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m****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92MB
约47页
文档ID:569766803
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件_第1页
1/47

上节上节回顾回顾一、两个指标一、两个指标二、区域发展总趋势二、区域发展总趋势三、三个阶段三、三个阶段 湘教版湘教版 必修必修3 31.3 1.3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 本本 节节目目 录录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三、西部大开发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四大地区(一)四大地区问题问题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问题问题2:范围:范围 1.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一)四大地区(一)四大地区 东部:东部:沿海沿海11省份(冀、京、津、鲁、苏、沪、省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和浙、闽、粤、琼、台)和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中部:中部:中部中部6省份(晋、省份(晋、 豫、皖、鄂、湘、赣)豫、皖、鄂、湘、赣)西部:西部:西部西部12省份(陕、甘、宁、云、贵、川、省份(陕、甘、宁、云、贵、川、 新、青、藏、渝、桂、内蒙古)新、青、藏、渝、桂、内蒙古)3省(黑、吉、辽)省(黑、吉、辽)东北:东北:2.范围范围 9个 12个 10个四大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例例例例1 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例例例例2 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例例例例3 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 A.吉林、辽宁、浙江.吉林、辽宁、浙江.吉林、辽宁、浙江.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 B B.内蒙古、陕西、西藏.内蒙古、陕西、西藏.内蒙古、陕西、西藏.内蒙古、陕西、西藏————中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 C C.江西、福建、上海.江西、福建、上海.江西、福建、上海.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 D D.安徽、湖南、山西.安徽、湖南、山西.安徽、湖南、山西.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D D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问题问题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问题问题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问题问题1:基本状况:基本状况问题问题2: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1、基本状况、基本状况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1、基本状况、基本状况东高西低,东快西慢 1. 读图1-13,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活 动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西部西部中部中部东部东部东北东北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工业结构2、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农业农业经济在国民经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和第三产业产业相对发达相对发达重化工重化工业业为主为主导导重型重型工工业为主业为主过渡过渡性性特征特征轻型或综轻型或综合型合型产业产业为主为主重型重型工工业为主业为主 第第第第15151515页页页页““““思考活动思考活动思考活动思考活动””””((((1 1 1 1)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东部东部地带地带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相对发达,中西部中西部地带第地带第一产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 2 2 2)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中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地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3 3 3 3)改进对策:)改进对策:)改进对策:)改进对策:中、西部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活 动 2. 2、读图、读图1-14、、1-15,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活 动(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变化情况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用?? 2. 读图读图1-14、、1-15,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活 动(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变化情况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用?? 变化:第变化:第一产业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的比重有所下降,第第三产业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重工业比例逐步比例逐步下降下降 2. 读图读图1-14、、1-15,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活 动(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变化情况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用??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活跃市场场,提供更多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 ,推动推动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 (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2012年的年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进行评价2. 读图图1-141-14、、1-151-15,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活 动 (2) (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2012年的年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进行评价2. 读图图1-141-14、、1-151-15,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活 动评评价价::从从三三次次产产业业构构成成来来看看,,第第一一产产业业的的比比重重仍仍然然过过大大,,第第二二产产业业需需要要进进一一步步发发展展,,应应大大力力发发展展第第三三产产业业;;从从工工业业内内部部轻轻、、重工业所占比例重工业所占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工业化的差异的差异东部东部工业化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进程快、中西部相对相对滞后;东部滞后;东部工业产值工业产值明显明显高于中西部东部: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西部:,西部:传统工业传统工业))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看表格,看表格,看表格,看表格,2002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年东、中、西部地带年东、中、西部地带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城市城市城市的分布的分布的分布的分布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在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差异? 东部东部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的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东部城市密度城市密度高于中西部高于中西部 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差异差异差异差异 工业工业化化差异差异工业化工业化进程进程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较快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较快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工业产工业产值值东部地区较高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较低东北地区较低工业结工业结构构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以东北地区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体城市城市化化差异差异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水平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较高较高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较较低低城市综城市综合实力合实力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高中、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低低城市密城市密度度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较大较大中、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较小较小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从从从从时间时间时间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上看,开放起步于上看,开放起步于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1980年设立的年设立的年设立的年设立的4 