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生产力、生产技术的不断变化提高,女性就业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我国的就业和劳动保护等法律进一步完善,为女性就业的权利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女性就业但是,与法律不断完善相反的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就业现状有些令人堪忧,各个领域的性别歧视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不仅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进步起阻碍作用因此,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就业问题,从法律、政策、操作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促进女性就业,对推动女性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男女平等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女性就业 现状 问题 对策就业是个体生命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既是自身发展的途径,也是衡量个体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重要标志,表现为获得社会角色的过程女性就业是女性获得并保有财产权利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女性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妇女长期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传统的三纲五常观念,牢牢地禁锢着妇女的思想,极少有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劳动尽管中国妇女运动从近代开始就不断兴起,但并为对女性社会地位产生重大的改变,女性依旧作为男性的附属而生存。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提高女性的地位,保障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致使我国女性就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必然影响到了女性参与就业的状况一、女性就业现状改革开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新增就业机会不断出现,给女性带来更多就业好处1、我国女性就业总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自主创业人数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提高女性经济地位,宣传独立自主、劳动光荣等先进观念,鼓励女性积极参加工作由于女性传统观念的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就业领域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城镇女性就业人数由4093万人增长至5586万人,增幅达36.5%1992年实惠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市场在各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迅速发展,截止1996年,女性就业总人数仍处于增长态势,比1992年提高5.8%①有数据显示,到2000年,我国城乡妇女就业人员已经超过4.3亿,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6.7%,高于世界妇女平均就业率12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41%-48%的就业水平相近。
③ 目前,全国城乡就业总人数为7.58亿,其中女性3.37亿,女性就业者总量比2000年增加了5.6%,占就业者总数的44.8%.④2011年06月24日 2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些报告中的数据反应了女性就业规模在不断增加,日益成为劳动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目前已达到了21%以上,接近男性的水平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自主创业的女企业家已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左右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半半天的作用目前,女企业家已经占据我国企业家总数的20%她们不仅很好解决了自己的就饿问题,并且为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2、我国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提高很快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女性就业人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已经有了大幅度下降而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比例都有了增长18岁~64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高于全国8.8年的平均水平;小学文化水平的女性占21%,初中文化水平的女性为27.3%,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教育水平的女性为11.3%,在18岁~64岁的女性中,8.6%的人通过继续教育方式获得学历。
近3年来参加过培训的女性为20.5%⑤2012年12月27日10:56 来源:中国妇女报至2012年,接受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4.1%10.4%和6.3%另一方面,高学历的女知识分子已分布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女干部比例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了增长的势头,2010年,司局级干部女性占16%,处级干部女性占29%⑤现在各级女干部,占到干部队伍总数的40%省、市、县级领导班党的十八大女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2.9%、2.07%和0.18%其中,女干部的配备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以上⑦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在我国,女外交官、女翻译官,现已屡见不鲜,她们在促进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人,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并且,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随着教育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也有所提高3、我国女性就业结构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变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妇女劳动力开始向适合妇女劳动的岗位转移,如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这些都成为女性就业的优势领域。
