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秀萍混龄户外游戏存在问题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14KB
约4页
文档ID:55492877
秀萍混龄户外游戏存在问题_第1页
1/4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四个难题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四个难题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心幼儿园 王秀萍【摘要】混龄户外游戏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自主、自选的游戏活动混龄教育能还原真实的社交环境有利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混龄教育越来越被幼儿园以各种混龄活动形式被普遍推广在过多关注混龄教育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笔者从忽视小龄幼儿的自主发展;要求高,多数教师难做到;教师观察追踪成难题;材料调整与推进成难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混龄户外游戏;幼儿发展;观察指导混龄游戏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混龄户外游戏,是在户外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幼儿自主选择同伴,自主选择游戏场地,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等能更充分的利用材料,游戏场地,最大化的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得到锻炼因为,混龄教育能还原真实的社交环境有利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所以混龄教育成为很多幼儿园的教育特色但是混龄教育的好处在被过多关注的情况下,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被忽视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才能使混龄户外活动不断完善,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一、小龄幼儿自主难一、小龄幼儿自主难————游戏中游戏中““打酱油打酱油””现象普遍现象普遍现代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理论及学科研究,认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坏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

而混龄游戏中教师往往较多关注大龄幼儿对小龄幼儿的帮辅作用,要求大龄幼儿要照顾帮助小龄幼儿,忽视小龄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游戏中当小龄幼儿遇到问题时,大龄幼儿一般会帮助解决使小龄幼儿失去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龄幼儿与别人争抢玩具时,大龄幼儿的介入,又使小龄幼儿失去了一次人际交往的方式在混龄的共同游戏中,大龄幼儿直接告诉小龄幼儿如何做,或手把手教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龄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如,在一次混龄“玩泥”的游戏中,由于对大龄幼儿长时间的依赖,小龄孩子面对泥土、水时没有尝试,直接就说“姐姐教我,我不会”然后姐姐就开始“示范教学”啦,小龄幼儿就跟着大龄孩子模仿学习小龄幼儿在活动中没有探究水和泥的比例,没有经历失败,不知道水多了会怎么样?水少了会怎么样,失去了探究的机会,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发展因小龄幼儿与大领幼儿的能力悬殊,使小龄幼儿难以真正的参与游戏一般大龄幼儿能力比较强,在一些混龄游戏中,布局规划、搭建等内容往往由大龄幼儿完成小龄幼儿能力相对比较弱,一般在大龄幼儿的指挥引导下,负责搬运材料小龄幼儿对他们在搭建什么主题,怎么分工的、怎么布局的完全不知道只是在“指令”下负责拿材料更有一些小龄幼儿在游戏中根本插不上手,站在一边旁观。

使小龄幼儿失去了真正游戏的机会,小龄幼儿游戏中“打酱油”现象普遍2 2、、多多数教师做到难数教师做到难————对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解读》指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了解幼儿、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师资水平层次不齐一直以来都是各幼儿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上混龄教育指导的特殊性,使多数教师难胜任混龄户外游戏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虽然幼儿教师基本会从小班带到大班,但往往每个阶段只需要熟悉本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年龄段的五大领域目标、游戏活动内容及指导要点如本学年,带小班的老师可能对小班领域活动目标、教育要求相对比较熟悉大班教师可能对大班幼儿的相关内容比较熟悉然而,幼儿混龄游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求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及不同个体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然后在混龄游戏中能根据这种差异性和游戏现状及时做出正确判断,有效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这对老师的要求高,鲜有教师能做到这点致使混龄游戏中,常常看到大部分老师以维持游戏秩序和解决游戏冲突为主,针对游戏的实质性指导不多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机会需要老师介入时,没合理介入。

不需要介入时又过多介入其次,同一内容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设置不同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需要老师对各年龄段各领域的目标要求,教育要点烂熟于心有时还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活动,教师操作难度大,使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致使混龄活动质量难保障三、教师观察追踪难三、教师观察追踪难————对幼儿的了解不全面对幼儿的了解不全面1.幼儿流动性大,教师观察片断化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往往是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内容而老师一般采用人员定点的方式,负责指导固定区域内的游戏教师只能观察到自己负责区域内幼儿的游戏情况因为,区域内幼儿流动性高,教师无法对某一个幼儿的户外混龄游戏情况进行完整的观察追踪,不利于观察指导比如,幼儿 A来到 Q 老师的定点区域游戏,老师可能想观察 A 小朋友的情况,但是幼儿 A 没玩一会就离开了 Q 老师负责的区域,不在她的视线内Q 老师对 A 的观察时间短,观察到的现象少,难以进行记录分析幼儿 A 是对 Q 老师负责区域的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对其他活动都没持续性呢?介于观察的不完整性,老师对幼儿 A的行为不能做出判断指导2.对幼儿原有经验不了解,难以把握最近发展区在场地里游戏的幼儿很多不是自己班级的,老师不认识,对幼儿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不了解,对幼儿的行为判断不准确,导致难以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制定发展目标,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准。

如,中班段某班幼儿因开展过“好玩的梯子”系列活动,对梯子的多种玩法已经了解,有了相关知识经验准备因此这个班级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玩梯子时表现出多种玩法而没有相关经验的幼儿在玩梯子时玩法较少,缺少创造性如果教师此时对多种玩法的幼儿判定为“能创造性的玩”,对玩法少的幼儿判定为玩法局限缺少创造性,这种忽视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和生活经验的判断,显然是不准确的导致难以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定适宜目标4 4、、材料调整、推进难材料调整、推进难————游戏场地不固定游戏场地不固定混龄游戏的游戏材料在投放的时候,老师一般都有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差异有层次的投放但当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进行材料的调整与推进一是,混龄户外游戏因为受场地不固定,幼儿流动变化大等因素影响,教师难观察,材料的调整与推进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所以造成难调整与推进二是,如果教师能够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根据游戏当中幼儿游戏情况做出材料的调整与推进,但下次在同一户外区域游戏的幼儿已经不是上次游戏中观察的幼儿他们可能不存在上次教师观察到的问题,那么根据上次游戏新增和调整的材料对他们来说不适用因为没有上次游戏的经验,幼儿对新曾材料是陌生的。

教师要如何操作,才能确保材料的调整与推进的有效性成难点各个幼儿园在实施混龄教育时,其蕴含的价值值得推崇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教师应根据存在问题,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指导策略,不断完善和改进问题,才能让混龄教育发挥更大价值参考文献:[1]徐萍.幼儿区角活动[M] .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2]董旭花,王翠霞,阎莉,刘霞.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M]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弗莱娅·亚福克/著远思/译.幼儿园的工作与娱乐[M].漓江出版社.2014.[5]李跃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陈思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2011.1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