适当n坚持经济自由、取消政府的不适坚持经济自由、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生活依其天然秩当干预、让经济生活依其天然秩序运行序运行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4、、《国富论》的结构框架《国富论》的结构框架*国富论中的美好世界国富论中的美好世界n 花了花了1212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大部头的著作,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大部头的著作,斯密确信找到了创造斯密确信找到了创造““普遍富裕普遍富裕””的真正的的真正的““经济学经济学””。
他称其模型为他称其模型为““天赋自由体系天赋自由体系””今天,经济学家称之为今天,经济学家称之为““古典模型古典模型””n “ “天赋自由天赋自由””意味着劳动、资本、货币和意味着劳动、资本、货币和产品的自由流动,还包括不受政府限制而进产品的自由流动,还包括不受政府限制而进行储蓄、投资和积累资本的权利,这些是经行储蓄、投资和积累资本的权利,这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二)道德情操论(二)道德情操论n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古典经济学体系;n《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公民的幸福生活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亚当亚当·斯密问题斯密问题n早在早在19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的经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亚当··斯斯密问题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n他们认为,他们认为,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归结于同情同情,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的行为归结于自私自私。
把斯密看作是伦理学上的把斯密看作是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利他主义者,者,经济学上的经济学上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者 这种观点,似乎成了研究亚当这种观点,似乎成了研究亚当··斯密斯密的传统的传统““信条信条””“亚当亚当·斯密问题斯密问题”的解释的解释n斯密并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他把他的斯密并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他把他的两部著作看成是相互补充的两部著作看成是相互补充的n斯密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接受的基本欲望斯密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接受的基本欲望为获得同情,人们将按能获得尊重和爱慕的为获得同情,人们将按能获得尊重和爱慕的方式行动在经济生活中,这意味着开明的方式行动在经济生活中,这意味着开明的自我利益,在其中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互利自我利益,在其中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互利n斯密争论说,斯密争论说,经济进步和剩余财富经济进步和剩余财富是同情和是同情和慈善的先决条件慈善的先决条件n斯密意欲将经济学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斯密意欲将经济学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离开了《道德情操论》就无法真离开了《道德情操论》就无法真正理解《国富论》正理解《国富论》n《国富论》主要讲的是社会经济发《国富论》主要讲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条件问题;展的动力和机制条件问题;n《道德情操论》主要讲的就是社会《道德情操论》主要讲的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要求问题。
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要求问题 *三、亚当三、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斯密的经济思想*分工理论分工理论 n分工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叙述的起点斯分工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叙述的起点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和方法财富的主要原因和方法n分工有三个优点:分工有三个优点: 提高每个工人的技能和机智;提高每个工人的技能和机智; 节省时间;节省时间; 有利于机械的发明有利于机械的发明* 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篇便描述了分工是如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篇便描述了分工是如何提高别针工厂的劳动生产率的:何提高别针工厂的劳动生产率的:““这一行业这一行业的生产方式现在展开的生产方式现在展开…………它被分成几个部分它被分成几个部分一个人将金属线展开,另一个人将它拉直,第一个人将金属线展开,另一个人将它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切割,第四个人削尖它,第五个人三个人负责切割,第四个人削尖它,第五个人磨光针头,制作针头另外还需要二至三个工序磨光针头,制作针头另外还需要二至三个工序…………这样,别针的主要过程将被分为这样,别针的主要过程将被分为1818个不同个不同的工序的工序””。
斯密指出,如果这些工人单独工作,斯密指出,如果这些工人单独工作,他们每天生产的别针不会超过他们每天生产的别针不会超过2020个,而这样的个,而这样的分工使他们每人每天生产分工使他们每人每天生产4800048000个别针分工的一个实例分工的一个实例*货币理论货币理论 n他从商品种类的增多,交换的困难出发论他从商品种类的增多,交换的困难出发论证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证货币产生的必然性n斯密认为货币是商品,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斯密认为货币是商品,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包含着就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包含着一定的劳动量,也具有价值一定的劳动量,也具有价值n货币有两种职能: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又货币有两种职能: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又是价值尺度是价值尺度n斯密还探讨过货币流通量以及纸币流通的斯密还探讨过货币流通量以及纸币流通的规律性问题规律性问题 *价值论价值论n客观劳动价值论客观劳动价值论 用于占有某物而付出的劳动用于占有某物而付出的劳动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n主观效用价值论主观效用价值论 某一特定物品的效用某一特定物品的效用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钻石和水的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价值悖论””* 无论个别商品或社会总产品,它们的价值无论个别商品或社会总产品,它们的价值都是由三种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
