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论述和简答(共17页)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6.12KB
约17页
文档ID:211502089
西方经济论述和简答(共17页)_第1页
1/17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论述题(考过的)3.试述韦伯的“官僚制”答:韦伯所说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可见,在这种意义上,“官僚制”基本上属于中性词汇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这种分工是官僚制的重要特征之一韦伯认为,组织根据分工要求规定每一职位均有特定权责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门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其中,将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指挥链条,沿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由最高层级的组织指挥控制下一层级的组织直至最基层的组织,于是便形成了官僚制组织中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在韦伯看来,这种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可以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确切知道从何处取得命令以及把命令传达给何人,它有助于克服组织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韦伯认为,这些规则和程序是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的,它们具有稳定性,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在官僚制组织中,一切重要决定和命令都应当形成正式文件下达,并且要记录在案,用毕归档,为此,官僚制组织要设立一个妥善保管一切记录和文件的“档案馆”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这一特征使得组织独立于个人之外在他看来,以文件形式下达决定和命令,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所下达的任务、规范要求和应履行的权责;而就上级来说,由于其对所属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分配比较明确具体且已记录在案,因而也便于加强必要的控制,有利于组织有效实现其目标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韦伯认为,人的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常常会影响其理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进而会助长亲情、裙带和偏爱等关系,而这一切都会严重干扰和妨碍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人们在处理公务时只应考虑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不应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加以及在各业务部门中专家人数的增加韦伯指出,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为了有效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个部门均有一套稳定且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因此,组织在各个领域都必须配备专家和技术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官僚制组织必须为其成员提供各种必需的专业培训,以使其具备和增强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根据韦伯对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分析,它显然属于一种典型的行政组织他认为,从技术观点来看,这种纯粹的官僚集权式行政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因此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它能够正式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中 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严密性;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进行,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因而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合理性;由于专业技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 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普适性:官僚制组织适用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 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韦伯也指出了它的弱点他认为,官僚制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的正在于提高每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产量,要制定了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和研究,即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对他合适,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3)实行标准化原理;实行标准化原理,即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主要体现在计件 工资方案中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 ,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醺,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水是职位(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劳资双方普遍存在着想互怀疑及至彼此对抗的状况,因为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对此,工人他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双方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合作。

只有工人和雇主双方变相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 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才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双方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怀特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论述的认识答: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行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往往具有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怀特早在19世纪20年代便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诸方面对行政环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1)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公共行政怀特指出,现代国家政府行政的任务,深受着这一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他认为,环境首先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如英国统治美国时期所建立的行政制度这一客观环境深刻影响着美国独立后建立的国家行政制度及其行政组织其次,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怀特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增多、交通的拓展、贸易的扩大、都市化和经济的垄断等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必然要扩大政府行政活动的范围,并增加了政府行政的重要性和难度,此时放任主义显然已不可取。

因此,经济上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行政必须从“守夜警察”的角色拓展到承担起干预经济、加强宏观管理的新职能再次,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政治环境的变化也要求政府加强协调劳资关系,强化社会管制,制定各种规制,通过有效管理来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对于政党的竞选,政府也必须加以干涉、规范以防止“分赃制”的重演怀特的这一思想已包含有行政管理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发展、行政职能范围必须随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保持行政的整体性和适应性等内容2)客观社会环境与行政随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行政工作也须随之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怀特将此归纳为以下几点:(1)随着美国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的支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赋税相应增长,公民要求政府节约,反对政府高赋税;(2)随着政府对经济和生活干预的加强,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3)经济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节约,政府行政的效能与节约是国家繁荣和商贸成功之第一要素(4)随着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扩大,公民要求政府应是忠实、优良及贤明之行政;(5)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应改革原有机构,增设新部门以管辖新的公共事务;(6)科学管理运动的蓬勃兴起,要求政府同样应实行科学管理,改进行政方法。

3)科技环境与行政怀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行政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具体表现在:(1)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空前发展,不仅改革了行政的设备,而且改革了行政的任务,科学已经为行政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科学也改变了行政方法;(2)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上诸如决定、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和监督等许多重要工作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3)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行政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行政科学,使行政管理从旧时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因此,除科研机构外,在“行政领域中应分出研究之职务”,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行政管理的科学研究10.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你如何看待这一理论?答:其一,林德布罗姆着重从以下方面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这样,关于“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种争论的余地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方法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没有穷尽,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的分析下去。

3)决策受到价值观影响其二,林德布罗姆明确了渐进决策含义与基本原则: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在林德布罗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2)积小变为大原则;(3)稳中求变原则其三,林德布罗姆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在他看来,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他分别从上述这三个方面对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作了分析 首先,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在西方国家其是在美国,政治上所推行的是多党制,政府决策必然在受到多个党派影响,必然成为各个党派折中调和的产物,或者说,决策说,决策主休的多元的,然而各个政党和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往往是一致的,因此,政治总是朝着一个统一的目标逐渐前进,各个政党之间也有矛盾和斗争,但由于其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所以其政治利益常常也是一致的其次,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任何一项决策的作出必然要与时间、信息等因素相关。

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直接受制于决策者对决策备选方案及其后果等信息的了解程度,决策者对决策备选方案及其后果了解得越深入、透彻,决策的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然而,决策者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必智慧或其他手段了解所有的决策备选方案的后果,或者说,决策者在技术上不可能对决策 的所有备选方案都 做到深入、透彻的了解因此,林德布罗姆认为,决策者不可能等到对决策的每个备选方案及其后果都深入、透彻了解后再作决策,而必须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就作决策,然后边执行边修正,就是所谓决策过程中的“修修补补”最后,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任何一项新的决策都不得不考虑原有决策的影响 ,因为原有决策已造成了一个即有事实-与行计划,而现行计划的实施可能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本和精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巨变,否则便会带来个系列组织结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