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14MB
约204页
文档ID:606824560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_第1页
1/204

第三章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傅傅 绪绪 成成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傅绪成本章内容提要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水质模型水质模型 本章内容提要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存在形态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第一节第一节 天然水及其组成天然水及其组成 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第一章天然水性质和组成地球表面-70.8%海洋覆盖,占地球总水量的97.3%,淡水占2.7%,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为850万km3,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4%中国水资源-约2721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却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目前)用水量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仅次于美国对44个城市水质调查-地下水地下水93.2%被污染,地表水被污染,地表水100%污染污染4第一章天然水性质和组成4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天天然然水水的的存存在在形形式式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天然水的分布储存地存水量(kg)水的停留时间(year)海洋1.39102137600冰2.92101915000地下水8.301018湖泊2.3010176.2大气1.3010160.028江河1.2510150.0337(=12天)天然水的储量约为天然水的储量约为1428 1018千克,江河水约占千克,江河水约占千万分之千万分之九九,储量最小,海洋水占,储量最小,海洋水占97.3%。

天然水的分布储存地存水量(kg)水的停留时间(year)海地球上的水分布地球上的水分布q陆地上的淡水只有陆地上的淡水只有0.35108km3,占陆地水储,占陆地水储量的量的73,占地球总水量的,占地球总水量的2.53;q便于人类利用的水量只有便于人类利用的水量只有0.1065108km3,占,占淡水总量的淡水总量的30.4,占全球总水量的,占全球总水量的0.77,地地表淡水量仅有表淡水量仅有1.01014m3地球上的水分布水循环水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水的自然循环:水的自然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这个过程包括了: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各个环节等各个环节水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水的自然循环: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大气水更新一次只要大气水更新一次只要8d8d,每年平均更换,每年平均更换4545次;次;河水的更新期是河水的更新期是16d16d;海洋水全部更新一次需要海洋水全部更新一次需要2500a2500a;地下水平均更新期为地下水平均更新期为1400a1400a。

大气水更新一次只要8d,每年平均更换45次;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指由于人的社会需要而促成的循环,称指由于人的社会需要而促成的循环,称为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直接为人为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直接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这个过程包括了:这个过程包括了:给水、排水给水、排水两个环节两个环节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水循环的重要意义1 1)通过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通过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在生物圈相互联系,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在循环运动中进行循环运动中进行能量能量交换、交换、物质物质迁移迁移2 2)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的补)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的补充,水资源得到更新再生充,水资源得到更新再生目前人类可影响的环节是:目前人类可影响的环节是:时间上:修建水库时间上:修建水库空间上:跨流域调水空间上: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水循环的重要意义1)通过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的性质天然水的性质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难降解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 金属污染物金属污染物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的组成分布受生物界显著影响的元素分布受生物界显著影响的元素溶溶解解物物生源物质:生源物质:胺胺/氮氮/磷等离子磷等离子气体气体:氮氮/氧氧/微量气体微量气体离子离子:阴阴/阳离子阳离子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卤素卤素/过渡金属过渡金属胶体:胶体:无机无机/有机胶体有机胶体固体悬浮物:固体悬浮物:硅酸盐硅酸盐/砂粒砂粒/粘土粘土/水生生物水生生物天然水的组成分布受生物界显著影响的元素溶解物生源物质:胺/氮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图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图硬度酸碱金属阳离子阴离子碱度酸根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图硬度酸碱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的组成(1)化学成分A、溶解态:盐、有机物和溶解的气体非溶解态:颗粒物、气泡水生生物B、主要离子(八大离子):K+、Na+、Ca2+、Mg2+、Cl-、SO42-、HCO3-、NO3-,占天然水总离子的9599。

总含盐量:TDS=Ca2+Mg2+K+Na+Cl-+SO42-+HCO3-+NO3-天然水的组成(1)化学成分A、溶解态:盐、有机物和溶解的u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 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M Mn+n+,预,预示着是简单的水合金属阳离子示着是简单的水合金属阳离子M(HM(H2 20)0)x xn+n+它可它可通通过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一还原过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一还原等反应在水等反应在水中达到最稳定状态中达到最稳定状态水中可溶性金属离子可以多种形态存在水中可溶性金属离子可以多种形态存在例如,铁可以例如,铁可以Fe(OH)Fe(OH)2+2+、Fe(OH)Fe(OH)2 2+、FeFe2 2(OH)(OH)2 24+4+和和FeFe3+3+形态存在形态存在金属离子q 可溶性气体可溶性气体 可溶性气体多以分子形态存在,其中可溶性气体多以分子形态存在,其中氧氧和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是最主要的两种气体最主要的两种气体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间的平衡: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间的平衡:X(g)=X(aq)X(g)=X(aq)服服从从亨亨利利定定律律,即即一一种种气气体体在在液液体体中中的的溶溶解解度度正正比比于于与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表示为: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表示为:G(aq)=KG(aq)=KH Hp pG G 其中:其中:K KH H各种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律常数,各种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律常数,p pG G各种气体的分压。