女性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2000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为7.4亿,企业中女性占37.4%,事业单位中女性占44.1%,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女性占24.8%,社会服务业中女性占42.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中女性占57.5%.据2004年的调查显示,注册会计师、保险经纪人、职业经理人、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已经成为白领妇女最耀眼最赚钱的职业,除此之外,在IT、房地产、汽车,还有通信、保险、金融甚至冶矿行业也同样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女性职业经理人最新调查表明,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纳女性劳动就业的主渠道1978年第三产业女职工为1103万人,占女性从业总数的比例为35.3%,随后增长迅速,于1999年达到2454万人,所占比例为53.2%,超过了当年第二产业女职工所占比例,至2008年达到2641.7万人,所占比例为57.7%,较1978年提高22.4%第二产业女职工就业人数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特征,1978年第二产业女性从业人员为1729万人,所占比例为55.3%,1995年女性从业人员达到最高,为2955.2万人,占50.6%,随后开始下降,至2008年为1788.8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16.2%。
相反,第一产业女职工比例呈现持续下降态势,1978年为295万人,所占比重为9.4%,2008年为148.9万人,所占比例为3.3%,比1978年下降了6.1%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为女性就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女性就业面临一些问题1、女性的职业层次偏低,多从事技术含量和经济收益相对低的工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率不断上升,但是女性大多从事在服装制造、零售、旅游、娱乐服务等这些技术含量较低、收入低、主要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的部门中,而在建筑业、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能服务业、房地产业等技术层次高收入高、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部门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非常少有人将职业分为五种类型:(1)国家公务员2)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3)文教、科研工作4)各种类型的企业5)第三产业女性在上述五种职业类型的就业情况表现为倒梯型结构层次,层次越高的职业女性数量越少,层次越高的职业,男女之间的比例亦呈现出逆向指数⑦ 2、保障女性就业平等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基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国家制定了许多专门保护妇女劳动者的法律,有些法律规定有关孕妇夜班和休息的规定例如,按劳动法规定,女性在孕产、哺乳期中不允许被解雇,且工资照常拿。
这对于用女职工较多的企业来说,是办不到的因为这些企业为解决女性就业问题中做出了贡献,但却付出了比用男性职员高得多的代价因此说,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实施这些法律的机制,推行这些法律只会增加妇女在寻求雇佣时的负担实施下岗政策时,对女职工采取歧视态度,使女职工丧失劳动就业权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在实施下岗政策中体现为对女性职工的歧视,女性被视为改革大潮中被派出的主体这就使本来就业空间就不宽松的女职工受到更沉重的打击⑧3、性别歧视使女性竞争力减弱目前,高校女生学文科的居多,在职业上学师范、医护等与女性家庭角色相关职业的较多;而男生则多半是理工科,且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工程、建筑等一些有社会地位、能赚大钱的专业领域中一方面,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社会和教育的引导结果比如,在女性较多的学校或专业中,同等条件下,通常录取男生,甚至低分录取而在一些男性为主的学校或专业,却没有这类优惠女生的政策和做法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性别偏好,更愿意招用男性职工,这种现象很普遍有时公开以性别为理由拒招,或者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一些用人单位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打出“只限男性”或者“男性优先”的字样。
有的连财会、秘书这样的中性职业或更适合女性的工作,招聘方都标注着“仅限男性”更有的企业与女职工约定,合同期内不能结婚或生育,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合同自动终止等这种情况造成许多女性既面临一次就业困难,又遭遇生育后再就业的障碍4、在女性就业中,存在忽视女性特点,摧残女性身心健康的情况目前出现的女矿工、女建筑工、女电工等都参与了重体力劳动、许多有毒有害、脏苦累险的岗位,却成了打工女闯世界的主战场,生活虽有了着落,但身心健康却失去了保证5、女性下岗、失业多,就业、再就业难度大这已成为当前影响家庭及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公共再教育条件缺失,导致女性就业质量差部分企业只考虑经济效益,对自身素质低、技术水平差的女职工视为包袱,造成部分女职工下岗失业以后没有再就业的培训,妇女无法克服重重心理障碍和社会障碍,走上再就业在我国,虽然女性也有培训机会,但往往被局限在比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例如商店服务业、餐饮业、服装业等大多数决策者认为女性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就算培训,也无法胜任,在接受再就业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的比例很少6、男女性退休年龄存在差异女性的退休年龄要遭遇男性我国《劳动法》规定,从事企业体力劳动的女性满50岁、男性满55岁退休;从事单位脑力劳动的女性满55岁、男性满60岁退休,形成了男高女低的不平等退休标准。
退休金积累依据的是工作年限,由此造成了退休金积累男多女少,女性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较男性低的不平等结果女性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原本还有精力、身体条件良好、还能继续参加工作的前提下却要退休我国现行的劳动法规剥夺了女性5到10年的工作机会致使女性经济收入减少,也缩短了她们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二、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对策我国现行社会女性就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社会矛盾,就要多方面进行考虑,促进女性更好的实现就业1、建立和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女性在社会中作为一个庞大群体,占人口半数以上,其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和扶持,所以要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女性的就业机会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最有效的手段要抵制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最重要的事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就业的的法律,例如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制定男女就业机会均等法等社会要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妇女观,抵制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努力克服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平等文明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有利于女性充分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首先,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将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单位贯穿实施的女性就业保障的各项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并列入主要职责之一对于违反《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肃处理还应该制定男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