都是由三种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n工人-工资;工人-工资;n资本-利润(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资本-利润(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现的,它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又是资本的报酬);又是资本的报酬);n土地-地租(地租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土地-地租(地租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斯密的教条斯密的教条*价格论价格论n自然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商自然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商品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值;品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值;n市场价格是商品通常出卖的价格市场价格是商品通常出卖的价格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 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分析是对市场机制的分析工资工资理论理论n劳动生产物是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劳动生产物是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然工资n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基金、工资契约论、效率工资基金、工资契约论、效率工资、补偿性工资差异工资、补偿性工资差异n工资基金(生存工资)工资基金(生存工资) 资本积累使得雇佣劳动成为可能,因为积累的资资本积累使得雇佣劳动成为可能,因为积累的资本构成维持劳动人口的基金。
本构成维持劳动人口的基金 这种基金是由资本家向工人预付的工资构成,资这种基金是由资本家向工人预付的工资构成,资本家有权得到回报本家有权得到回报n工资契约论(生存工资)工资契约论(生存工资)n效率工资效率工资——激励问题激励问题n补偿性工资差异补偿性工资差异 工作的舒适性;获得必要技巧和知识的成本;工作工作的舒适性;获得必要技巧和知识的成本;工作的稳定性;信任与责任水平;成功得概率的稳定性;信任与责任水平;成功得概率利润利润理论理论 (两种)n利润的两种来源:利润的两种来源: 是工人劳动生产价值的一部分,是是工人劳动生产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扣除了工资以后的余额;的价值在扣除了工资以后的余额; 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资本家生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资本家生活费用的正当来源活费用的正当来源进一步解释进一步解释n斯密明确指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斯密明确指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现的现而出现的n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n利润变动趋势同工资变动趋势完全利润变动趋势同工资变动趋势完全相反地租理论(三种)地租理论(三种) n地租的来源:地租的来源: 是工人劳动所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是工人劳动所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工资、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剩余的思想剩余的思想)) 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根本源泉之一商品价值的根本源泉之一垄断因素垄断因素)) 地租是土地生产物价格超过农业家普通地租是土地生产物价格超过农业家普通利润以上的余额利润以上的余额选择成本选择成本))*资本积累学说资本积累学说 n斯密把资本看作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积斯密把资本看作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积极因素之一斯密认为资本就是能够用极因素之一斯密认为资本就是能够用以取得利润的积累,是用于继续生产的以取得利润的积累,是用于继续生产的过去的劳动积累,即生产资料过去的劳动积累,即生产资料。
n斯密把资本的构成区分为流动资本和固斯密把资本的构成区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他把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才能定资本他把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才能看作是固定资本的一部分看作是固定资本的一部分n斯密认为资本积累来源于斯密认为资本积累来源于节俭节俭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n生产劳动是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劳动,凡是能生产劳动是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劳动,凡是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生产劳动;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生产劳动;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非生产劳动非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非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仅提供个人服务,不能生产价值和生产劳动仅提供个人服务,不能生产价值和任何物品的劳动任何物品的劳动n生产劳动部门包括农业、制造业、批发商业、生产劳动部门包括农业、制造业、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除此之外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都是零售商业;除此之外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都是非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n斯密主张节俭以积累资本,主张减少非生产斯密主张节俭以积累资本,主张减少非生产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增加的生产力增加的生产力更大的产量更大的产量更高的工资更高的工资增加的人均收入增加的人均收入提高的年消费水平提高的年消费水平分工分工增加的资本积累增加的资本积累一国增加的财富一国增加的财富*国家的职能国家的职能“……按照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按照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的义务……n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管理司法管理司法))n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不受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提供国防提供国防))n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某些公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某些公共设施提供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绝对成本说绝对成本说 