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文规则常见问题001 越级请示 所谓越级请示是指下级单位越过直属上级单位直接报送请示的情况 例如:某中央企业的子企业,未通过企业总部而直接向国资委报送请示某中央企业的三级子企业直接向集团总部行文请示提示: (一)越级请示违反了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的原则,由于请示事项及有关意见越过了直接上级,容易使问题复杂化,也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 (二)越级请示的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事故、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可特事特办越级请示,但须在越级请示的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单位 (三)对非特殊情况下的越级请示,上级单位不得越级批复,可将来文退回原呈报单位002 越权行文 所谓越权行文是指公文内容超越本单位(部门)职能范围,或应当协商会签而未协商会签,或经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即自行对外行文的情况 例如:某单位拟在国内举办大型或有外国政要参加的国际会议,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报批手续,即自行发文通知和邀请外国政要;某中央企业的重大改革(改制)方案,未经过必要的内部协商和会签程序,即行文请示国资委 提示: (一)对本单位无权决定的事项,必须请示上级或主管单位 (二)对涉及其他单位或本单位有关部门职能的事项,要协商或会签;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不得自行对外行文。
(三)越权行文会导致政令混乱及工作上的矛盾上级单位如发现这种情况,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这类公文003 党政不分 所谓“党政不分”是指党政机关互发指导性、约束性文件,或党政文件在格式上混用的情况 例如:某中央企业以公司名义向国资委党委报送党代会换届工作的有关请示;某中央企业以集团公司名义行文时,其中含有向所属企业党组织发指示、交任务和布置工作等内容,如“各公司党委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 提示:(一)党政机关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必要时同级党政机关可以联合行文,为沟通信息,党政机关还可以互相抄送公文二)行政文件中不得有向党组织发指示、交任务的内容004 多头请示 所谓多头请示是指就同一事项,同时或分别向多个单位(部门)请示 例如:有的企业报送请示性公文写多个主送单位,或同一请示件变换主送单位分别报送 提示: (一)请示的主送单位应当是请示单位的直属上级或请示事项的主要负责单位多头请示会使办理单位(部门)产生交叉,不利于问题的协调,影响办事效率二)如果请示事项按规定应由多个单位(部门)共同审核办理,应主送主力、单位,由主办单位协调其他单位研究办理。
005 一文多事 所谓一文多事是指一件请示中有多个主旨的情况 例如:有的企业报送的请示件中,文中涉及互不相关的多个事项,如要求上级单位帮助其协调解决若干子企业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提示: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如果一件请示中涉及互不相关的多个事项,不利于上级单位办理和答复,从而影响问题的及时解决006 向领导同志个人报文例如:有的企业认为文件只有直接送到上级单位领导手中,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即无论请示、意见或报告均直接行文主送有关领导;某企业拟请上级单位领导参加一项重要活动,未行文请示上级单位,而直接行文主送某领导同志 提示: (一)除上级单位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单位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 (二)对上级单位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反馈有关办理结果或情况时,可直接报告报告时,要注意将领导同志批示复印件作为附件,同时报告应抄送该上级单位007 报告夹带请示事项 例如:有的企业在按上级单位要求报送某材料的同时,提出请上级单位帮助解决相关问题;有的企业向上级单位报送汇报工作的报告中,常常在“下一步工作打算”或“拟采取的措施”部分,夹带需上级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
提示: (一)请示和报告均为上行文,但上级单位的处理方式不同,上级单位对报告一般作为阅件,可不作答复若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则很容易误事 (二)报告中不应有需上级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拟采取的措施”在表述上应为“我们将××××××(怎样做)”,而不应是“建议××××××(怎样做)”三)若在汇报工作的同时需解决某些问题,应将报告内容和请示内容分开,形成两个文件上报;或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内容作为附件,以便上级单位了解有关情况008 协商会签不到位 例如:某单位拟制公文时,对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事项,未主动协商和履行会签手续,以致公文内容超出本单位权限;对经协商会签后,仍有意见分歧的上行文,在文稿中没有将不同意见和各方理据如实反映;对上级单位交办的、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事项,在征求意见时,未表明本单位的意见,而直接请其他单位提出意见;对涉及多个单位的联合发文,未按发文单位次序依次会签,而是采取复印分头同时会签的形式,由于各单位意见彼此不见面,常出现因办理意见不一致,需再次会签等情况 提示: (一)要强化主动协商意识,切实履行责任,注意协商会签中的议事、协调、落实等实质性环节,防止推ik扯皮。