各种气体的分压注注意意:亨亨利利定定律律只只能能算算出出未未在在水水中中发发生生反反应应的的气气体体的的溶溶 解度可溶性气体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间的平衡:(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含盐量有关在1.0130105Pa、25饱和水中溶解度为8.32mg/L水在25时的蒸气压为0.03167105Pa而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0.95%,氧的分压为:pO2=(1.103100.03167)1050.2095105=0.2065105代入亨利定律即可求出氧在水中的摩尔浓度为:O2(aq)=KHpO2=1.2610-80.02065105=2.610-4氧的分子量为32,因此其溶解度为8.32mg/L(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水在25时的蒸气压为0.03167(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氧气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Lg(C2/C1)=H/(2.303R)(1/T1-1/T2)当温度从0升到35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将从14.74mg/L降低到7.03mg/L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Lg(C2/C1)=H/(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pCO2=(1.0130-0.03167)1053.1410-4=30.8(Pa)CO2(aq)=KHpCO2=3.3410-730.8=1.02810-5molL-1CO2在水中离解,则:H+=HCO3-H+2/CO2=K1=4.4510-7H+=(1.02810-54.4510-7)1/2=2.1410-6molL-1HCO3-=H+=(1.02810-54.4510-7)1/2=2.1410-6molL-1pH=5.67故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为CO2HCO3-=1.2410-5molL-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pCO2=(1.0130-0.03167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氧氧在在干干燥燥空空气气中中的的含含量量为为20.9520.95,大大部部分分元元素素氧氧来来自自大大气气,因因此此水水体体与与大大气气接接触触再再复复氧氧的的能力是水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能力是水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温温度度从从00上上升升到到3535时时,氧氧在在水水中中的的溶溶解解度度将将从从14.74mg14.74mgL L降降低低到到7.03mg7.03mgL L,溶溶解解氧氧的的水平是不高的水平是不高的仅仅需需7-8mg7-8mg的的有有机机质质就就可可以以将将2525条条件件下下为为空空气所饱和的气所饱和的1L1L水中的氧耗尽水中的氧耗尽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从0上升到35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水生生物水生生物作用:代谢、摄取、转化、存储和释放作用:代谢、摄取、转化、存储和释放等等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生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自养生物(Autotrophicorganisms)如:藻类如:藻类异养生物异养生物(Heterotrophicorganisms)水生生物作用:代谢、摄取、转化、存储和释放等水生生物水生生物 生产率(生产率(Productivity)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高生产率高生产率水质参数水质参数溶解氧(溶解氧(Dissolvedoxygen)生物(或生化)需氧量生物(或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富营养化(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2+痕量元素与能量痕量元素与能量PRC106H263O110N16P+138O2水生生物生产率(Productivity)富营养化(Eut营养元素超标:C(BOD=CO2)、N、P、Fe,都有可能成为制限因子;藻类疯长;藻类尸体分解引起水体溶氧下降;水体发臭;水生生物死亡;藻毒素。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太湖美景太湖美景天然水的性质天然水的性质碳酸平衡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水的硬度天然水的性质碳酸平衡碳酸平衡 CO2在水中形成酸,同岩石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并通过沉淀反应变为沉积物从水中除去在水和生物体之间的生物化学交换中,CO2占有独特地位,溶解的碳酸盐化合态与岩石圈、大气圈进行均相、多相的酸碱反应和交换反应,对于调节天然水的pH和组成起着重要作用碳酸平衡CO2在水中形成酸,同岩石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碳酸平衡水体中碳酸的化合态碳酸平衡水体中碳酸的化合态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岩石圈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岩石圈水圈水圈大气圈大气圈生物圈生物圈(1)碳酸平衡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CO2+H2OH2CO3*pK0=1.46H2CO3*HCO3-+H+pK1=6.35HCO3-CO32-+H+pK2=10.33K1=HCO3-H+/H2CO3*;K2=CO32-H+/HCO3-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CO2+HCO3HCO3-CO32-碳酸化合态分布图CO2+HCO3HCO3-CO32-碳酸化合态分布图因为在封闭体系中,CT恒定0=H2CO3*/H2CO3*+HCO3-+CO32-1=HCO3-/H2CO3*+HCO3-+CO32-2=CO32-/H2CO3*+HCO3-+CO32-即得:0=(1+K1/H+K1K2/H+2)-11=(1+H+/K1+K2/H+)-12=(1+H+2/K1K2+H+/K2)-1因为在封闭体系中,CT恒定开放体系CO2在气相和液相处于平衡状态,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表示为pCO2和pH的函数。

