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旗谱与小说创作的功利化色彩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7.50KB
约5页
文档ID:71010589
红旗谱与小说创作的功利化色彩_第1页
1/5

50、60年代的小说,第二节 长篇小说创作,《红旗谱》与小说创作的功利化色彩,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 第一部《红旗谱》,1957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6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又叫《战寇图》),1983年出版 《翻身记事》,《红旗谱》 的主题与人物,《红旗谱》是一部描绘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它通过对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北方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地主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生死搏斗的艺术概括,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革命斗争和成长历史,由衷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领导作用 朱老巩、严老祥、朱老明 冯兰池 朱老忠、严志和 冯贵堂 严运涛、严江涛、朱大贵 贾湘农,《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方面,二是艺术表现方面 思想内容方面的民族化风格: 真实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烙印 真实地描写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斗争、性格心理,从生活内容的地方色彩中透露出了民族特色 小说还把激烈的斗争同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描写,从浓厚的地方色彩中透露出民族特色,《红旗谱》艺术上的民族化风格,,在结构布局上,深得传统小说的艺术真传,采用“比西洋小说的写法略粗一些,但比中国的一般古典小说要细一些的写法”,采用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方法来组织故事,使故事情节完整连贯而又层次分明。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较少运用抽象叙述、静态描写和心理刻画,而主要采用古典小说中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塑造人物的方法,以粗线条勾勒人物性格 在小说语言方面,采用了大众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方法,将现代小说语言和提炼过的北方农民语言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朴实、精炼、生动、深厚的语言风格在叙述故事时,一般采用文学语言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一般又采用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有时还使用方言土语总之作品的语言既文学化,又生活化、口语化 思考题: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中出现英雄的“谱系化”和斗争的“史诗化”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