(二)对经协商后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在文稿中要如实反映,便于上级单位决策 (三)对上级单位交办的、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事项,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时,应将本单位的原则意见告知对方,以便于沟通 (四)联合发文的会签,应按发文单位次序依次会签,原则上不采取复印分头同时会签的形式二、公文写作常见问题009 主旨不明 所谓主旨不明是指公文主旨表达不符合单一、鲜明、确切的要求例如:某一公文中表达了多层意思,但未明确真正的主旨;拟文者的态度不明,肯定、否定或表扬、批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主旨包含的意见、主张等,虽然正确,但不讲究分寸,未注意相近句义及词义的区别选择,或所指的人员、事件和范围不清楚,针对性不强等提示:草拟公文前,首先要确定主旨,要将主旨直截了当、准确地表达清楚,并尽可能地通过标题清晰地表达行文主旨,以引起受文单位的重视010 层次不清例如:某一请示件中,反映“基本情况”的部分中含有需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在“有关意见或建议”部分中又阐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等,或“请示事项”与其他内容揉杂在一起,未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明确表述,使上级单位在办理过程中,需要重新归纳。
提示:安排公文结构时,应当按不同文种的要求和特点,采用恰当的结构方式,并注意对相同的部分(意思)加以集中,不同的部分(意思)加以区分011逻辑混乱 (一)语序失当所谓语序失当是指词语和句子的组合次序安排失当,导致改变语义或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 例如:“我公司于9月30日召开了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大会,董事长和其他公司的领导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这种表达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另行邀请了其他公司的人员出席会议,“其他”应移至“公司的”之后 提示:1. 当公文中要表达的一组并列概念之间有轻重、主次、强弱之分,大小、高低、多少之别时,应依次顺排或倒排例如:“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由轻递重) “×××公司原副总经理×××,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 .5万元由重递轻) “三个质量管理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分别为5000元、3000元、1 500元由多至少)“国库券的面额,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1000元六种由少至多) 2. 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例如:“根据××××××,我们就××××××问题组成调研组,先后赴××××等地调研 3. 当以一组概念表现一个认识过程时,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次序排列例如:“这是一份很好的材料,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4.当一个语句反映因果关系时,一般是按先因后果次序排列,只有需特别申明或突出表现原因时,才先讲结果再谈原因例如:“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先因后果) 5.当将语句中的一些成分提前或后置并不违反语法规则,同时不改变语义且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时,应以此作为修辞手段例如:“在事故现场,大的、小的、好的、残的,堆放着许多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产品定语置于谓语前) “在此期间,我们一定要抓紧落实国务院文件的精神状语置于主语前) “在一个月时间里,他们共抢运救灾粮一千余吨,加固水坝30多座定语后置) 以上说明,正确地将句子成分提前或后置,可以突出或强调语句中的某个意思,给人以更强烈深刻的印象 6.当由于语句中几个成分的相互关系不明而出现歧义时,有时可通过改变语序消除歧义.例如:“几个企业的职工来集团反映了这一情况。
在这里,定语“几个”的修饰对象不明确,因此语句可产生几种不同的解释,而如果将“几个”置于“职工”之前,歧义就不存在了 (二)前后矛盾 所谓前后矛盾主要是指公文中语意表述前后相反或不一致 例如:“我公司严格遵守与贵行签订的协议,格守信用,想尽办法,如期归还了所欠贵行的2亿元贷款本息由于……我公司已无力筹集资金按计划偿还贷款,特商请贵行延期……”在这段表述中,前半部分表示已还清贷款,后半部分又要商请延期还款,前后矛盾实际上该公司按协议如期归还了所欠该行的部分贷款本息2亿元,由于未表述清楚,使人产生歧义 提示:拟写文稿时,语意表述要正确,要清晰,并注意逻辑关系和前后衔接 (三)概念不清 例姐在公文拟制中,常因出现对“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概念不清而混淆使用的问题例如:“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今年,我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提示: 1.“各级党委”的概念包括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各级政府”的概念包括了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草拟公文时,应当注意有关概念的特定含义,表述时应准确无误。
例如“企业各级党委”、“地方各级政府”所指就很明确清晰 2.“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布,“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公布,“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公布;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在草拟公文时,应根据本单位权限,准确使用“制定”、“起草”、“拟订”等词语012 语言文字欠推敲 (一)语法不当 例如: 1.省略句子成分导致歧义如“我公司各级领导深人一线,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了防洪抢险的物资供应这段话在“严防死守”之前省略了“带领广大职工”,容易产生歧义2.搭配不当如“请你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理顺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将有关整改情况及时向公司总部报告理顺产权” 3.主语缺失如“由于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我公司成本费用大幅度增长前半部分是一个介宾短语构成状语,不可以当主语,可删去前半句的“由于”或后半句的“使” 4.重复使用同义字词如“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与“至关”重要是同义字词;“大约50%左右”、“约1/3左右”,其中的“约”同“左右”都是指数字有一定的浮动范围,不应同时使用。
5.选择性句式前后不统一如“我们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