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恋》的政治隐喻 记得大前年去庐山的时候,听导游说起《庐山恋》的电影我以前略有耳闻,好像是CCAV说的,这部电影是中国大陆最早有“吻戏”的电影今天看了,不禁又要鄙视一下CCAV了从头到尾,就只看到女主角在男主角的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再者,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在讲爱情,实质上却是一部政治性的电影,时时刻刻都在搞统战女主角周筠的父亲是国军将军,1949年内战失利离开大陆,前往美国,一直都没有回来随著年龄的增大,思乡之情也跟著变得更加急切这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女儿,他常常和女儿说起庐山,使得女儿非常向往但是由于当时的局势,而无法如愿影片中,思乡之情变成了爱国之情,对父亲故乡的向往,也上升到了对祖国的热爱这不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而是编剧和导演有意的曲解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在上海与大陆当局发表了联合公报,使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正常化身在美国的周筠借此机会,回到中国大陆,到了向往已久的庐山在此期间,她遇到了一个叫耿华的年轻男子,并且深深的爱上了他两人在美丽的庐山展开了热恋,从相识,到相知,无一不是在风景名胜的见证下进行的但是,当时还处于“文革”,是一个不正常的时代,耿华的父亲又是个“问题人物”,正在接受批斗,有人看到耿华和一个美国来的小姐在一起,关系亲密,便怀疑他勾结间谍特务。
周筠为了不连累耿华,只得黯然离开事隔数年,周筠再次来到庐山寻找耿华此时“文革”已经结束,耿华考入清华大学,正好上庐山来两人不期而遇,万分喜悦在谈及婚嫁时,牵出两家的恩怨原来耿华的父亲和周筠的父亲是老朋友,只因政见不一,分道扬镳,以至于在内战中兵戎相见两家父母都对这桩婚姻存有疑虑周筠见未得到答复,以为事有不成,准备离开,在门口碰到耿华一家前来拜访耿父允许两人结婚,并让周筠请她父母回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家父母也尽释前嫌,相聚于庐山,和好如初上个世纪80年代,大陆当局逐渐改变武力统一国家的政策,转而希望以和平的方式来达成同时,“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开始,急需人才和资金的注入,以促进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前三十年,由于各种运动和斗争,不仅没有改变大陆落后的面貌,反而使之严重倒退,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人民食不果腹,生活极其艰苦教育中断,大批的学生和青少年被驱赶到山区,边疆,而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基本被摧折殆尽,从而造成人才馈乏的局面《庐山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拍摄的在片中,庐山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名词,表现庐山风光秀美,实际上是在说祖国山川壮丽片中有一段男主角耿华学英文的情节,正常情况下,耿华身处庐山,感受到庐山给心灵的震撼,自然流露出对庐山的赞美,应该说的是“I love the LuShan,I love the morning of the LuShan”,可是电影中说的是“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而且一再的被主角们站在山上大喊,好像要让全世界都听见。
这就是说在编剧和导演的心目中,庐山就是祖国片中耿华用钢笔画了一幅画,其中有一大片的现代化建筑,他说那是他的理想在得知周筠是学建筑的,便邀请她回国和他一起工作两人都很认为这一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的我当时觉得这很好笑,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呢?为了爱情,耿华为什么不可以和周筠一起到美国去生活呢?当时的大陆前景不明,正如周筠所说的“难识庐山真面目”我想,这是在告诉海外的华人:回来吧,在祖国大陆,不仅可以享受美好生活,在事业上也是大有可为的周筠坐船离开的时候,赵科长对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希望短暂飘来的云雾,不要破坏你对庐山的美好印象这里庐山一样是祖国的意思,而云雾不用说是指“文革”和以前的种种斗争和运动海外的华人,可能确有部分人想回来——或者是编剧和导演认为有人想回来——但他们对大陆当局不放心共产党建政初期,也有很多人怀著爱国的热情,回来报效国家的可是最后不仅理想没有实现,人还被整得惨兮兮的这可是前车之鉴虽然拍摄该片的时候,“文革”已经结束赵科长,或者说编剧和导演,更进一步说就是当时的大陆当局,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海外华人的疑虑,告诉他们,像“文革”“大跃进”“反右”等,是短暂飘来的云雾,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回来。
对于台湾当局和国民党,片中同样释出善意,希望“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比如耿华的父亲在得知周筠的父亲是国军将军的时候,照样允许儿子和周筠结婚,并且邀请周父母回国相聚其实两家父亲的关系,也暗示了大陆当局对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定位:本是友好合作的“兄弟”,后因政治分歧而决裂,希望国民党方面也放下仇恨,再续“兄弟”之情,以求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但是在这里,共产党和大陆当局放不下身段,始终以一个战胜者的姿态来面对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影片中极尽揶揄国民党和国军之能事,什么“国民党将军总是打败仗”啊,什么国军“打了二十几年的内战”啊,真是可笑至极!至于称呼国军为“国民党军”,则反应了共产党“党大于国”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电影中的爱情也很有问题,后来男女主角的婚姻与其说是爱情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一场政治联姻男女主角虽然表面上是活生生的人,有爱有恨,但实质上却是政治的产品他们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比如两人都是学建筑的,但都是父亲的意思,一个是父亲“打了二十多年的内战,不知摧毁了多少房子”,让女儿回来多建一些,以“赎回他的罪过”,一个是父亲参加“摧毁旧中国的战斗”,让儿子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他们也不敢为了个人的幸福反抗来自政治的压迫,而选择逃避。
当周筠被怀疑是间谍特务而耿华被调查的时候,依照美国人的行事作风,周筠应该去找相关人员当面澄清事实,而不是独自离开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周筠根本不像一个在美国生长的人,倒像在中国大陆成长起来的人,饱经沧桑,患有严重的“政治恐惧症”也许有人会质疑我是不是太敏感了,电影明明讲的是爱情,我却非要牵扯到政治,说什么电影的目的是对海外华人和台湾人搞统战我记得《古文观止》里有一句话“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因为意境优美,而被千古传诵这是《与陈伯之书》中的一句,这篇文章实际是一封劝人投降的书信这封信产生的效果是“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庐山恋》之所以选择以庐山为背景,和上面用“江南”是异曲同工,也希望产生那样的效果后来,大陆当局为了统一台湾,让廖仲凯的儿子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提到蒋介石归葬大陆的时候,引出“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