n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和自由交换一样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由交换一样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好处每个人把自己使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每个人把自己的劳动用来生产他最擅长生产的东西,然的劳动用来生产他最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他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擅长生产的后用他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花费最少,比他去生产自己所需要东西,花费最少,比他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有利的一切东西更有利n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都会得到正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都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去进行自由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去进行自由贸易,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会更多贸易,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会更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第三节 让-巴蒂斯特·萨伊(SAY,1767-1832)*第三节第三节 让让- -巴蒂斯特巴蒂斯特··萨伊萨伊499/1/2024 萨伊的萨伊的生平细节生平细节 13 萨伊的代表作和思想萨伊的代表作和思想2*一、生平细节n萨伊出生在里昂一个新教徒的大商人家庭,早萨伊出生在里昂一个新教徒的大商人家庭,早年经营商业,后去英国受商业教育年经营商业,后去英国受商业教育。
17891789年法年法国革命爆发后投入革命,积极参加军队与保皇国革命爆发后投入革命,积极参加军队与保皇军作战雅格宾派上台后他脱离革命,反对雅军作战雅格宾派上台后他脱离革命,反对雅格宾派政权回到巴黎后担任《哲学、文艺和格宾派政权回到巴黎后担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由于反对拿破仑的保护关税政治旬刊》主编由于反对拿破仑的保护关税政策而被解职后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政策而被解职后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代表作是和教学代表作是18031803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概论》 从18301830年起担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年起担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逝世济学教授,直至逝世二、代表作和思想n《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1803))n《政治经济学问答》(《政治经济学问答》(18171817))n《政治经济学教程》(《政治经济学教程》(1828-1828-18301830))*四个方面的贡献:1.对用事实和观察检验理论的坚定信仰;对用事实和观察检验理论的坚定信仰;2.一种主观效用(而不是劳动)价值论;一种主观效用(而不是劳动)价值论;3.企业家十分重要;企业家十分重要;4.萨伊的市场定律。
萨伊的市场定律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总需求总需求工资、利润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利息、租金收入收入(供给)(供给)消费消费储蓄储蓄投资投资对消费品的需求对消费品的需求对对生生产产资资料的需求料的需求*关于萨伊定律的总结n一个国家的资本无论怎样都不会太多一个国家的资本无论怎样都不会太多n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n消费不仅不能刺激财富创造,而且还会带消费不仅不能刺激财富创造,而且还会带来相反的影响来相反的影响n需求决定于生产需求决定于生产n需求不足(即生产过剩)从来不是经济扰需求不足(即生产过剩)从来不是经济扰动的根源只有在各种产品的生产比例失动的根源只有在各种产品的生产比例失调时,经济扰动才会出现调时,经济扰动才会出现萨伊定律的相关结论n资本主义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这一观点影响到了李嘉图对经济(这一观点影响到了李嘉图对经济危机的看法)危机的看法)n社会各阶级利益是和谐的社会各阶级利益是和谐的n对外贸易应该采取自由贸易对外贸易应该采取自由贸易n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拙劣的政策第四节第四节托马斯托马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76-1834)*第四节 托马斯·马尔萨斯579/1/2024 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的生平细节生平细节 1 第一位剑桥经济学家第一位剑桥经济学家3 马尔萨斯的代表作和思想马尔萨斯的代表作和思想2*一、生平细节9/1/2024*n马尔萨斯〈马尔萨斯〈 Thomas Malthus〉于〉于1776年年2月月13日出生在一个英国的贵族家庭。
日出生在一个英国的贵族家庭n马尔萨斯的姓氏在英格兰是非常罕见的在马尔萨斯的姓氏在英格兰是非常罕见的在英文的原意里,这个姓氏来源于英文的原意里,这个姓氏来源于Malt--house(麦芽作坊麦芽作坊),随着语音和拼写的历史,随着语音和拼写的历史演变,演变,Malt--house就演变化为就演变化为Malthus,,发音就变化为马尔萨斯发音就变化为马尔萨斯n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戴维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戴维‧ ‧休和让休和让‧ ‧雅各雅各布布‧ ‧卢梭的朋友他让儿子在家接受教育,直卢梭的朋友他让儿子在家接受教育,直到到1784年被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录取年被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录取n马尔萨斯在剑桥大学中主修科目是数学多方马尔萨斯在剑桥大学中主修科目是数学多方学习,于辩论、拉丁文和希腊文课程中获奖学习,于辩论、拉丁文和希腊文课程中获奖n1805年他成为英国第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年他成为英国第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执教于东印度公司学院他的学生亲切地称呼执教于东印度公司学院他的学生亲切地称呼他为「人口」马尔萨斯他为「人口」马尔萨斯n马尔萨斯与另一位经济学大师李嘉图在纯学术马尔萨斯与另一位经济学大师李嘉图在纯学术与公共经济政策上有许多争论,但也因报章上与公共经济政策上有许多争论,但也因报章上的论战熟识对方之后还成为了挚友。
