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核心课程平台1.公共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学英语、体育、非专业类数学课、文学素养类课程等,由学校统一设置通识必修课程约40学分1)思想政治理论与法律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分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均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每门课程必须组织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形势与政策”课程分布在1-6学期,以专家讲座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2)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为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要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分别开设不同等级的大学英语课程,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免修大学基础英语,直接学习高水平英语课程大学英语必修学分由原来的15学分减为12学分,减掉的3个学分课程可在专业选修课中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有关的技能训练或安排集中训练环节3)大学体育课程大学体育为全校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要积极开展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俱乐部等多种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目的。
4)非专业类数学课程非专业类数学课程面向全校开设,实行分级教学该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各专业根据专业定位和相关升学、从业资格等考试标准自行制定具体开设课程2. 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为全校素质教育任选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开设,要求学生选修10个学分,分为经济与管理类、政治与哲学类、文学与文化类、语言类、艺术类、法学类、绿色教育类、自然科学类、体育类等,商务应用文写作、商务法律基础、创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文件检索等课程,列为限选公选课建议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选读4个学分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公共选修课;工学类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选读4个学分的语言学、文化艺术、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公共选修课;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通过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原则上学生不能选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公共选修课3.学科基础课程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使学生接受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教育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原则上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所划分的专业类设置。
鼓励跨专业类搭建学科基础课平台我校学科基础课模块分类及具体课程由相关学科组商定,并报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确定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和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约15学分1)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为本学科各专业必须修读的共同基础课,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约10学分相同专业类的各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原则上相同;对不属于同一个专业类但专业基础要求相近的各专业,也应尽可能开设相同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按专业类招生的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分流前必须相同法学、文学、理学类专业在设置学科基础必修课时,除开设本学科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外,还应结合本专业的应用方向和培养特色开设部分应用领域的基础性课程2)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学科基础选修课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选修课程,学科基础选修课程约5学分各专业面向外专业开设的选修课,除列入通识选修课程外,其余应当列入学科基础选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模块分类及具体课程待学校确定后,由学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个人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各单位应尽量多开设学科基础选修课,增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原则上本单位专业课中可以向外专业开设的,均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学习难度和考核要求后作为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设。
所设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1.5倍,原则上每门学科选修课程不超过2学分跨院系学科基础选修课由院系协商设置,教务部负责协调二、专业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平台约35学分1.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具体参照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核心课程的设置和主要专业实验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以规范严谨、精炼优质为建设目标,专业课应尽可能体现本专业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专业必修课程约20学分无论是学科基础课程或是专业课程,每门课程一般不超过3学分,鼓励开出少学分课程2.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灵活设置,应尽可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体现科学性、前沿性,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等进行选课,为学生多样化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空间专业选修课程约15学分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选修课程学分至少应当是学生应选修学分的1.5倍,原则上每门专业选修课程不超过2学分三、就业导向课程平台就业导向课程平台,由拓展提高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和职业群集课程模块三部分构成。
其中,拓展提高课程模块,主要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公务员考试课程、国际交流课程为基础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主要是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以创业和创新理论与实践为主体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职业群集课程模块,主要以职业岗位理论与实务课程、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从业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为主体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本课程平台约设置10个选修学分四、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由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基础核心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创新实践活动等模块组成,具体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工科类专业不少于40%,经管类和艺术类专业不少于35%,文法类专业不少于30%本课程平台约设置50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少于40个1. 实验课程各专业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应比照同类院校实验课程设置,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和专业特色,设计本专业实验课程体系1)独立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是指实验项目较多,实验学时多于32学时,且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较大而单独设置的课程。
其中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运用的实验(仅涉及一章知识或实验内容,而非本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不包含在本定义范围);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理工经管类独立实验课程其学分设置一般不少于4学分,各专业一般应从二年级起每学年设置一门以上的独立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可由校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外聘教师和政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担任,并由学校和相关教学单位采取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形式,予以重点建设2)课程实验实验学时不足32学时,且实验项目单一的可穿插于理论课教学中,称课程实验个别学科如工科等可不受实验学时的限制,根据学科具体情况确定课程实验2. 实习实训环节实习实训环节具体包括认识实习、课外社会实践、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业教育、军训(含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环节1)毕业论文(设计)从第7学期开始安排,一直持续到第8学期,学生必须完成或即将完成修读专业毕业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才能申请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阶段毕业论文(设计)计8学分;毕业实习原则上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时间为6-8周,计6学分。
2)军训(含军事理论)安排在第1学期,计2学分,由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含考核)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安排在1-7学期进行,计1学分,16学时,学分统一计在第七学期,由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含考核)4)课外社会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课外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科研活动与成果、创业训练与实践、发明制作、产品设计、金融行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资格、社会公益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设置8个创新实践学分,具体参照《武汉工商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市文明委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现就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以“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为主题的“四创”活动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