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猴|白毛猴加工方法白毛猴,福建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当地又称"白绿" ,因条索粗壮卷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 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 和"做形"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色泽铁灰,白毫显露,状若毛猴静伏,汤色橙黄清澈,味醇香清白毛猴制法介于绿、白茶之间,当地亦俗称“白绿” 采制工艺中成茶外形重“保毫”与“做形” ,内质着重萎凋适度,使戌品茶香清味醇 采摘 要事先在春茶前期,选择壮龄的政大茶园,于清明后采其肥壮的 1 芽 2、3 叶嫩梢(不采对夹叶) ,切忌损伤芽叶,尽量保持完整 萎凋 采回鲜芽叶在微弱阳光下进行复式萎凋或直接用室内萎凋,薄摊于竹席或水筛上,历时很长,需 16~18 小时,使芽叶中多酚类进行部分酶性氧化,除去苦涩味,萎凋至水分失重 25%~30% 之时,叶色转暗绿,梗皮皱缩,白毫显露,毫毛如银,叶质柔软如棉,梗折不脆断为适度,过度易红变,不足则叶多青绿,失去传统风格,影响质量 杀青 杀青锅温掌握在 140~150 度,先扬炒后闷炒,炒至叶色转青,梗带青黄,手握芽叶柔软,散发青香,无青臭味为适度,即可起锅。
揉捻 杀青叶摊凉散热后进行轻揉,与一般揉捻稍异,是揉搓和茶团旋转相结合,操作轻巧,注意保毫,并结合解决做形,搓揉至条索卷曲,历时约 5~8 分钟,揉好的湿茶团,每团约50~500 克 初烘 每焙笼可焙小茶团 10~15 个,将小茶团排列在焙笼中,温度 100~110 度,焙至五六成干,以茶条不粘手时为适度 复焙整形 复焙刚开始时,温度掌握在 50~60 度,边焙边做形,使全部茶条卷曲似小猴复焙温度不宜过高,以防止芽毫脱落,但也不宜过低,太低水分蒸发太慢,色泽闷黄不鲜,复焙到八九成干时,火温降至 40~50 度,一直焙至足干最后经拣剔梗片,即可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