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名校志之—— 编号:MXYJ-ZJ-024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二O一四年三月第一节 学校沿革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坐落在重庆市垫江县桂溪镇南阳小区,背靠明月山,前临桂溪河,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优美文化底蕴丰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县唯一实行全封闭、全寄宿管理的学校先后获全国安全文明校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卫生与健康示范促进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书法实验学校、重庆市无吸烟学校等荣誉发展历史悠久学校始建于1944年,其前身是垫江女子中学,历经垫江第一初级中学校、垫江城关民办中学校、垫江城关中学校、垫江桂溪中学校等更迭,1984年改制为垫江县职业中学校,2002年迁建到垫江县桂溪镇南阳路100号,成立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其基本发展历程如下:1944年秋,垫江县为破除“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在垫江县城筹办垫江女子中学校,校址选在县城西门外民众教育馆(原旧教署部,今垫江县桂溪镇工农路143号),由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回乡的龙守则任首任校长创办之初招收2个班,学生69人,教职员工8人。
第二年春期招收96人,一直延续到1949年解放后,龙守则仍任校长,当时有教职工22人,学生112人1951年春招新生一班34人,全校学生共118人同年秋,十一班学生很少,并入十二班十一月,学校改名为“川东区垫江女子初级中学校”,有教职工20人1952年春,学校更名为“川东区垫江县第一初级中学校”1953年,川东行署并入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统一全省学校名称,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垫江县第一初级中学校”,校长仍是龙守则 1961年4月3日,根据上级指示,垫江一中、二中合并,垫江县以原垫江一中代课教师为基础,在冯家湾(现垫江县风山小学)成立垫江县城关民办中学校,先后迁到垫江书院(现县教委所在地)、石路口,最后搬到桂溪镇红光路8号民中最初为初级中学, 1966年——1970年停办,1770年3月复课,并开始招高中,先后担任校长的有袁永生、朱本笃,办学规模时起时落,极盛时有9个教学班、460余名学生、36位教职工1979年9月,垫江县在原城关民办中学的基础上成立垫江县城关中学(初级中学),张泽涛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杨官均任副校长时年有8个教学班、436名学生、36位教职工1981年9月,垫江县城关中学校更名为垫江县桂溪中学校,先后有刘更生、袁明述担任校长,极盛时有18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52位教职工。
1984年5月,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垫江县将原桂溪中学校改制为垫江县职业中学校学校占地12.5亩,先后有袁明述、孔祥珍担任校长,有18个教学班、近500余名学生、70余位教师最初仅开办了电器、文会两专业,次年开办建筑专业;学校探索前进,同多个单位联合办学,实行跨县招生,解决就业出路,畅通出入通道但因经验不足、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学校专业发展单一,生源严重不足,主要靠办初中维持学校生存 1994年,李廷志出任学校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多管齐下,探索学校发展新路为谋求专业发展,在原有的工艺美术、工民建筑、电子电器、汽车维修等6个专业的基础上,与重庆计算机学校联合举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办了华隆化工厂、欣欣饮料厂、预制场,增强学校造血功能;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改造厕所,添置课桌凳,培植花草树木,改善办学条件1996年职高招生突破200人,同年11月被验收为“合格职中” 2002年1月,学校在市教委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迁校创重”工程,共投入资金2800万元,征地123亩,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作楼、餐饮中心、学生公寓等主体建筑4.1万平方米,同年9月学校迁至桂溪镇南阳小区。
2003年1月24日,经重庆市教委批准将学校更名为“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渝成职[2003]1号),同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为“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3月,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此时,学校已发展到有63个教学班, 3800余名学生、221位教职工的规模,专业设置增至11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市级骨干专业,每年中职招生1000余人学校在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未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偏离“就业为主”方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学校内涵发展,学生流失成为发展瓶颈,学生就业渠道单一,学校逐步丧失应有的生机和活力2010年至2012年,学校连续三年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前两年皆因基本条件不具备被淘汰出局,2012年,又因中职资助问题与国家示范校失之交臂 2010年至2013年,学校历经多次人事更迭,胡世平、黄波、陈良彬等三人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任主要领导有学校党委书记谭克林、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陈良彬学校校园面积123亩,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教学楼1栋60间教室计3600平方米,实作楼1栋计2500平方米,学生公寓2栋计14000平方米,有2000个就餐席位的示范食堂一个、4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一个,装备有价值960余万元的计算机、电子电器、财会、数控机械、美术设计、学前教育实作室25间,配备有多媒体教室60间,学术报告厅一间,有集监考、教学、观摩、管理评估、安全防护为一体的电子监控系统及教学宽带网。