CO2(aq)=KHpCO2CT=CO2/0=KHpCO2/0HCO3-=(1/0)KHpCO2=K1KHpCO2/H+CO32-=(2/0)KHpCO2=K1K2KHpCO2/H+2lgCO2=Log1.028105=-4.988lgHCO3-=-11.338+pHlgCO32-=-21.668+2pH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比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在封闭体系中,H2CO3*、HCO3-、CO32-等可随pH值变化,但总的碳酸量CT始终不变而对于开放体系CT、HCO3-、CO32-均随pH值改变而变化,但H2CO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比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在封闭体系中,(2 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A、碱度(Alkalinity)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强碱、弱减、强碱弱酸盐总碱度:用一个强酸标准溶液滴定,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pH约4.3),停止滴定,此时所得的结果,也称为甲基橙碱度其化学反应计量关系式如下:H+OH-H2OH+CO32-HCO3-H+HCO3-H2CO3总碱度=HCO3-+2CO32-+OH-H+(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A、碱度(Alkalinity)是酚酞碱度: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pH值降到8.3时,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转化为HCO3-,得到酚酞碱度表达式:酚酞碱度=CO32-+OH-H2CO3*-H+苛性碱度:达到pHCO32-所需酸量时碱度,但不易测得。

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2酚酞碱度总碱度酚酞碱度: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pH值降到8.3时014甲基橙酚酞4.3HCO3-、CO2H2CO3总碱度/甲基橙碱度总碱度=HCO3-+2CO32-+OH-H+8.3CO32-HCO3-酚酞碱度酚酞碱度酚酞碱度=CO32-+OH-H2CO3*-H+12CO32-苛性碱度苛性碱度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0B、酸度(Acidity):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总量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无机酸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pH=4.3无机酸度=H+HCO3-+2CO32-OH-B、酸度(Acidity):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游离CO2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pH=8.3游离CO2酸度=H+HCO3-CO32-OH-总酸度:在pH=10.8处得到,但此时滴定曲线无明显突越,难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故一般以游离CO2作为酸度主要指标总酸度=H+HCO3-+2H2CO3*-OH-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应用总碳酸量(cT)和相应的分布系数()来表示:总碱度cT(1+22)+Kw/H+-H+酚酞碱度cT(2-0)+Kw/H+-H+苛性碱度-cT(1+20)+Kw/H+-H+总酸度总酸度cT(1+20)+H+-Kw/H+CO2酸度酸度cT(0-2)+H+-Kw/H+无机酸度无机酸度-cT(1+22)+H+-Kw/H+应用总碳酸量(cT)和相应的分布系数()来表示: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天然水体的天然水体的pHpH值一般在值一般在6-96-9之间,而且对于某之间,而且对于某一水体,其一水体,其pHpH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

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碳酸化合物碳酸化合物 控制水体控制水体pHpH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作用根据它的存在情况来估算水体的缓冲能力根据它的存在情况来估算水体的缓冲能力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水的硬度总硬度总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 由于钙、镁离子易生成难溶盐,若水中钙、镁含量过高,即硬度大,将会给工业用水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危害和不便,同时也会给水生生物带来危害因此,硬度也用作为衡量水质的一项标准地面水的硬度一般不太高地面水的硬度一般不太高地下水的硬度往往较高地下水的硬度往往较高雨水属于软水雨水属于软水水的硬度总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由于钙、镁离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污染物大体划分为八类:耗氧污染物耗氧污染物致病污染物致病污染物合成有机物合成有机物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无机物及矿物质无机物及矿物质由土壤、岩石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由土壤、岩石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热污染水中的污染物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常以可溶态或悬浮态存在,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污染物存在形态相关。

水俣病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 重金属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不是与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镉游离 浓度铜游离 及其氢氧化物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常以可有机污染物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环境化学行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环境化学行为至今还知之甚少为至今还知之甚少一些全球性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有机氯等,一直一些全球性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有机氯等,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有毒、难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有毒、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迁移、转化、富集或食物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迁移、转化、富集或食物链循环,危及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循环,危及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含量低含量低毒性大毒性大异构体多异构体多毒性大小差别悬殊毒性大小差别悬殊 特特 点点有机污染物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环境化学行为至今还有机污染物农药农药 多氯联苯(多氯联苯(PCBs)卤代脂肪烃卤代脂肪烃 醚类醚类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类(多环芳烃类(PAHs)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有机污染物农药1.农 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通过喷施农药、地表径流及农药工厂的废水排入水体中。

通过喷施农药、地表径流及农药工厂的废水排入水体中难以被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难以被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 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很长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很长 具有较低的水溶性和高的辛醇具有较低的水溶性和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数 很大一部分被分配到沉积物有机质和生物脂肪中很大一部分被分配到沉积物有机质和生物脂肪中 1.农药有机氯农药通过喷施农药、地表径流及农药工厂的废1.1.农农 药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 较易被生物降解较易被生物降解 在土壤和地表水中降解速率较快在土壤和地表水中降解速率较快 杀虫力较高杀虫力较高 溶解度较大,其沉积物吸附和生物累积过程是次要的溶解度较大,其沉积物吸附和生物累积过程是次要的在地表水中能检出的不多,污染范围较小在地表水中能检出的不多,污染范围较小 1.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较易被生物降解2.2.多氯联苯(多氯联苯(PCBsPCBs)联苯经氯化而成联苯经氯化而成 极难溶于水极难溶于水 不易分解不易分解 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具有高的辛醇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具有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数 最优监测对象:底泥段生物群最优监测对象:底泥段生物群19681968年日本年日本PCBPCB污染米糖油的公害事件污染米糖油的公害事件油症油症19731973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 2.多氯联苯(PCBs)联苯经氯化而成3.3.卤代脂肪烃卤代脂肪烃属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挥发至大气,并进行光解。

