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社科故事2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使鹿鄂温克人的故事——民族的起源2016年08月23日 17: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孔繁志在列拿河的旁边,有一个“拉玛”湖在湖边的高山上有一个山洞在山洞里住着一对年青聪明的夫妻他们白天上山去打猎,打着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什么也打不着就挖一种草根或吃苔藓来充饥, 晚上就睡在山洞里山洞里又潮又凉,他们就抱来树枝生火取暖做饭生火没有火种,他们发明了用两块石块打击取火的办法后来他们不让火熄灭,炭火既能保温又能继续生火用炭火生火不愿意着,他们把桦树皮放在炭火上用嘴轻轻一吹,火很快就着了剥桦树皮也是用薄石片在桦树上剥下的那时,打住野兽没有刀子剥皮,也用一种薄石片当刀子用,毛皮就留下做衣服缝毛皮、做衣服没有针线是不行的,在高山上生长一种“哈黑达”的树,树枝心很硬,他们把它磨成针,没有线就用兽筋捻成线,穿在木针上缝衣服小伙子天天打猎,妻子把吃不完的肉挂在附近的树枝上晒成肉干妻子每天操持家务,把剥下的毛皮,按人的身材做成很多套衣服,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丰衣足食天长日久,年青妻子生下第一个儿子,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着实惹人喜欢第二年又生了一个小子,生的白白净净,细皮嫩肉,调皮活泼。
白天孩子的爸爸外出打猎,妈妈把他们兄弟俩放在山洞前,忙里忙外夜晚,山洞里的篝火通红,大的一会喊妈妈,小的一会喊爸爸一家四口生活得很快活但是,爸爸妈妈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就是总盼着生个女儿又过了几年,孩子的妈妈又生了一个儿子越生儿子,就越盼生姑娘孩子的妈妈一连气生了七个儿子,个个身体强壮,虎虎生气十来岁的儿子渐渐长大了,非常懂事能帮助爸爸妈妈干活了,领着六个小弟弟在山坡玩耍,在林中捉迷藏有时小弟弟们在一起打起来,大哥哥还来劝架呢!常言说得好,家里人多、事多、活也自然多幸亏妈妈是个会算计的人,积攒下的毛皮衣服,大的穿了再给小的穿,一个接一个的穿,唯独大儿子总是穿新的衣服一天爸爸跟妈妈说:“这么多孩子,衣服再多也有穿完的时候,让大孩子跟随我上山吧?”妈妈说:“孩子还小,先让他练练吧!”于是爸爸用桦木做了弓箭,让孩子们练习射击比赛打回狍子让孩子们有抬脑袋的,有抬腿的,有薅尾巴的,围着狍子看着爸爸用石刀剥皮、开膛、拆骨有时打鱼回来,这个用桦树皮桶拎水,那个在桦树皮盆里给鱼剥鳞开膛有时大孩子领着弟弟们在树林里捡树枝、剥桦树皮,抱回洞前时间长了,山洞前的柴火堆得像小山似地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家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幸福快乐。
儿子越多,孩子妈妈越想生个姑娘嘴里还不时跟儿子说,你们要是有个妹妹多好哇!也许是盼姑娘心切,终于有一天妈妈生了个女孩全家高兴的有说有笑,爸爸把小姑娘抱在怀里,兄弟七个,一会这个亲一口,一会那个摸摸妹妹漂亮的脸蛋甭提有多高兴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大儿子成了爸爸的好帮手,钻树林、拣猎物、背兽肉,有时也能用弓箭打兔子、射飞龙,成了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力最让孩子们快乐的时候是每年小秋收的季节,妈妈把桦皮篓、小柳条筐、皮口袋,每个孩子发一个,领着他们一起上山,捡蘑菇、摘木耳、采黄花(菜)不同的时间采什么,孩子们也都知道了每当走进大森林,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他们一起在林中嬉戏、玩耍男孩子做起了打熊的游戏,妹妹假装支锅做饭,等哥哥们打回猎物每年他们山洞前都挂满了蘑菇、木耳、黄花菜,还有少量的灵芝、猴头山洞里的皮口袋、桦皮篓里盛满了榛子、杜斯(图片)、稠李子 杜斯,又名蓝莓冬天,一到大雪封山的时候,爸爸也不出去打猎了一家人在山洞里,围着篝火,烤着肉干,边吃边听爸爸讲打猎的故事告诉他们什么样的野兽,是什么样脚印什么样的野兽是被惊走的,它的毛被挂在树枝上射箭的时候,要掌握风向,判定风向后再瞄准射箭。
并告诉他们打猎在一般情况下,不打母兽这是一个猎人起码的常识小女儿不愿听这些打打杀杀的事,就跟妈妈捻筋线、缝衣服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爸爸妈妈眼见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个个都有独立生活的本领,也到了成家的年龄爸爸跟妈妈说:“咱们总在一起也不是个办法,孩子们连个媳妇也找不着,还是让他们出去闯闯吧?”妈妈虽然有些不放心,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就同意了爸爸的意见 一天,他们把孩子们叫到一起爸爸说:“你们都长大了,应该成家立业咱也没有什么办法,你们都走吧!实在不行,再回来!”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有说有笑,欢欢乐乐,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妈妈说:“我也不愿让你们走,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我和你爸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大家低头不语,爸爸只好从大的问起老大心思了半天说:“我从小跟爸爸打猎,我还是留在山上吧!”“老二呢?”爸爸问老二也心思了半天说:“我从小跟爸爸打渔,就到河边去吧!”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只有妹妹还小没说话 第二天,爸爸妈妈为七个儿子,准备了七份东西,每人一份有吃的,有穿的,有工具于是打发他们上路了据说,上山打猎的老大成了使鹿部的祖先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有的成了玄王,有的成了山戍、鬼方、肃慎、秽貊、东胡的祖先,具体的就说不清楚了。
