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 塑料的工艺特性二、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三、 注塑机的确定四、 注射模设计五、 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六、 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七、 模具总装图八、 主要参考文献九、 总结一、 塑件工艺特性1、塑件所使用的材料的种类及工艺特性的分析: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通用的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塑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其冲击强度高,弹性模量较高,耐蠕变性能好,耐热性能高,稳定性好,脆性强度低,能抵制日光、雨淋和气温度化的影响2、塑件的成型特点分析: 吸水性小,但高温时对水分比较敏感,流动性差,熔融温度高,粘度大,流动性差,成型时需要较大的温度和压力,且其溶融粘度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一般用提高温度的办法来增加熔融塑料的流动性 3、塑件结构分析:从塑件外型看,总体为一个圆柱形,内有一深孔的零件,结构简单二、 塑件的体积与质量的计算该产品材料为聚碳酸酯(PC),查资料得知其密度为1.20 g/cm3,收缩率为0.5%~0.8%, 根据塑件的形状计算其体积: V塑=3.140.523.5cm-3.140.423.5cm ≈0.99cm3,塑件质量: M塑= V塑ρ=1.2g/cm30.99cm3≈1.2g估算出浇注系统体积V浇=0.5cm3,可得浇注系统的质量为 = ρ=0.5 1.20 ≈0.6g 故 =+=20.99+0.4=2.38g 故 =2.381.2≈2.9g三、 注塑机的确定 根据原材料和塑料制件的各种参数,选定注射机的型号为:XS-Z-60,其由关参数如下: 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60cm3 ; 锁模力:500KN 注塑压力:122MPa ; 最小模厚:70mm 最大模厚:200mm ; 模板行程:180mm 喷嘴前端孔径:Ф3mm ; 注塑机定位孔直径:Ф60mm 喷嘴球面半径:10mm ; 注塑机拉杆空间:190300/mmmm 动、定模固定尺寸:330440四、注射模设计1、型腔的确定 该塑料结构简单,采用的是一模二腔2、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它的设计要综合地考虑各方面的因数。
因为本塑件结构较简单,无需侧向抽芯,选择下图水平分型方式降低了模具的复杂程度,又便于成型后脱模,因此将塑件的分型面设计如下:3、浇注系统(1)主流道的设计查资料得XS—Z—60型注射机喷嘴有关尺寸为,喷嘴前端孔径为d1=3mm,主流道球面半径为R1=10mm,球面配合高度为3~5mm,取其平均值4,主流到锥角为2~6度,取3度,模具主流道球面半径为11mm及小端直径为4mm,经换算得主流道下端直径D=6mm为了使溶料顺利进入分流道可在主流道出料端设半径为r=1mm的圆弧过渡 (2)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应根据塑件的体积,壁厚,形状的复杂程度,注射速率,分流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本塑件的形状不算太复杂,熔料填充比较容易根据型腔的排列方式可知分流道的长度不算太长 (3)浇口的设计根据塑件的成型要求及排列方式、形状,选用侧浇口较为理想浇口为狭小的矩形口 4、成型零件的设计(1)凹模:塑件结构简单,故采用整体式凹模结构,如下图:(2)凸模:主型芯同样采用整体式,如下图:5、合模导向机构设计(1)导柱采用经过渗碳淬火的20钢,做成锥台形2)导套采用与导柱同样处理的材料,为通孔形以利于排气。
3)导柱与导套的配合如下图: 6、推出机构的设计考虑塑件是一模两腔,零件厚度又比较小,故采用推杆和推件板配合,不至于破坏零件推出机构为机动推出,结构简单,设计在动模一边五、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根据设计与查标准模架所得模具的总厚为:定模板20mm,定模座板40mm,动模板20mm,动模座板25mm,推件板10mm,支承板15mm,垫块60mm, 六、注塑机参数校核1、最大注塑量校核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为应大于制品的质量或体积(包括流道及浇口凝料和飞边),通常注塑机的实践注塑量最好在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的80% 故:选用的注塑机最大注塑量应 —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故0.8=48≥1.98+0.5所以满足要求2、注射压力的效核XS—Z—60的额定压力122MPa,根据所选用材料(PC)的注塑压力为80~130,故符合要求3、开模行程与模厚的效核模具为单分型面注射模故:>≥++5~10mm式中 —推出距离 —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 ——注塑机最大开模行程mm=180≥S=35+40+10=85所选注射机的最小模厚为70mm 最大模厚200mm,模具总厚为190mm。
即:故以上两项均符合要求4、模具与注塑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校核 模具闭合高度长宽尺寸要与注塑机模板尺寸和拉杆间距相适合:模具长宽<拉杆面积模具的长宽为190mm200mm<注塑机拉杆的间距190mm300mm,故满足要求七、模具总装图如下:八、主要参考文献《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屈华昌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塑料模具设计》,朱光力 万金宝 等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九、总结 经过一个月多的努力,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可能此毕业设计尚存在不足之处,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工作,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同学们的热心帮助、系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解决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按时完成这此设计,在此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