属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挥发至大气,并进行光解在地表水中能进行生物或化学降解,但与挥发速在地表水中能进行生物或化学降解,但与挥发速率相比,其降解速率是很慢的率相比,其降解速率是很慢的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因而其辛醇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因而其辛醇-水分配系数低水分配系数低六氯环戊二烯和六氯丁二烯,在底泥中是长效剂,六氯环戊二烯和六氯丁二烯,在底泥中是长效剂,能被生物积累能被生物积累3.卤代脂肪烃属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挥发至大气,并进行光解4.4.醚类醚类有有七种醚类化合物七种醚类化合物属美国属美国EPAEPA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双双-(氯甲基)醚(氯甲基)醚双双-(2-2-氯甲基)醚氯甲基)醚双双-(2-2-氯异丙基)醚氯异丙基)醚2-2-氯乙基氯乙基-乙烯基醚乙烯基醚双双-(2-2-氯乙氧基)甲烷氯乙氧基)甲烷 4-4-氯苯氯苯-苯基醚苯基醚4-4-溴苯溴苯-苯基醚苯基醚大多存在于水中大多存在于水中辛醇辛醇-水分配系数很低水分配系数很低 辛醇辛醇-水分配系数较高水分配系数较高 4.醚类有七种醚类化合物属美国EPA优先污染物双-(氯甲基)5.5.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在地表水中主要是挥发,然后是光解。

在地表水中主要是挥发,然后是光解在沉积物有机质或生物脂肪层中的分配趋势较弱在沉积物有机质或生物脂肪层中的分配趋势较弱在优先污染物中已发现在优先污染物中已发现六种化合物六种化合物,可被生物积,可被生物积累氯苯、氯苯、1,2-1,2-二氯苯、二氯苯、1,3-1,3-二氯苯、二氯苯、1,4-1,4-二氯二氯苯、苯、1,2,4-1,2,4-三氯苯和六氯苯三氯苯和六氯苯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其生物降解和化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其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速率均比挥发速率低(个别除外)学降解速率均比挥发速率低(个别除外),因因此,对这类化合物吸附和生物富集均不是重此,对这类化合物吸附和生物富集均不是重要的迁移转化过程要的迁移转化过程5.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在地表水中主要是挥发,然后是光解6.6.苯酚类和甲酚类苯酚类和甲酚类具有高的水溶性、低辛醇具有高的水溶性、低辛醇-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数苯酚分子氯代程度增高时,则其化合物溶苯酚分子氯代程度增高时,则其化合物溶解度下降,辛醇解度下降,辛醇-水分配系数增加水分配系数增加例如:五氯苯酚等就易被生物累积例如:五氯苯酚等就易被生物累积酚类化合物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是酚类化合物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是生物生物降解和光解降解和光解,它在自然沉积物中的吸附及,它在自然沉积物中的吸附及生物富集作用通常很小(高氯代酚除外),生物富集作用通常很小(高氯代酚除外),挥发、水解和非光解氯化作用通常也不很挥发、水解和非光解氯化作用通常也不很重要。