不久,七兄弟的妹妹也出嫁了 故事来源:孔繁志根据娜加讲述的传说整理娜加,女,57岁,使鹿鄂温克人,1957年讲述于奇乾载孔繁志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文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2015年,第428-430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安静)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使鹿鄂温克人的故事——语言的来历2016年08月23日 17: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孔繁志 混沌初开,元始之初,人类生活在树林中,都说的是一种话大家都懂得说的是什么可是现在不同的民族,说的话又怎么不一样了呢?在鄂温克猎民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是怎么回事远古的一天,天神在天空中巡视看到人间,除了山林之外,洪水滔天,一片汪洋大海,凄凉、单调,哪能生活呢!天神想,我的天宫琼楼玉阁仙山,住着风婆婆、云童子、布雾郎君、腾六(雪神)、雷公、电母都由我一人掌管我让它下雨刮风,还是雷电交加,谁敢违抗哪怕是赤热炎炎的夏天,我让腾六出击,天空就会布满雪花这天地间的事,由我一人说了算天神越想越发觉到自己主宰着这天上世间 天神一边巡视,一边想,一边看突然发现在大海边的森林里,飞廉(传说中的神禽),鹿身、雀头、生着角、蛇尾、豹纹,飞起来呼呼作响,连大片的树梢也随之摇摆。
在树梢的间隙中,隐隐看到类人猿在活动天神放慢了脚步,来到了森林的上空仔细看这些类人猿,有的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摘吃树果;有的跳到树下,在草丛中寻找野果充饥;还有的忽然又窜到树上,发出一种“嗷嗷”的声音,向同伴们发出野兽袭来的警告同伴们听到后,一传两、两传三一会又听到一片“啊啊”声,他们都用同样的声音说话天神想这也太单调了,我为何不让他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说话,丰富生活呢?(图片1) 图片1在鄂温克猎民营地,讲不同语言的人左起:讲汉语的肖良柱,讲英语的学者休·比奇,讲鄂温克语的葛秀兰孔繁志摄 天神主意已定,那么让谁来完成这件事呢?想来想去,历数雷公电母、风婆婆、云童子、布雾郎君谁也干不成这事只好自己想法子啦 一会,天神变成一根大柱子立在地上树上的类人猿看到从没看见过的这根大柱子十分好奇,纷纷跳下树来,围着大柱子看,有的摸摸、有的抱抱,顺眼往上看,看不到头再往上看在天空中忽隐忽现出仙山,琼楼、玉阁的影子类人猿用“嗷嗷”、“啊啊”的声音,传递着最新的消息这时,有个猿提议:“我们何不上去看看”大家一致赞同猿们争先向上爬去,爬啊爬,爬了半天,还没到顶累了,歇一会再爬,再爬再歇一会半途中,有的实在爬不动了,从柱子上掉下来了。
年轻力壮的继续往上爬,爬了不知多少白天黑夜,也不知是多少年了仙山、琼楼、玉阁的影子,越来越明显了大家鼓足最后勇气、使出最后一把劲,眼看快到顶时,柱子开始晃动筋疲力尽的猿们,纷纷都掉下来了天神变的这根柱子也太高了,高得不能用数字来表达总之,最先掉下来的不知去向,最后掉下来天各一方,他们成了最早的猿人从此,人类的语言也就不同了(2) 注释:(1) 孔繁志根据娜加讲述的神话整理2) 据《呼伦贝尔日报网》2010年7月19日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国刚教授在讲演时介绍,上帝造人类之初,也创造了语言,互相沟通后来巴别塔事件,才使人类语言不同了所谓巴别塔事件,是说在今天的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人,建造了一座通天塔,高耸入云,几乎就要上天了,上帝看到人类联合起来的力量太大了,就使了一个法术,让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讲的不同语言,互相难以沟通,从而分散力量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安静)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使鹿鄂温克人的故事——索罗拖斯氏族的来历2016年08月23日 1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孔繁志游猎在漠河一带的一个鄂温克老猎人,带着自己的姑娘,回到久别的勒拿河故乡,探望自己的亲友。
他们在一个索罗拖斯姓的亲友家里作客一个时期,他的姑娘被这家大孩子深深地恋爱着了一对年青的情人,朝夕相处,真是有着说不尽的喜悦和幸福但是他们从来是把自己的喜悦心情埋藏在心里,不曾在自己的大人面前透露过,而大人们也竟是没有觉察得到不久,老猎人又领着自己的姑娘返回漠河一带来了从勒拿河到漠河,路途相隔是这么遥远,这对于正在热恋着的一对情人来说,是没有比这感到更痛苦的那年轻人常常为此而坐卧不安,心神不宁他考虑再三,决定要亲自找寻那个姑娘当出发时,他什么也没多带,只带了三根针和筋线,准备修补鞋子(图片1) 图片1鄂温克猎民的兽皮靴子他在一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天,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总之,修补鞋子的三根针都用断了,全身力气都使尽了,他才走到额尔古纳河西岸一个村子村里人们了解到他的情况,都非常同情他,给了他许多帮助,才使他得以再一次的振作起精神,渡过额尔古纳河,来到漠河一带,最后找到了他所心爱的那个姑娘这样在历尽千辛万苦以后的一天,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那个姑娘成了夫妇,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图片2) 图片2鄂温克猎民玛利亚索缝制的手套,孔繁志摄据说,他们先后共生了四个孩子,这就是以后成为索罗拖斯氏族的最早的四兄弟。
故事来源:秋浦等著《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2月第1版,第55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安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