学校现有76个教学班,开设有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计时机械、建筑工程施工等15个专业,学生4736人,教职工255人其中有高级教师49人,中级教师65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198人,“双师型”教师15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2人退休教职工40人2013年,学校中职招生1806人,毕业生升本科院校50人,就业率96.8%,就业稳定率91.3%;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学生获国家级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25人次、三等奖34人次;在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市级等奖10人次表一 学校历任校长、书记姓 名性别职 务学校名称任职时间龙守则女校 长垫江县女子中学校1944-1953邱成德男校长 党支部书记垫江县第一初级中学校1957.9-1960.12左世荣男兼任校长垫江县第一初级中学校1961.1-1961.4袁永生男校 长垫江县城关民办中学校1961.8-1964.8朱本笃男校 长垫江县城关民办中学校1964.9-1979.8张泽涛男党支部书记垫江县城关中学校1979.7-1980.8杨官均男副校长垫江县城关中学校1979.7-1980.8付纪伯男党支部书记垫江县城关中学校1981.8-1984.8刘更生男校 长垫江县桂溪中学校1981.8-1984.2袁名述男校 长垫江县桂溪中学校1984.2-1984.8付纪伯男党支部书记垫江县职业中学校1984.8-1990.8袁名述男校 长 垫江县职业中学校1984.8-1990.8孔祥珍男校长、党支部书记垫江县职业中学校1990.8-1993.11李廷志男校长、党支部书记垫江县职业中学校1993.12-2002.12李廷志男校长、党支部书记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2003.1-2010.5胡世平男党委书记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2011.5-2012.3黄波男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党政工作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2012.3-2013.7陈良彬男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7—今谭克林男党委书记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2014.1—今第二节 办学思想女子中学初期(解放前),学校坚持“男女平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以“礼仪廉耻”为校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追求进步。
学校聘请进步青年张秋军、杨炯明、徐晓明任教,教唱进步歌曲,排演进步话剧,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1947年,共产党员雷寄萍来校任教,并发展青年教师付伯雍、杨炯明、徐晓明入党,成立垫江女子中学特别支部,使之成为重庆与大竹游击区的中转站解放后的女子中学和垫江第一初级中学校继承“男女平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使学生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有生力量城关民办中学存续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后期办学时办时停,教学受到冲击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学校秉承“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为家庭成分不好、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城关中学和桂溪中学期间,学校坚持“又红又专”的办学思想,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建设者职业中学初期,学校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克服了办学经验、资金、设备缺乏等困难,为学生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形成了“勤奋学习、文明礼貌、团结活泼、全面发展”的校风、“刻苦、求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勤学、苦练、主动、进取”的学风经过70年的孕育发展,学校形成了“培合格公民、育技能人才、求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敢于亮剑”的学校精神、“乐于奉献”的学校意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的校训、“严纪律、严要求、严教育、严管理”的校风、“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诚实守信、乐于探究”的学风。
学校坚持文化管理理念,强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发展战略,建立起“校级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制定发展计划,处室负责组织实施和全程管理,年级组和教研组组织活动、负责总结反思”的三级管理体系;完善教职工工作评价体系,构建起“以数字论英雄、凭实绩道是非”的激励竞争机制;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管理手册》,规范学校管理流程,形成了“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管理机制;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活动内容、定考核办法,尊重个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造就人才,使每一个学生都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创造出“四节、五心、六个一”的办学特色四节”即“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感恩节”,学校每年三月举办体育节,五月举办艺术节,十月举办科技节,十二月举办感恩节;“五心”:即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献给自己;“六个一”: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周学会演唱一首抒怀的歌曲,每月阅读一本励志的书籍、每期参加一次即兴的演讲、岁末写一封感恩的书信,三年掌握一种立身的技能形成了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环境文化、课改与课题相结合的课堂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德育文化、展示与交流相结合的活动文化、人本与规范相结合的制度文化、经典与时代相结合的主旋律文化、聆听窗外与励志修身相结合的兼收并蓄文化、教师关爱与学生体贴相结合的交际文化。
第三节 师资队伍垫江女子中学,创办之初招收2个班,学生69人,教职员工8人第二年春期招收96人,一直延续到1949年解放后,教职工22人,学生112人1951年春招新生一班34人,全校学生共118人1951年11月,学校改名为“川东区垫江女子初级中学校”,有教职工20人1966年——1970年停办,1770年3月复课,极盛时有9个教学班、460余名学生、36位教职工1979年,有8个教学班、436名学生、36位教职工1981年,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