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国防 l 国防定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 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 的活动 国防的基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与颠覆 国防的根本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国防的行为主体:国家 国防的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我国的国防是独立自主的防御型国防,属于自卫型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全民国防教育日: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国防与国家的关系: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国防服务于国家利益;国防受国家性质、 制度和政策的制约 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国防是国 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国防手段的 多元性;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的 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当今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 动荡 新世纪人类面临五大危机: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发展中国家面临战争危机、世界 面临军备竞赛危机、核危机。
建国以来的四次局部战争:1951 年抗美援朝战争;1962 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9 年中苏 珍宝岛保卫战;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第二讲 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的基本依据 特性: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即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 性,相对的稳定性国防法规的特殊性包括调整对象的军事性,法律适用的优先性,处罚 措施的严厉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即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按照调整 领域则可以划分为十六个门类 公民的国防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 设,协助军事活动 我国的兵役制度: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事训练 服兵役方式:应征,报考军事院校,应召为国防生,大学毕业生入伍 服预备役方式:登记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编入预备役部队 公民的国防权利:提出建议权,制止和检举权,获得补偿权 《国防教育法》颁布日期:2001 年 4 月 28 日。
中国的国防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坚持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地建 设和巩固国防;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 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国防动员的分类:根据动员对象分为人力动员、物力动员和财力动员;根据动员规模一般 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根据动员方式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战争动员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动员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 施,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政 治动员 人民武装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预备役部队动 员和民兵动员 政治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其他领域的动员活动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进行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充实动员机构、修订动员计划、落实 动员计划。
国防动员的发展趋势:由应战向应急扩展,科学技术动员成为国防动员的重点,由粗犷型 向集约型发展,依法动员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讲 中国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 和其他正规与非正规的武装组织构成,是国防力量的主体 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三结合”体制,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主体力量) ,中国人民武装警 察部队,中国民兵 中国武装力量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 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包括陆军、 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 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内卫部队,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黄金、水电、交通和 森林部队 武警部队的使命: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 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中国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 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 陆军:是以步兵、装甲兵、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我国陆军九大兵种: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 兵、电子对抗兵和其它专业 部队 我国陆军七大军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 我国陆军的领导方式:四总部七大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 我国陆军的使命:抗击外敌入侵,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我国海军的组成:以水面舰艇部队为主体,还包括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 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 我国海军三大舰队: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我国海军的使命: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 和海洋权益 我国空军的组成:以航空兵为主体,还包括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 信兵和其他专勤部队 我国空军的使命: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独立或联合(协同)其他军种作战,保卫 祖国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 建设的顺利进行。
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时间是 2008 年 9 月 25 日 第二炮兵:是人民解放军地地导弹部队的代称,是以地地导弹为基本装备,实现积极防御 战略方针的重要核反击力量第二炮兵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是我国核力量的主 体 第二炮兵的组成:地地近程(1000km 以内) 、中程(1000-3000km) 、远程(3000- 8000km)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各种保障部队 第二炮兵的使命:威慑与实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构成: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保障装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起为 1927 年 8 月 1 日,兵种为陆军1949 年 4 月 23 日海军诞生, 1949 年 11 月 11 日空军诞生,1966 年 7 月 1 日第二炮兵诞生1982 年 6 月 19 日武警部队 诞生 杜黑“绝对制空权”理论:制空权需要电磁权,电磁权需要制天权 大飞机:起飞重量在 100 吨以上的运输机或 150 座以上的客机 第四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家四起,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产物;是孙武 革新进步的军事思想结出的硕果;是农战合一孕育的制胜智慧,刚柔结合造就的兵家性格 《孙子兵法》的主要影响:是古今中外现存古书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 是流芳久远的兵家瑰宝,享誉世界的东方圣典,世人共尊的成功秘诀 《孙子兵法》的理论精髓:鲜明的战争观即重战、慎战、备战思想(军事理论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前提条件和指导规律) 运筹帷幄,庙算制胜(核心) 奇 变虚实,诡道制胜(变异) 全争全破,不战而胜(升华) 文武相济,富国强军五德兼 备,选材任能 《孙子兵法》的局限性:在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反映地主阶级的烙印;过分 夸大和强调统帅个人作用,表现出唯心史观;作战原则上的局限性、片面性 现代十大军事理论:美国马汉“海权论” ,意大利杜黑“制空论” ,英国夫勒“机械化制胜 论” ,德国古德里安“闪击战论” ,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大纵深战役论” ,中国毛泽东“游击 战论” , “核武器制胜论” , “太空战论” , “联合作战论” , “信息战论” 马汉“海权论”: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 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
要控制海洋,必须控制海上交通线要控制海上交通线,必 须控制关键海上据点 第五讲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 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产生时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解放战争、抗美 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人民战争思想(核心)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创立人民军队建军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 争 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群众性 灵活用兵五原则:因时、因地、因敌、因己、因势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历史贡献;在世界 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六讲 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 关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主线:以军队与国防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为主线,强调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要求军队服从国家建设大局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建设要 服从国家建设大局;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革命军 队;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当代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是 我军克敌制胜的锐利思想武器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线:以“打得赢,不变质”为主线,强调经济建设与国防 建设的协调发展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 战争;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保证“不变质” 科技强军的“两个转变”: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 争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质是把提高 战斗力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五句话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 力。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胡锦涛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使命拓展,全局总揽提出“三个提供,一个发 挥”的新使命,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 要的力量保证(核心使命)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