的论战熟识对方之后还成为了挚友 *二、代表作和思想n《人口原理》(《人口原理》(1798))n《谷物法的影响》(《谷物法的影响》(1814))n《地租的性质和发展研究》《地租的性质和发展研究》((1815))n《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马尔萨斯的重要影响n人口学和人口研究的奠基者人口学和人口研究的奠基者n倡导严格的人口控制和经济增长极限倡导严格的人口控制和经济增长极限n启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n有效需求理论启发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启发了凯恩斯n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宿命论宿命论”使经使经济学获得了济学获得了“阴郁的科学阴郁的科学”的名声 理论一:人口论理论一:人口论n(一)人口论的写作起源(一)人口论的写作起源n(二)《人口论》的主要内容(二)《人口论》的主要内容n(三)《人口论》:历史上争论最(三)《人口论》:历史上争论最多的一部社会科学著作多的一部社会科学著作n(四)马尔萨斯与中国(四)马尔萨斯与中国*(一)人口论的写作起源家家庭庭教教育育马马尔尔萨萨斯斯父父亲亲及及其其父父亲亲的的朋朋友友((如如卢卢梭梭))的的思思想想的的对对立立面面马尔萨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人口论环环境境背背景景英英国国圈圈地地运运动动、、工工业业革革命命及及法法国国革革命命 *(二)《人口论》的主要内容 两个级数 两个公理 四点结论三点见解一个适度一条规律两个抑制人口论人口论*1、两个级数 n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加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加n食物供应以算术级数增加食物供应以算术级数增加 2、两个公理 n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n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3、两个抑制n种级抑制: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种级抑制: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与生活数据之间保持平衡人口与生活数据之间保持平衡 。
n道德抑制: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抑制: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4、四点结论n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而是成,而是人口法则作用人口法则作用的结果 n财产私有制财产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却是不可避免的的社会制度却是不可避免的 n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口法则的支配,工资的水平是口法则的支配,工资的水平是受人口的受人口的增减而变动增减而变动n反对救济穷人反对救济穷人,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造穷人 *5、一条规律n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在一定范围的土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加投资不能相应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6、一个适度n人口的增长必需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人口的增长必需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7、三点见解• 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只要生活数据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只要生活数据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
不移的增长 • 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和数据保持一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和数据保持一致致(三三)《人口论》《人口论》-历史上争论最历史上争论最多的一部社会科学著作多的一部社会科学著作n 1788年《人口论》是匿名发表的,但年《人口论》是匿名发表的,但是因为拥有广泛的读者,使他一鸣惊人,是因为拥有广泛的读者,使他一鸣惊人,这部名著的较长版本发表于五年后的这部名著的较长版本发表于五年后的1803年该书在马尔萨斯去世之前总共年该书在马尔萨斯去世之前总共六次出版六次出版n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能够广泛传播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是他的第一版写的通俗,简原因之一,是他的第一版写的通俗,简单明了 *n约翰约翰‧ ‧斯图亚特斯图亚特‧ ‧穆勒将人口论看成了不必再经穆勒将人口论看成了不必再经过任何证明、可以自行成立的过任何证明、可以自行成立的““公理公理””n英国经济学家英国经济学家- -马歇尔认为,不是人口的增长马歇尔认为,不是人口的增长导致了人类的贫困和苦难,相反,人口的缩减导致了人类的贫困和苦难,相反,人口的缩减将会产生停滞的经济后果。
将会产生停滞的经济后果n英国的人口学者亚英国的人口学者亚‧ ‧莫莫‧ ‧卡尔-桑德斯说:是马卡尔-桑德斯说:是马尔萨斯首先唤起大家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尔萨斯首先唤起大家对这一课题的关注n美国人口学家威廉美国人口学家威廉‧ ‧彼得逊说:《人口论》毕彼得逊说:《人口论》毕竟是第一本重要的人口著作竟是第一本重要的人口著作n新马尔萨斯主义新马尔萨斯主义 弗朗西斯弗朗西斯‧ ‧普雷斯先是马普雷斯先是马尔萨斯的种极追随者,但后来他提出了自己尔萨斯的种极追随者,但后来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普雷斯并不赞成马尔萨斯倡导的晚的见解普雷斯并不赞成马尔萨斯倡导的晚婚和禁欲,而是主张用避孕的方法来控制人婚和禁欲,而是主张用避孕的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口的增长 n马尔萨斯主义马尔萨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萨斯主义以新的形式盛行于世,萨斯主义以新的形式盛行于世,““人口危机人口危机论论””和和““自然资源枯竭论自然资源枯竭论””是现代马尔萨斯是现代马尔萨斯主义中影响比较大的派流,其代表人物有保主义中影响比较大的派流,其代表人物有保罗罗‧ ‧伊尔里奇和多尼拉伊尔里奇和多尼拉‧ ‧米多斯等人。
