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和答案解析

l****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9页
文档ID:267822812
人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和答案解析_第1页
1/9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命题人:李月香 审核人:彭广玲〔本试题分为Ⅰ、Ⅱ卷共计120分,12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卷,第Ⅱ卷为文字表述题祝大家考试顺利!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4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8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抖擞﴾shǒu﴿B、唱和﴾hé﴿蓑衣﴾suō﴿着落﹙zhuó﹚安适〔shìC、粗犷 静谧 吝啬 梦寐D、澹澹〔dàn耸峙 栖息 萧瑟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益非浅 绞尽脑汁 愚蠢 窒息B、小心翼翼 随声附合 祈祷 显耀C、蜂围蝶阵 多姿多彩 酝酿 莅临D、毕恭毕敬 拙拙逼人 恣情 弛骋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粗豪;豪放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C、XX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6、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B、《XX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些印象》老舍,满族,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8、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二、阅读理解〔完成9-20题,每题2分,共24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2题,每题2分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9、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10、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拟人C、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排比、比喻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比喻11、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17题,每题2分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XX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3、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14、.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5、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16、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件先后 D、景物主次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选自《XX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XX冬天的喜爱之情〔三读下面古诗,回答18-20题,每题2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XX边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升的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炙人口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静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残冬,不仅意向美妙,还蕴涵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20、与本诗颈联所蕴含的理趣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XX初逢席上见赠》﹚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第Ⅱ卷 表述题部分〔80分三、〔5分21、《天净沙秋思》中集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悲哀地诗句是:,2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4、《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鸡〔 ,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1文中的括号里选用的成语是〔〔2分A、不加思索B、 一本正经C、信以为真D、无动于衷〔2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3分四、课外阅读理解﹙一﹚〔阅读文章,完成26-28题,共15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不知其旨也 旨: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⑶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⑷学学半 学: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⑵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译文:⑶其此之谓乎?译文:28、你从文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学习经验写出你的看法〔5分答:﹙二﹚〔阅读文章,完成29-33题,共15分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