4个经济特区;至个经济特区;至个经济特区;至个经济特区;至19841984年迈年迈年迈年迈出第二步,开放出第二步,开放出第二步,开放出第二步,开放14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1992年基年基年基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从从从空间空间空间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从沿海的点从沿海的点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城市)开放城市)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到沿海的片到沿海的片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再向中西部推进再向中西部推进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但目前;但目前;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中西部的开放中西部的开放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城市),在城市),在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对外开放时间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外资吸收能力外资吸收能力较晚较晚较晚较晚较早较早较早较早较低较低较低较低较高较高较高较高较弱较弱较弱较弱较强较强较强较强对外开放的差异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早西晚,东高西低,东强西弱东早西晚,东高西低,东强西弱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4)对外开放差异)对外开放差异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年沿边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1999年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年8月月中部崛起:中部崛起:2004年年 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北海北海北海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带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带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带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带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瑞丽等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瑞丽等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瑞丽等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瑞丽等重庆、武汉等重庆、武汉等重庆、武汉等重庆、武汉等 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等许多方面,这些等许多方面,这些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差异是一系列差异是一系列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自自自自然然然然因因因因素素素素地形地形地形地形属于我国属于我国属于我国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地势最低的第三地势最低的第三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原有原有原有利于开发利用利于开发利用利于开发利用利于开发利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气候气候气候气候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利于农作物生长利于农作物生长利于农作物生长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社社社社会会会会因因因因素素素素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高高高低低低低科技、教育和文科技、教育和文科技、教育和文科技、教育和文化化化化高高高高低低低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高高高低低低低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经经经经济济济济因因因因素素素素发展发展发展发展基础基础基础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历史上形成的社会历史上形成的社会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经济经济经济基基基基础较好础较好础较好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近代工业首先,近代工业首先,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出现在沿海出现在沿海出现在沿海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础薄弱产业产业产业产业结构结构结构结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第第第二、二、二、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产业产业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第第第第一产一产一产一产业业业业比重相对比重相对比重相对比重相对较大较大较大较大,乡镇企业不,乡镇企业不,乡镇企业不,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发达,生产力水平发达,生产力水平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交通运交通运交通运交通运输输输输状况状况状况状况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密密密交通线路较少,交通线路较少,交通线路较少,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运输条件较差运输条件较差运输条件较差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其其其其他他他他因因因因素素素素地理区位地理区位地理区位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海运海运海运的便利的便利的便利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较封闭的状态较封闭的状态较封闭的状态,缺少,缺少,缺少,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民族心理民族心理民族心理民族心理人们的人们的人们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在经济竞争面前有在经济竞争面前有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较强的较强的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人们的人们的人们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经济竞争的,经济竞争的,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国际化程国际化程国际化程国际化程度度度度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与外界,与外界,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和技术联系和技术联系和技术联系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社会经济比,社会经济比,社会经济比较封闭较封闭较封闭较封闭 东中西部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东中西部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经济地带经济地带优势条件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东部东部地带地带中西部中西部地带地带a主要农业基地主要农业基地b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基础雄厚c交通便利交通便利d城市化、科技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水平高化、国际化水平高a能源矿产丰富能源矿产丰富b有天然林场和牧有天然林场和牧 区,粮棉油糖产区,粮棉油糖产 量大量大c有色金属和重工有色金属和重工 业发达业发达d沿边贸易发达沿边贸易发达e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a能源、原材料不能源、原材料不 足足b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C北方淡水短缺,北方淡水短缺, 江河下游洪涝多江河下游洪涝多a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落后,, 煤炭外运不畅煤炭外运不畅b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基础薄弱c生态环境问题突生态环境问题突 出(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水土流失严重、西土流失严重、西北的荒漠化问题北的荒漠化问题))a发挥沿海优势,发挥沿海优势,内引外联内引外联,参与国参与国际竞争际竞争b发展第三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和 集约农业集约农业c发挥技术创新优发挥技术创新优 势,产品向高、势,产品向高、 精、尖发展精、尖发展a发挥发挥资源优势资源优势,, 建成能源原材料建成能源原材料 基地基地b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巩固农业基础巩固农业基础e发展边境贸易,发展边境贸易, 旅游业旅游业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四大地区的差异四大地区的差异外,还外,还集中表现在集中表现在南方与北方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的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二、南方与北方界限:界限: 