米多斯等人(四)马尔萨斯与中国(四)马尔萨斯与中国n《《中中国国和和日日本本的的人人口口抑抑制制》》是是《《人人口口论论》》中中的的一一章章,,主主要要论论述述中中国国当当时时的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n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一人超生,全村结扎!!n该扎不扎,见了就抓该扎不扎,见了就抓 n能引的引出来,能流的流出来,坚决不能能引的引出来,能流的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 n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刮!刮!刮! n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中国计划生育提出的一些口号*n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n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宁可家破,不可国亡n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 n坚决打击流产女婴!坚决打击流产女婴! n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n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n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n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n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
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 中国计划生育提出的一些口号* 難難 一一 第第 下下 天天 左左 上上 也也 也也 難難 難難 右右 下下 也也 也也 難難 難難 左左 上上 右右 下下 為為 都都 難難 難難 中国计划生育提出的一些口号*理论二: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市场供给过剩理论)(市场供给过剩理论)***(一)有效需求的定义:(一)有效需求的定义: 有效需求是指供给与需求保有效需求是指供给与需求保持一致时的需求持一致时的需求(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n问题:问题:n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呢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呢??n如何才能增加有效需求呢?如何才能增加有效需求呢?*n马尔萨斯把整个社会划分出三大阶层:马尔萨斯把整个社会划分出三大阶层:n工人;工人; 工人工资工人工资=生活开销生活开销n资本家;资本家; 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家的利润 =生活开销生活开销+资本品投入资本品投入+私人财富积累私人财富积累n地主(土地所有者);地主(土地所有者);(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n潜在潜在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导致了地主地主阶层扩大消费阶层扩大消费的必要。
的必要 n尽可能地保护尽可能地保护地主地主的利益,并鼓的利益,并鼓励他们多消费,这样可以解决有励他们多消费,这样可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全部产品全部产品资本家倾向资本家倾向于积累财富于积累财富资本家花费一部分资本家花费一部分利润换回资本品,利润换回资本品,进行下一期生产进行下一期生产资本家花费资本家花费一部分利润换一部分利润换回生活资料回生活资料工人花费全工人花费全部工资换取部工资换取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地主大量地主大量消费地租消费地租(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n两点结论:两点结论:n社会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社会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n支持谷物法支持谷物法(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n评价:评价:n高估了地主的作用高估了地主的作用n错误地区分了生产性消错误地区分了生产性消费与非生产性消费费与非生产性消费n意识到了潜在失业问题意识到了潜在失业问题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三、剑桥第一位经济学家剑桥第一位经济学家(1)(1)马尔萨斯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内在关系马尔萨斯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内在关系 n2020世纪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给予马尔萨斯至高世纪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给予马尔萨斯至高无上的荣耀,称为剑桥第一位经济学家。
无上的荣耀,称为剑桥第一位经济学家n马尔萨斯理论与凯恩斯理论共同点就在于,把马尔萨斯理论与凯恩斯理论共同点就在于,把人口看成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口看成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n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石而关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石而关于有效需求的最基本原理却是来源于马尔萨斯于有效需求的最基本原理却是来源于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的有效需求原理n马尔萨斯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关于稳定通货马尔萨斯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关于稳定通货的思想纸币的发行是一种重要的需求管理的思想纸币的发行是一种重要的需求管理方法,是国家从宏观上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方法,是国家从宏观上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n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复了马尔萨斯关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复了马尔萨斯关于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主张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现适度干预经济的主张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Friedman nFriedman认为,从长远来看,稳定的货币背认为,从长远来看,稳定的货币背景是经济发展和稳定所不可缺少的前提,而景是经济发展和稳定所不可缺少的前提,而要得到稳定的货币背景,就应实行稳定的货要得到稳定的货币背景,就应实行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