重要6.苯酚类和甲酚类具有高的水溶性、低辛醇-水分配系数7.7.酞酸酯类酞酸酯类有六种列入优先污染物有六种列入优先污染物 如:双如:双-(2-2-甲基甲基-己基)酞酯己基)酞酯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辛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辛醇-水分配系数高,水分配系数高,因此主要富集在沉积物有机质和生物脂肪因此主要富集在沉积物有机质和生物脂肪体中7.酞酸酯类有六种列入优先污染物8.8.多环芳烃类(多环芳烃类(PAHsPAHs)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辛醇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辛醇-水分配系数高,是地水分配系数高,是地表水中滞留性污染物表水中滞留性污染物可以发生光解反应可以发生光解反应最终归趋可能是吸附到沉积物中,然后进行缓慢最终归趋可能是吸附到沉积物中,然后进行缓慢的生物降解的生物降解挥发过程与水解过程均不是重要的迁移转化过程挥发过程与水解过程均不是重要的迁移转化过程显然,显然,沉积物是多环芳烃的蓄积库沉积物是多环芳烃的蓄积库,在地表,在地表水体中其浓度通常较低水体中其浓度通常较低8.多环芳烃类(PAHs)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辛醇-水分配系数9.9.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优先污染物中:优先污染物中:2-2-甲基亚硝胺甲基亚硝胺2-2-正丙基亚硝胺正丙基亚硝胺丙烯腈丙烯腈二苯基亚硝胺二苯基亚硝胺3,3-3,3-二氯联苯胺二氯联苯胺1,2-1,2-二苯基肼二苯基肼联苯胺联苯胺可能是水中长效剂主要残留在沉积物中有的也可在生物体中累积生物累积可能性不大但可长久存在于沉积物和水中9.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优先污染物中:2-甲基亚硝胺2-正丙金属污染物金属污染物镉镉Cd汞汞Hg铅铅Pb砷砷As铬铬Cr铜铜Cu锌锌Zn铊铊Tl镍镍Ni铍铍Be金属污染物镉Cd1.镉进人水体途径:工业含镉废水的排放,大气镉尘进人水体途径:工业含镉废水的排放,大气镉尘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水迁移性元素,除了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水迁移性元素,除了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均能溶于水水体中悬浮物和沉积物对镉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水体中悬浮物和沉积物对镉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占水体总镉量的(占水体总镉量的90%以上以上)水生生物对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水生生物吸附、水生生物对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水生生物吸附、富集是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种形式富集是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种形式日本的痛痛病日本的痛痛病 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 水体中镉主要以水体中镉主要以 状态存在状态存在1.镉进人水体途径:工业含镉废水的排放,大气镉尘的沉降和雨2.汞 天然水体中汞的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天然水体中汞的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1.0g/L污染来源:生产汞的厂矿、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使用汞的生污染来源:生产汞的厂矿、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使用汞的生产部门排出的工业废水尤以化工生产中汞的排放为主要产部门排出的工业废水尤以化工生产中汞的排放为主要污染来源污染来源汞与其他元素等形成配合物是汞能随水流迁移的主要因素汞与其他元素等形成配合物是汞能随水流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之一Lerman认为,溶解在水中的汞约有认为,溶解在水中的汞约有1%-10%转入大气中转入大气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质对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质对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水体中汞的生物迁移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水体中汞的生物迁移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沉积物中的无机汞沉积物中的无机汞剧毒的甲基汞剧毒的甲基汞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作用日本著名的水俣病就是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造成的日本著名的水俣病就是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造成的2.汞天然水体中汞的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1.0g/L3.铅 主要来源: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汽车废气、燃煤、主要来源: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汽车废气、燃煤、油漆、涂料等油漆、涂料等淡水中铅的含量为淡水中铅的含量为0.06-120g/L0.06-120g/L,中值为,中值为3g/L3g/L天然水中铅主要以天然水中铅主要以 状态存在,其含量和形态明显状态存在,其含量和形态明显地受地受 等含量的影响等含量的影响在中性和弱酸性的水中,铅的浓度受氢氧化铅所限制在中性和弱酸性的水中,铅的浓度受氢氧化铅所限制在偏酸性天然水中,水中在偏酸性天然水中,水中 浓度被硫化铅所限制浓度被硫化铅所限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对铅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对铅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天然水中铅含量低、迁移能力小天然水中铅含量低、迁移能力小3.铅主要来源: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汽车废气、燃煤、油漆来源:岩石风化、土壤侵蚀、火山作用以及人类活动来源:岩石风化、土壤侵蚀、火山作用以及人类活动淡水中砷含量为淡水中砷含量为0.2-230g/L,平均为,平均为1.0g/L在适中的在适中的Eh值和值和pH呈中性的水中,砷主要以呈中性的水中,砷主要以H3AsO3为主在中性或弱酸性富氧水体环境中则以在中性或弱酸性富氧水体环境中则以、为为主主可被颗粒物吸附、共沉淀而沉积到底部沉积物中可被颗粒物吸附、共沉淀而沉积到底部沉积物中水生生物能很好富集水体中无机和有机砷化合物水生生物能很好富集水体中无机和有机砷化合物水体无机砷化合物还可被环境中厌氧细菌还原而产生水体无机砷化合物还可被环境中厌氧细菌还原而产生甲基化,形成有机砷化合物解毒甲基化,形成有机砷化合物解毒)4.砷 来源:岩石风化、土壤侵蚀、火山作用以及人类活动4.砷5.铬污染源:冶炼、电镀、制革、印染污染源:冶炼、电镀、制革、印染天然水中铬的含量在天然水中铬的含量在1-40g/L之间之间三价铬:大多数被底泥吸附转入固相,少量溶于三价铬:大多数被底泥吸附转入固相,少量溶于水,迁移能力弱。

水,迁移能力弱六价铬:在碱性水体中较为稳定并以溶解状态存六价铬:在碱性水体中较为稳定并以溶解状态存在,迁移能力强在,迁移能力强六价铬毒性比三价铬大,它可被还原为三价铬六价铬毒性比三价铬大,它可被还原为三价铬DO值越小,值越小,BOD5值和值和COD值越高,则还原作用值越高,则还原作用越强5.铬污染源:冶炼、电镀、制革、印染6.铜污染源:冶炼、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有机污染源:冶炼、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有机合成合成水生生物对铜特别敏感(渔业水生生物对铜特别敏感(渔业0.01mg/L)淡水中铜的含量平均为淡水中铜的含量平均为3g/L含量与形态影响因素含量与形态影响因素无机和有机颗粒物能强烈的吸附或螯合铜离无机和有机颗粒物能强烈的吸附或螯合铜离子子铜底部沉积物自净自净6.铜污染源:冶炼、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有机合成铜底部沉积7.锌天然水中锌含量为天然水中锌含量为2-330g/L(很大差异)(很大差异)天然水中锌以二价离子状态存在天然水中锌以二价离子状态存在多核羟基配合物多核羟基配合物可溶性配合物可溶性配合物可被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吸附,或生成化学可被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吸附,或生成化学沉积物向底部沉积物迁移。

