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6个民族编码附解说

san****glu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67MB
约57页
文档ID:50662048
56个民族编码附解说_第1页
1/57

56个民族数字编码1、汉族1是衣服; 衣服穿多爱出汗!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 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 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 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 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 岸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 分布 2、蒙古族2像天鹅; 天鹅飞过蒙古湖!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 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 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 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 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 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 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 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 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 有的特色 03 回族 3是大山,; 大山里喊话有回声!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 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 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 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 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 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 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 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4 藏族 4是寺庙; 宝贝藏在寺庙里!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 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 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 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 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 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 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 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5 维吾尔族 5是我,吾是我; 问谁想吃红苹果? 答:惟吾尔!“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 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 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 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 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 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 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 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 天或其它季节 6 苗族 6是柳枝随风飘; 形如柳枝最苗条!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 、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 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 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 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 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 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 为隆重 7 彝族 (yi)7是鸡; 鸡是阿姨家的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 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 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 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 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 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 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 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 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8 壮族 8是爸爸力气壮!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 、“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 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 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 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 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 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 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 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 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9 布依族 9是喝酒; 我想喝酒妈不依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 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 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 “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 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 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 、“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 历“六月六” 10 朝鲜族 10是石头; 石头受潮就生癣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 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 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 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 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 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 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 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 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11 满族 11是试衣; 妈妈试衣很满意!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 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 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 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 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 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 ”、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 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 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12 侗族(dong) 12是食饵; 鱼儿咬食饵,嘴被钩子穿了 个洞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 ,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 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 ,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 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 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 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 赛用的“ 水牛王” 13 瑶族(yao) 13是石山; 再大的风也摇晃不动石山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 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 、“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 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 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 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 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 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 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14 白族 14是钥匙; 一把白色的钥匙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 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 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 、“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 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 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 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 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 (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5 土家族 15吃月饼; 月饼是我在家里用土做的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 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 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 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 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 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 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 ,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 行小敬 16 哈尼族 16是石榴; 石榴是我的Honey(亲爱的)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 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 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 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 扎”(五月节)。

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 ”(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17 哈萨克族 17是仪器; 妈妈买了新仪器 “哈,萨克斯!”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 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 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 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 ,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 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 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18 傣族 (dai)18是一发子弹; 警察用一发子弹,逮住了 歹徒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 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 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 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 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 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 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 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19 黎族(li) 19是药酒; 妈妈用梨泡药酒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 ,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 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 “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 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 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 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 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 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20 傈僳族(lisu) 20课是《悯农》 春种一粒粟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 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 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 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 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 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 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 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 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的精神而设立的 21 佤族 (wa)21是二姨; 二姨家的平房又添新瓦啦!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 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 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 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 ,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 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每年 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 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 愿 22 畲族 (she)22是鸳鸯; 鸳鸯养在农舍里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 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 、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 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 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 ,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 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 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 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23 高山族 23是乔丹; 乔丹爬高山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 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 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 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 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 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 ”、“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24 拉祜族 (lahu)24是儿子; 妈妈拉住爸爸护着儿子, 不让儿子挨打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 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一词是这 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 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 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 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 节等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