币量增长率 (2)(2)马尔萨斯理论与马尔萨斯理论与 Friedman Friedman理论的内在关系理论的内在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大卫大卫··李嘉李嘉图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第五节 大卫·李嘉图919/1/2024 李嘉图的李嘉图的生平细节生平细节 1 李嘉图的理论李嘉图的理论3李嘉图的代表作和主要思想李嘉图的代表作和主要思想2*一、生平细节*n出生于伦敦犹太人的交易所经纪人家庭,出生于伦敦犹太人的交易所经纪人家庭,1414岁随父从事交易所活动岁随父从事交易所活动n2121岁时背叛了家庭,带着岁时背叛了家庭,带着800800磅开始从事磅开始从事证券经纪事业证券经纪事业2525岁成为英国金融界巨富岁成为英国金融界巨富((30003000万法郎)万法郎)n4343岁转向房地产投资,岁转向房地产投资,4747岁时彻底退出了岁时彻底退出了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 n终年只有终年只有5151岁n研究过数学、化学、物理、矿物学、地质研究过数学、化学、物理、矿物学、地质学等,喜欢文学和哲学学等,喜欢文学和哲学2727岁读《国富论岁读《国富论》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171817年年4 4月月((4545岁)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岁)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成为当时著名经济学家成为当时著名经济学家n与马尔萨斯一直是十分亲密的朋友与马尔萨斯一直是十分亲密的朋友18191819年入选国会,致力于议会改革,反对谷物年入选国会,致力于议会改革,反对谷物法、提倡自由贸易法、提倡自由贸易李嘉图经历的三场论战n金块论战金块论战((1809~1811))n废除谷物法废除谷物法n有没有经济危机有没有经济危机*金价论战金价论战(1809~1811)n18世纪末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对拿破仑的世纪初,由于对拿破仑的战争,英国财政处于困境战争,英国财政处于困境n英国政府大量发行银行券,纸币贬值、英国政府大量发行银行券,纸币贬值、金价上涨金价上涨n黄金价格的急剧上涨引发了议会、理论黄金价格的急剧上涨引发了议会、理论界和金融实业界的争论界和金融实业界的争论 “金块论者金块论者” “反金块论者反金块论者”*金块论和反金块论Ø金块论金块论者认为:纸币贬值在于其发行过者认为:纸币贬值在于其发行过多和银行券停止兑现,并由此导致物价多和银行券停止兑现,并由此导致物价和黄金价格上涨,主张建立银行券兑换和黄金价格上涨,主张建立银行券兑换金块的金本位制。
金块的金本位制Ø反金块论反金块论者认为:纸币的发行是以社会者认为:纸币的发行是以社会需要为根据的,银行券即使不兑换,也需要为根据的,银行券即使不兑换,也不影响纸币、物价、黄金之间的关系,不影响纸币、物价、黄金之间的关系,纸币贬值是由于国际收支某些特定项目纸币贬值是由于国际收支某些特定项目失衡所致,反对银行券兑换金块失衡所致,反对银行券兑换金块n李嘉图发表了《黄金的价格》和李嘉图发表了《黄金的价格》和《黄金的高《黄金的高价就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其中提出了价就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其中提出了货货币数量论币数量论的观点,把金块论战推向了高潮的观点,把金块论战推向了高潮 他认为,产生物价高涨及黄金价格高涨的他认为,产生物价高涨及黄金价格高涨的原因在于银行券贬值,而银行券贬值是因为原因在于银行券贬值,而银行券贬值是因为银行券的大量发行所造成,《银行限制法》银行券的大量发行所造成,《银行限制法》停止银行券的兑现加剧了这一矛盾,促进了停止银行券的兑现加剧了这一矛盾,促进了银行券进一步贬值,因此,主张限制银行券银行券进一步贬值,因此,主张限制银行券发行的数量和恢复银行券的无限兑换,并应发行的数量和恢复银行券的无限兑换,并应当从流通中收回当从流通中收回200万~万~300万英镑纸币。
万英镑纸币 *废除《谷物法》废除《谷物法》n1814年发生的关于谷物法的辩论引起了年发生的关于谷物法的辩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开始研究利润与资本积累、他的注意,他开始研究利润与资本积累、谷物价格的关系谷物价格的关系n1815年,针对当时普遍关注的谷物法问年,针对当时普遍关注的谷物法问题和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李嘉图出版题和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李嘉图出版了了《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谷价谷价工资工资利润利润* 李嘉图认为资本阶级的利益就是整个国家的李嘉图认为资本阶级的利益就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资本利润的增加就是国家财富的增加利益,资本利润的增加就是国家财富的增加5、利润、利润上升上升1、废除谷物法、废除谷物法4、工资、工资下降下降3、必需、必需品下降品下降2、外贸、外贸 进口进口*有没有经济危机有没有经济危机n生产为了消费,生产创造需求生产为了消费,生产创造需求 接受了萨伊定律接受了萨伊定律n需求无限,生产无限需求无限,生产无限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无限)无限) 生产永远满足不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生产永远满足不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因为不会发生生产过剩。
需求,因为不会发生生产过剩n自由竞争纠正局部过剩自由竞争纠正局部过剩*二、代表作和主要思想二、代表作和主要思想n匿名发表论文《黄金的价格》(匿名发表论文《黄金的价格》(18091809))n《黄金的高价就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黄金的高价就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18101810))n《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18151815))n《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的建议》《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的建议》((18161816))n《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1817))n《议对农业的保护》(《议对农业的保护》(18221822))*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李嘉图的经济思想n(一)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一)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1、李嘉图的经济主张、李嘉图的经济主张 2、政府职能、政府职能 3、李嘉图与斯密在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方面主、李嘉图与斯密在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方面主张的共同点张的共同点n(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1、废除谷物法、废除谷物法 2、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3、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 4、对比较成本学说之评价、对比较成本学说之评价*三、主要理论三、主要理论n价值论价值论n地租论地租论n所得分配发展法则所得分配发展法则n货币理论货币理论n赋税理论赋税理论*(一)价值论(一)价值论n他不以亚当他不以亚当·斯密的使用与交换价斯密的使用与交换价值之说为满足,而创立劳动价值论。
