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寺行仪入寺行仪一、合十、礼拜、问讯•合掌• 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合掌不可紧闭,掌心略虚,表真空妙有之义•(“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合掌当胸,佛在心中•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燥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 礼拜•顶礼:•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触受礼者之双足又称头顶礼敬五体投地)•《释门归敬仪》卷下云:•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高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礼佛•拜时口中默念:“顶礼佛法僧三宝”•或“顶礼十方常住三宝”•礼佛三拜,然后问讯•(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称为问讯拜佛的意义•拜佛的基本要求是五体投地。
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因此,拜佛除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智慧以外,还具有忏悔罪过、感恩礼敬和提升人格的意义观想拜佛•拜下时,观想佛菩萨赐下大粉红色莲花一朵,我即拜伏于该莲花中,这莲花就是我将来往生时所乘用并成道的宝座,佛菩萨并以净光照我,我在净光中虔诚默念:“为求忏悔罪业、清净罪障皈命礼•三称三拜 •礼佛之处,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都可行之•要是没有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郊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念十口气佛菩萨圣号)即可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如果是随在出家法师之后为超度亡灵而礼佛时,应眼观佛像,头叩下时心中默念:“为求某某蒙佛(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极乐皈命礼 问讯•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 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 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 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二、敬香仪 上香的含义• 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 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 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 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敬香仪式•一、点香一、点香•点香时火头应上下摆灭,或用手摇灭,不可用秽口吹灭香火•二、上香二、上香•上香以三支为宜(粗者一支,细者三支,多则杂乱,并无功德)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以示敬意•三、插香三、插香•以左手将香插在香炉里,三支香分别分别插中、右、左,并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四、拜佛四、拜佛•将香插在香炉之后至佛殿礼佛三拜拜时口中默念:“顶礼佛法僧三宝”•五、发愿五、发愿•拜佛完毕,跪于佛前合掌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佛菩萨慈悲摄受”(说三遍)然后自述个人善愿或表对他人的祝愿。
关于烧香的疑问•如果是上环香时,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常住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香上得越多越好吗?• 以虔诚心上三支香为宜,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上香礼佛应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应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如果在佛像前许了要做某件善事的大愿,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力完成三、入寺•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②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去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③看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座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④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 •⑤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再向法师顶礼。
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向法师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入寺威仪:•佛寺被佛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进寺院先至佛殿礼拜,再去见师父四、佛门称谓•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亦可尊称"法师"、"师父"•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 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菩萨"等出家的分类•出世俗家,出三界家•(一)身出家,仅形体出离在家之生活•(二)心出家,虽处居家,而心于诸境不生耽染,如大乘之菩萨居士•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芒鞋破钵随缘化出家功德•《出家功德经》云:“以是因缘,出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为喻假使罗汉满四天下,有人一百岁中尽心供养,四事无乏,乃至涅槃各为起塔,花香,璎珞……种种供养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为求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之功德也。
•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彼岸法师出家•绝嗣之说,是世俗之见•释迦牟尼唯有一子,亦令其出家,而其行业,迄今竖穷三千年,横遍五大洲,闻其名,仰其德,瞻其遗容而归依崇拜者,人数在七万万以上,岂能说是绝嗣呢?」•彼岸法师乃把他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全赠与他的兄长侄辈,以净俗累何须待零落 然后始知空•顺治皇帝:•“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短期出家•在东南亚佛化国家,作为一种风俗,它一直很流行,给喜爱佛教的普通城市中人感受佛陀的修行传统和佛陀教义的机会如今,这种佛门清净地清修的形式慢慢走入城市人的生活,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而且很多人甚至带着孩子全家体验“出家清修”•在出家期间,他们与正式僧侣一样守戒,一样作息,一齐生活期满后则还俗回归原来的身分短期出家过堂•湖北黄梅四祖寺2007年五一短期出家禅修班掠影.jpg出家人为什么都姓释•道安发现原来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不适宜佛教的统一和发展,就提出:“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烧香 www.shaoxiang.org•至譯出增一阿含經,見其卷二十一載:「四大河入海已,無復本名字,但名為海。
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為四?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於如來所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子」其說與經相符,遂為定式与僧人见面时•见面:合十;顶礼(依教奉行)•称呼:称师父或法师•不能直称僧人名字•不能问僧尼尊姓大名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入道后,由师父赐予法名问僧尼名字时,可问:“请问法师上下?“师父法号如何?”佛门交往用语•见面:合掌,口称“阿弥陀佛”•布施时:“请师父接受弟子供养”•讲法时:“请师父开示”•请吃饭时:“请师父到某处应供”•(此师父非彼师傅)•赞叹功德:随喜赞叹•散步:经行•赞叹师父:法门龙象•夫妇同修:菩提眷属•佛门祝福语:•祝师父:法体安康、法运大展、法席昌盛、法喜充满、法安、光寿无量•祝居士 :吉祥如意、六根清净、诸事吉祥、诸愿圆满、福慧增长书信礼仪•长辈:•某公大和尚(某法师)慈鉴、尊鉴;•恭请 尊安、敬颂 得大自在、法席昌盛;•后学某某和南谨上、弟子某某顶礼 、晚学某某拜禀 、跪颂 慈安• 同辈:•某某师兄慧鉴(净鉴)、道席;•顺颂 净乐(即请 禅安、不慧某某合十 ;小弟某某谨启 • •与高僧大德通信,称呼当尊之以“长老”。
自称“学人”、“弟子”、“学生”、“门徒”、“三宝弟子”皆可•信封面应写"慈展"、"道启"等字• 尽量尊称大德字号,不全称名讳,或以上下一字称之五、寺院的职位差别【住持】•‘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八大执事•就是指五大堂口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包括: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各丛林根据自身的特点,所设的八大执事不尽相同四大班首•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和堂主四大班首原本是指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寺职,现代丛林中其权限有所扩大,四大班首已成为方丈和尚的助手,辅佐方丈的工作•班首一般都由戒腊较长、威望较高的僧人担任,与方丈共同组成掌管丛林大事的最高五人核心班子四大班首平时住在禅堂两侧的班首寮内,有事则入方丈共议•【后堂首座】•禅林区分僧堂为前堂、后堂,管理后堂之修行僧者称后堂首座。
与‘前堂首座’相对称,然前堂首座略称为首座,后堂首座则略称后堂•【堂主】•为延寿堂主之略称系掌管延寿堂(病房)内一切事务之职•西堂:•禅林称当寺前住之人名为东堂,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名为西堂以西是宾位故也谢谢!•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