沉积物向底部沉积物迁移1万倍)万倍)水生生物对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水生生物对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7.锌天然水中锌含量为2-330g/L(很大差异)8.铊 分散元素分散元素大部分铊以分散状态的同晶形杂质存在于铅、大部分铊以分散状态的同晶形杂质存在于铅、锌、铁、铜等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中锌、铁、铜等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中天然水天然水1.0g/L,受采矿废水污染的河水,受采矿废水污染的河水80g/L可被粘土矿物吸附迁移到底部沉积物中,使水可被粘土矿物吸附迁移到底部沉积物中,使水中铊含量降低中铊含量降低一价铊化合物(一价铊化合物(Tl2O)比三价铊化合物)比三价铊化合物(Tl2O3)稳定性要大得多稳定性要大得多铊对人体和动植物都是有毒元素铊对人体和动植物都是有毒元素8.铊分散元素9.镍污染源:岩石风化、镍矿的开采、冶炼及污染源:岩石风化、镍矿的开采、冶炼及使用镍化合物的各个工业部门排放废水使用镍化合物的各个工业部门排放废水天然水中镍含量约为天然水中镍含量约为1.0g/L常以卤化物、硝酸盐、硫酸盐以及某些无常以卤化物、硝酸盐、硫酸盐以及某些无机和有机配合物的形式溶解于水机和有机配合物的形式溶解于水可被水中悬浮颗粒物吸附、沉淀和共沉淀,可被水中悬浮颗粒物吸附、沉淀和共沉淀,最终迁移到底部沉积物中。

最终迁移到底部沉积物中3.8-9.2万倍)万倍)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也能富集镍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也能富集镍9.镍污染源:岩石风化、镍矿的开采、冶炼及使用镍化合物的各10.铍目前只是局部污染目前只是局部污染生产铍的矿山、冶炼及加工厂排放的废水和粉尘生产铍的矿山、冶炼及加工厂排放的废水和粉尘天然水中铍的含量很低,在天然水中铍的含量很低,在0.005-2.0g/L之间溶解态水解为羟基或多核羟基配合离子;溶解态水解为羟基或多核羟基配合离子;难溶态的铍主要为难溶态的铍主要为BeO和和Be(OH)2天然水中铍的含量和形态取决于水的化学特征天然水中铍的含量和形态取决于水的化学特征接近中性或酸性的天然水接近中性或酸性的天然水 水体水体pHpH7.87.8主要以不溶的主要以不溶的Be(OH)Be(OH)2 2形态存在,并聚集形态存在,并聚集在悬浮物表面,沉降至底部沉积物中在悬浮物表面,沉降至底部沉积物中10.铍目前只是局部污染接近中性或酸性的天然水水体pH优先污染物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化学品销售已达7-8万种,且每年有1000-1600种新化学品进人市场除少数品种外,人们对进入环境中的绝大部分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光解、水解、微生物降解、挥发、生物富集、吸附、淋溶等)及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至今尚无所知或知之甚微。

然而,一次次严重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事件的发生,使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但是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化学品销售已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第二节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移转化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准金属等污染物水环境不能生物降解物理化学作用各种环境化学过程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形态或多种形态长期存留于环境中胶体形成吸附解析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水不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颗粒物中包含污染物或颗粒物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础胶体颗粒的状态,将决定着水体中胶体颗粒及其上面的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变化规律,影响到其迁移输送和沉降归宿的距离和去向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污染物的形态与浓度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颗粒物中包含污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类别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从胶体化学的角度研究5个类别的颗粒物研究3种吸附作用和2类吸附公式研究5种主要因素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类别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水中颗粒物的类别(从胶体化学角度)(1)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矿物微粒 石英、长石(KAlSi3O8)不易碎裂,颗粒较粗,缺乏粘结性云母、蒙脱石、高岭石层状结构、易于碎裂,颗粒较细,具有粘结性黏土微粒 粘土矿物具有显著胶体化学特性(铝和镁的硅酸盐)水中颗粒物的类别(从胶体化学角度)(1)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矿(2)金属水合氧化物1.水中的金属离子以简单的水合金属离子存在MnM(H2O)xn2.所有的金属水合氧化物都能结合水中微量物质,同时其本身又趋向于结合在矿物微粒和有机物的界面上铝、铁、锰、硅等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在天然水中以无机高分子及溶胶等形态存在,在水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胶体化学作用。