值之说为满足,而创立劳动价值论依照其劳动价值法则,货物的交换依照其劳动价值法则,货物的交换系按各自所需劳动多寡的比例,而系按各自所需劳动多寡的比例,而劳动量乃以时间为测量的标准劳动量乃以时间为测量的标准 *(二)地租论(二)地租论n亚当亚当·斯密与马尔萨斯均认为地租是自然的斯密与马尔萨斯均认为地租是自然的恩惠n李嘉图根据边际原则及土地报酬递减律,认李嘉图根据边际原则及土地报酬递减律,认为地租起因于土地质量的不一、位置的不同为地租起因于土地质量的不一、位置的不同及应用资本与劳力的多寡,而用到级差地租及应用资本与劳力的多寡,而用到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位置地租)、位置地租((Location Rent)及密集地租)及密集地租((Intensity Rent)诸观念,但以级差地租)诸观念,但以级差地租的阐释为最精辟的阐释为最精辟 *(三)所得分配发展法则(三)所得分配发展法则n社会人口不断增加,不能不用劣质与更劣社会人口不断增加,不能不用劣质与更劣质的土地,或在优良土地上进行密集耕作,质的土地,或在优良土地上进行密集耕作,地租乃不断升高,而实质工资按照工资铁地租乃不断升高,而实质工资按照工资铁律而为常数,货币工资随谷物价格之上涨律而为常数,货币工资随谷物价格之上涨而上涨,则利润率有随谷物价格上跌而下而上涨,则利润率有随谷物价格上跌而下跌之趋势。
经济到静止状态时,利润率将跌之趋势经济到静止状态时,利润率将可等于零可等于零 *(四)货币理论(四)货币理论n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 在流通中的商品价值(商品流通量)既定在流通中的商品价值(商品流通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n购买力平价(李嘉图到卡塞尔)购买力平价(李嘉图到卡塞尔) 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李嘉图阐述了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李嘉图阐述了“货币自动调节功能货币自动调节功能”的思想 *(五)赋税理论n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o-Barro Equivalence Theorem)) 问题:政府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会不会问题:政府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会不会引起人们调整其消费行为?引起人们调整其消费行为?n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和意义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书的第17章明确表达了征税和政府借款在章明确表达了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看法逻辑上是相同的看法 李嘉图:李嘉图:““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而以发行公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而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征集债的办法征集20002000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本中取去了20002000万镑。
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而征课的100100万镑,只不过是由付这万镑,只不过是由付这100100万镑的人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手中转移到收这100100万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万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0002000万镑,而不是为那万镑,而不是为那20002000万必须支付的利息万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2000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每年征课下,就不必每年征课100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变这一问题的性质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三层含义:n征征2000万镑税与发行万镑税与发行2000万镑公债都会使万镑公债都会使一国生产资本减少一国生产资本减少2000万镑(他假定政府为万镑(他假定政府为战争而筹款);战争而筹款);n在发行公债的情况下,每年由政府偿付的利在发行公债的情况下,每年由政府偿付的利息,只不过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付给另一部息,只不过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付给另一部分人而已,并不改变一国财富的存量;分人而已,并不改变一国财富的存量;n因为发行公债与征税一样会使该国生产劳动因为发行公债与征税一样会使该国生产劳动者的收入下降,并且这种消费行为变化与征者的收入下降,并且这种消费行为变化与征税条件下个人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
税条件下个人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 举债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行为是否发生变举债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行为是否发生变化,直接关系到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化,直接关系到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消费需求的大小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大小取决于: 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 总财富的水平总财富的水平 帕廷金(帕廷金(D.PatinkinD.Patinkin)在)在19651965年出版的年出版的《货币、利息、价格》中认为政府未偿还的《货币、利息、价格》中认为政府未偿还的公债中有公债中有K K部分被公众视为财富部分被公众视为财富K K的大小会的大小会影响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水平影响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水平n 如果政府以发债替代征税政策的受益者如果政府以发债替代征税政策的受益者死于公债到期之前,他们不会增加其消费死于公债到期之前,他们不会增加其消费支出吗?支出吗?n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引申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引申 一个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不仅会从自一个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不仅会从自身的消费中获得效用,而且可以从其子孙身的消费中获得效用,而且可以从其子孙后代的消费中获得效用。