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一线 亚热带暖温带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一月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通过该线等温线大致通过该线800mm等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该线等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该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大致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大致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大致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自然然条条件件地形地形以以平原平原和和高原高原为主主山地山地、、丘陵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气候温温带季季风气候气候热带季季风气候及气候及亚热带季季风气候气候植被植被温温带落叶落叶阔叶叶林、林、针叶叶林、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混交林,草甸草原常常绿阔叶叶林及林及热带季雨季雨林林土壤土壤黄黄土、土、黑黑土土红壤、壤、砖红壤壤社社会会经济条条件件农业生生产耕地以耕地以旱地旱地为主,主,东北北地区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耕地以耕地以水田水田为主,主,长江中下游江中下游平原、珠平原、珠江三角洲和江三角洲和四川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和云南南部盛盛产热带经济作物作物工工业生生产是我国重要的是我国重要的重工重工业基地和基地和能源能源基地,形成基地,形成环渤海渤海工工业带门类齐全全,以,以轻工工业为主,形成了主,形成了长江中下江中下游游工工业带、南部沿海、南部沿海外向外向型工型工业地区地区产业结构构第第一一产业比重比重较大,第大,第三三产业有待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步提高应积极极调整整产业结构,构,进一步提高第一步提高第三三产业比重比重交通交通运运输主要以主要以铁路路运运输为主,主,铁路路网稠密网稠密水运水运发达达对外外开放开放需要需要进一步一步扩大大对外外开放开放,,大力大力发展外向型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外开放相对较早早,开放程度,开放程度高高活动活动活动活动1 1 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优势优势自然自然条件条件社会社会经济经济条件条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发展方向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矿等资源丰富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地丘陵区地形破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外向型经济建大力加强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局局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外向型经济发业发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展迅速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区和能源基地二、南方与北方二、南方与北方 背景背景目的目的范围范围三、西部大开发三、西部大开发 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 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优优势势劣劣势势措措施施123452 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3 3、、国境线长国境线长((7070%)%) ,,利于沿边贸易利于沿边贸易4 4、、有潜在的广阔有潜在的广阔市场市场加快加快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积极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发展科教事业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发展科教事业注重生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建设和建设调整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资源、劳动密集型)三产业,扩大沿边贸易,大力发展二(资源、劳动密集型)三产业,扩大沿边贸易深化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自然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生态环境脆弱境脆弱三、西部大开发三、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意义①①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发展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济的协调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②②有助于加强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保持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稳定和边疆和边疆安全安全③③可以扩大可以扩大市场市场需求,实施需求,实施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战略④④可将西部地带的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三、西部大开发三、西部大开发 小结小结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三、西部大开发1.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2.2.范围范围3.3.差异(基本状况、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基本状况、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外开放)1.1.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2.2.区域差异(优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区域差异(优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1.1.背景、目的、范围背景、目的、范围2.2.优势、劣势优势、劣势3.3.意义意义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三个地带的三个地带的三个地带的GDPGDP、人均、人均、人均、人均GDPGDP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19991999年)年)年)年)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1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这种差异表现为这种差异表现为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的差异,这的差异,这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种差异表现为种差异表现为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地带地带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均人均人均人均GDPGDP(元)(元)(元)(元)东部东部东部东部58.858.841.241.275947594中部中部中部中部27.427.435.735.744264426西部西部西部西部13.813.823.123.134563456年份年份年份年份1980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19991999比重增减比重增减比重增减比重增减东部东部东部东部52.352.352.952.953.753.758.358.358.858.8++++6.56.5中部中部中部中部31.231.231.131.129.929.927.627.627.427.4----3.83.8西部西部西部西部16.516.516.016.016.416.414.114.113.813.8----2.72.7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三个地带的三个地带的三个地带的GDPGDP、人均、人均、人均、人均GDPGDP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19991999年)年)年)年)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3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GDP的人均差异要比的人均差异要比的人均差异要比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总量差异总量差异总量差异____(大、小)一些。

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GDP所占比所占比所占比所占比重只有重只有重只有重只有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在逐年增加,而在逐年增加,而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和和和___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地带地带地带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均人均人均人均GDPGDP(元)(元)(元)(元)东部东部东部东部58.858.841.241.275947594中部中部中部中部27.427.435.735.744264426西部西部西部西部13.813.823.123.134563456年份年份年份年份1980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19991999比重增减比重增减比重增减比重增减东部东部东部东部52.352.352.952.953.753.758.358.358.858.8++++6.56.5中部中部中部中部31.231.231.131.129.929.927.627.627.427.4----3.83.8西部西部西部西部16.516.516.016.016.416.414.114.113.813.8----2.72.7小小小小东部东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西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