2)金属水合氧化物1.水中的金属离子以简单MnM(H2铝 铝在岩石和土壤中是丰量元素,但在天然水中浓度较低,一般不超过0.1mol/L铝在水中水铝在水中水解,主要形态是解,主要形态是AlAl3+3+、Al(OH)Al(OH)2+2+、AlAl2 2(OH)(OH)2 24+4+、Al(OH)Al(OH)2+2+、Al(OH)Al(OH)3 3和和Al(OH)Al(OH)4 4-等,并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形态浓度的比例铁 铁的水解反应和形态与铝有类似的情况在不同pH值下,Fe()的存在形态是FeFe3+3+、Fe(OH)Fe(OH)2+2+、Fe(OH)Fe(OH)2 2+、FeFe2 2(OH)2(OH)24+4+和和Fe(OH)Fe(OH)3 3等锰 锰与铁类似,其丰度虽然不如铁,但溶解度比铁高,因而也是常见的水合金属氧化物硅 硅酸的单体H4SiO4,是一种弱酸,过量的硅酸将会生成聚合物,并可生成胶体以至沉淀物铝铝在岩石和土壤中是丰量元素,但在天然水中浓度较低,一般不超(3)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其形态构型与官能团的离解程度有关1.在pH较高的碱性溶液中或离子强度低的条件下,羟基和羧基大多离解2.在pH较低的酸性溶液中,或有较高浓度的金属阳离子存在时,各官能团难于离解而电荷减少高分子构型伸展,亲水性强,趋于溶解高分子趋于卷缩 成团,亲水性弱,趋于沉淀或凝聚(3)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1.在pH较(4)水体悬浮沉积物天然水体中各种环境胶体物质并非单独存在相互作用结合成为某种聚集体组成不固定结构组成随水质和水体组成物质及水动力条件而变化一般以矿物微粒特别是粘土矿物为核心骨架有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微粒表面(4)水体悬浮沉积物天然水体中各种环境胶体物质并非单独存在相(5)其他湖泊中的藻类污水中的细菌、病毒废水排出的表面活性剂、油滴这些都有类似的胶体化学表现(5)其他湖泊中的藻类这些都有类似的胶体化学表现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可分为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可分为3 3种:种:表面吸附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专属吸附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可分为3种:三种吸附作用:(1)表面吸附实质物理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能也越大,胶体的吸附作用也越强无选择性易达到平衡,低温下主要为物理吸附三种吸附作用:(1)表面吸附实质物理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2)离子交换吸附实质物理化学吸附1.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2.这种吸附是一种可逆反应,能够迅速达到可逆平衡3.不受温度和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其交换吸附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及吸附剂性质等有关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2)离子交换吸附实质物理化学吸附1.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2)离子交换吸附适用性从概念上解释胶体颗粒表面对水合金属离子的吸附是有用的局限性对于那些在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的现象无法解释专属吸附(2)离子交换吸附适用性从概念上解释胶体颗粒表面对局限性对于(3)专属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可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实例:简单的Al3、Fe3高价离子并不能使胶体电荷因吸附而变号,但其水解产物却可达到这点,这就是专属吸附的结果1.在水环境中,配合离子、有机离子、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的专属吸附作用特别强烈2.水合氧化物胶体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专属吸附作用(3)专属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可使表面表1 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专属吸附的区别表1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专属吸附的区别两类吸附公式:(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描述了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两类吸附公式:(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1)Henry型Gkck分配系数溶质在吸附剂与溶液之间按固定比值分配(1)Henry型溶质在吸附剂与溶液之间按固定比值分配(2)Freundlich型Gkc1/n表示吸附量随浓度增长的强度但是不能给出饱和吸附量(2)Freundlich型Gkc1/n表示吸附量随浓度增(3)Langmuir型GG0c/(A+c)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A常数,为吸附量达到G0/2时溶液的平衡浓度等温线形式在许多情况下与实验所用的溶质浓度区有关:极低浓度H型,较高浓度F型,都是L型的不同区段。

等温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吸附剂与吸附物的特性(3)Langmuir型GG0c/(A+c)等温线形式在许影响吸附的因素1.pH值2.颗粒物的粒度和浓度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G=Ac10BpH影响吸附的因素1.pH值2.颗粒物的粒度和浓度对重金属吸附量(2)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点是把氧化物表面对H、OH、金属离子、阳离子等的吸附看作是一种表面配合反应实质把具体表面看作一种聚合酸,其大量羟基可以产生表面配合反应将实验求得吸附等温式的吸附过程转化为定量计算过程将实验求得吸附等温式的吸附过程转化为定量计算过程(理论计算的重大改进)(理论计算的重大改进)(2)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点是把氧实质把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造成重金属释放的原因有四类危害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造成重金属释放的原因有四类危害重金属从悬(1)盐浓度升高例如:水体中Ca2、Na、Mg2离子对悬浮物中铜、铅和锌的交换释放作用 ZnCuPb(Ca2+作用)原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的主要途径之一(1)盐浓度升高例如:水体中Ca2、Na、Mg2离子对(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在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一般均有较多的耗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急剧降低铁、锰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被其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重金属离子也同时释放出来(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在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使一定深度以(3)降低pH值pH值降低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吸量规律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反应体系pH的升高而降低在受纳酸性废水排放的水体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3)降低pH值pH值降低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存在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重金属(5)其他作用例如: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将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危害: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中迁移到动、植物体内,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富集,或者直接进入水体,或者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体(5)其他作用例如: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将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水中颗粒物的聚集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成为凝聚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聚集胶体颗粒是长期处于分散状态还是相互作用聚集结合成为更粗粒子决定着水体中胶体颗粒及其上面的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变化规律影响到其迁移输送和沉降归宿的距离和去向水中颗粒物的聚集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成为凝聚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1)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原理典型胶体的相互作用是以DLVO物理理论(凝聚物理理论)为定量基础。