后代的消费中获得效用 如果政府可以不断地以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滚如果政府可以不断地以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滚动债务,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动债务,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托宾对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分析Ø等价定理所要求的遗产值不为负的假定,等价定理所要求的遗产值不为负的假定,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能成立;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能成立;Ø政府以举债替代征税的政策不具有再分政府以举债替代征税的政策不具有再分配效应,并且各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配效应,并且各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无差别的等暗含前提,在现实生活向是无差别的等暗含前提,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中不存在;Ø证明等价定理所需要的总额税(证明等价定理所需要的总额税(lump-lump-sum taxsum tax)的假设也)的假设也不不具有现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的基础德国政府用举债支撑减税的计划 据据20032003年年8 8月月1 1日日的的《《中中国国财财经经报报》》报报道道::“7“7月月1616日日,,德德国国政政府府宣宣布布了了提提前前减减税税计计划划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根根据据该该计计划划,,德德国国公公民民明明年年将将少少缴缴150150亿亿欧欧元元。
6 6月月底底,,德德国国政政府府宣宣布布把把原原定定于于20052005年年落落实实的的减减税税行行动动提提前前到到20042004年年实实施施,,即即把把个个人人所所得得税税最最高高和和最最低低税税率率从从48.5%48.5%和和19.9%19.9%降降到到42%42%和和15%15%1616日日公公布布的的计计划划要要点点表表明明,,为为了了帮帮助助减减税税,,避避免免国国库库收收入入急急剧剧减减少少,,德德国国政政府府明明年年将将出出售售2020亿亿欧欧元元的的国国有有资资产产,,增增加加5050亿亿欧欧元元新新债债,,并并减减少少对农业和和建筑业的补贴对农业和和建筑业的补贴第六节第六节 约翰约翰··穆穆勒勒JOHN·MILL ( 1806-1873)*第六节 约翰·穆勒1179/1/2024 穆勒的精神导师穆勒的精神导师——边沁边沁13 穆勒的穆勒的生平细节生平细节2 穆勒的代表作和主要思想穆勒的代表作和主要思想3*一、边沁(1748—1832) *n英国伦理学家法学家,功利主义的主英国伦理学家法学家,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认为要代表认为“个人的利益是唯一的现个人的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实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
主张所谓主张所谓“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的“功利原则功利原则”提倡放任主义的政治经济提倡放任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主要著作有《道德与立法原理》、学说主要著作有《道德与立法原理》、《惩罚与奖励的理论》、《本务论或道《惩罚与奖励的理论》、《本务论或道德科学》等德科学》等二、生平细节*三、代表作和主要思想n《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题》(题》(18441844))n《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1848))*主要思想n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1919世纪世纪中叶最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中叶最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n哲学思想接近休漠的经验论和孔德的实证论,哲学思想接近休漠的经验论和孔德的实证论,认为感觉是唯一的实在认为感觉是唯一的实在n在道德和政治观点上,是功利主义者,提倡在道德和政治观点上,是功利主义者,提倡民主自由民主自由n在经济学方面,主张在现有制度下,通过分在经济学方面,主张在现有制度下,通过分配关系的改革,实现社会改良配关系的改革,实现社会改良经济学方面的思想n乐观、系统、折中和面面俱到。
缺少创新乐观、系统、折中和面面俱到缺少创新 反对古典学派关于经济规律永恒不变的观点承反对古典学派关于经济规律永恒不变的观点承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采取折中主义手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采取折中主义手法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法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义,即把各种见解综合起来义,即把各种见解综合起来n这为改善社会提供依据这为改善社会提供依据 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但与生产规律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但与生产规律不同,分配的规律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不同,分配的规律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第七节第七节 古典学派对后世的影响古典学派对后世的影响(小结)(小结)*n收益递减规律收益递减规律n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n消费者之上的思想消费者之上的思想n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n市场作为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的一种机制市场作为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的一种机制*n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n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n管制理论和寻租理论管制理论和寻租理论n人口理论人口理论n赋税思想赋税思想n数量主义方法数量主义方法n对需求的关注对需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