DLVO理论:把范德华吸引力和扩散双电层排斥力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它适用于没有化学专属吸附作用的电解质溶液中,而且假设颗粒是粒度均等、球体形状的理想状态适合理想化的最简单水体)研究水中颗粒物聚集的基础(1)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原理典型胶体的相互作用是以DLVO物总的综合作用位能为V VT TV VR RV VA A1.不同溶液有不同的VR曲线2.VR随颗粒间的距离按指数规律下降3.VA则只随颗粒间的距离变化,与溶液中的离子强度无关4.不同溶液离子强度有不同的VT曲线总的综合作用位能为异体凝聚理论异体凝聚理论电荷不同的胶体微粒接近时,电荷不同的胶体微粒接近时,吸引力吸引力占优势占优势两颗粒电荷符号相同但电性强弱不同,则位能两颗粒电荷符号相同但电性强弱不同,则位能曲线上的能峰高度总是决定于荷电较弱而电位曲线上的能峰高度总是决定于荷电较弱而电位较低的一方较低的一方异体凝聚时,只要异体凝聚时,只要其中一种胶体的稳定性甚低其中一种胶体的稳定性甚低而电位达到临界状态而电位达到临界状态,就可发生快速凝聚,就可发生快速凝聚适于处理适于处理物质本性不同、粒径不同、电荷符号物质本性不同、粒径不同、电荷符号不同、电位高低不等不同、电位高低不等的分散体系的分散体系异体凝聚理论电荷不同的胶体微粒接近时,吸引力占优势天然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颗粒聚集方式可概括为:1.压缩双电层凝聚2.专属吸附凝聚3.胶体相互凝聚4.“边对面”絮凝5.第二极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7.无机高分子的絮凝8.絮团卷扫絮凝9.颗粒层吸附絮凝10.生物絮凝天然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颗粒聚集方式可概括为:总结1实际水环境中,上述种种凝聚、絮凝方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数种方式同时发生,综合发挥聚集作用23凝聚与絮凝的区别悬浮沉积物是最复杂的综合絮凝体,几乎囊括了上述的十种聚集方式总结1实际水环境中,上述种种凝聚、絮凝方式并不是单独存23凝溶解和沉淀1 1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2 23 3金属化合物在水中迁移能力,可用溶解度来衡量金属化合物在水中迁移能力,可用溶解度来衡量。

溶解溶解度小者,迁移能力小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度小者,迁移能力小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溶解反应是一种多相化学反应,在固液平溶解反应是一种多相化学反应,在固液平衡体系中,用衡体系中,用溶度积溶度积来表征溶解度来表征溶解度4 4天然水中各种矿物质的溶解度和沉淀作用遵守天然水中各种矿物质的溶解度和沉淀作用遵守溶度积原则溶度积原则水污染控制中化学沉淀法是除去水中污染物的一种处理方法溶解和沉淀1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23金溶解和沉淀在溶解和沉淀现象的研究中,平衡关系和反应速在溶解和沉淀现象的研究中,平衡关系和反应速率两者都是重要的率两者都是重要的平衡关系可预测污染物溶解或沉淀作用的方向,平衡关系可预测污染物溶解或沉淀作用的方向,并可以计算平衡时溶解或沉淀的量并可以计算平衡时溶解或沉淀的量但是计算值常和观测值相差很远但是计算值常和观测值相差很远根本原因:自然环境中非均相沉淀溶解过程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环境中非均相沉淀溶解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因素较多常见原因:不易达到平衡;预测的稳定固相不一常见原因:不易达到平衡;预测的稳定固相不一定就是所形成的相;过饱和现象;溶解的离子进定就是所形成的相;过饱和现象;溶解的离子进一步反应;引用不同文献的平衡常数有差异一步反应;引用不同文献的平衡常数有差异溶解和沉淀在溶解和沉淀现象的研究中,平衡关系和反应速率两者都主要化合物的溶度积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多种成分共存主要化合物的溶度积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多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有好几种形态,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差别很大氧化物可以看成是氢氧化物脱水而成这类化合物直接与pH值有关,实际涉及到水解和羟基配合物的平衡过程,复杂多变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研究方法先简化过程,考虑强电解质的规律;再考虑固体与羟基金属离子配合物处于平衡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有好几种形态,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差别很大氧简化规律:简化规律: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pt课件考虑羟基配合作用将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溶解度(MeT)表征为:考虑羟基配合作用PbO的溶解度PbO的溶解度硫化物金属硫化物是比氢氧化物溶度积更小的一类难溶沉淀物重金属硫化物在中性条件下实际上是不溶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