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精品****大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01KB
约21页
文档ID:614501459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1/21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

摘编自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材料二: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其实,搞清楚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相宣示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

哥白尼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判处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B.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C.“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

B.本体真相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C.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D.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3.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B.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的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C.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中,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D.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4.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中的哪些观点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路遥当我在相对悠闲的日子里瞎转悠的时候,天乐①正忙着“查看阵地”,帮我寻找进入写作的一个较为合适的地方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去开始第一部初稿②的写作这个考虑基于以下两点:一、尽管我已间接地占有了许多煤矿的素材,但对这个环境的直接感受远远没有其它生活领域丰富按全书的构思,一直到第三部才涉及到煤矿也就是说,大约在两年之后才写煤矿的生活但我知道,进入写作后,我很难中断案头工作去补充煤矿的生活那么,我首先进入矿区写第一部,置身于第三部的生活场景,随时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那里的气息,总能得到一些弥补二、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决心,一开始就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去工作不符合我的心意煤矿生活条件差一些,艰苦一些,这和我精神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既然要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桩夙愿,起先应该投身于艰苦之中。

我来之前,矿上已在离矿区不很远的矿医院为我找好了地方那是一间用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无用的塑料沙发亲戚们都十分热心厚道他们先陪我在周围的山转了一圈四野的风光十分美丽山岩雄伟,林木茂盛,人称“旱江南”此时正值“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时,满山红黄绿相间,一片五彩斑斓亲戚们为了让我玩好,气氛十分热烈但我的心在狂跳,想急迫地投入工作,根本无心观赏大自然如画的风光从山上回来,随手折了几枝红叶,插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缝隙里,心情在一片温暖的红色中颤栗着铺好床,日用东西在小柜中各就其位;十几本我认为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摆在旁边——这些书尽管我已经读过多遍,此间不会再读,但我要经常看到这些人类所建造的辉煌金字塔,以随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随后,我在带来的十几本稿纸中抽出一本在桌面上铺开,坐下来心绪无比复杂,我知道接下来就该进入茫茫的沼泽地了但是,一刹那间,心中竟充满了某种幸福感是的,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已经奔波了两三年,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现在,终于走上了搏斗的拳击台是的,拳击台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开头,这是真正的开头写什么?怎么写?第一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第一个字,一切都是神圣的,似乎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令人难以选择,令人战战兢兢。

实际上,它也是真正重要的事,它将奠定全书的叙述基调和语音节奏它将限制你,也将为你铺设道路一切诗情都尽量调动起来,以便一开始就能创造奇迹,词汇像雨点般落在纸上可是一页未完,就觉得满篇都是张牙舞爪立刻撕掉重来新换了一副哲学家的面孔,似乎令人震惊但一页未完,却以感到可笑和蹩脚而停止眼看一天已经完结,除去纸篓中撕下的一堆废纸,大脑仍然是一片空白真想抱头痛哭一场你是这样的无能,竟然连头都开不了,还准备写一部多卷体的长篇小说?晚上躺在孤寂的黑暗中,大睁着眼睛,开始真正怀疑自己是不是能胜任如此巨大的工作完全自不量力!你是谁?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写了一点作品的普通作家,怎么敢妄图从事这种伟大的事业?许多作家可能是明智的,一篇作品有了影响,就乘势写些力所能及的作品,以巩固自己的知名度,这也许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你却几年来一直执迷不悟,为实现少年时的狂想就敢做这件不切实际的事少年时,还梦想当宇航员,到太空去捉一捉“外星人”,难道也可将如此荒唐的想法付诸实施?你不成了当代的唐·吉诃德?迷糊几个小时醒来,已是日上中天——说明天亮以后才睡着的再一次坐在那片空白面前强迫自己重新进入阵地反悔的情绪消失了想想看,你已经为此而准备了近三年,绝不可能连一个字也不写就算完结;如果这样,那就是一个世界级的笑话。

又一天结束了除又增加了一堆揉皱的废纸,眼前仍然没有一个字第三天重蹈覆辙三天以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开始不停地转圈圈走,走,走,像磨道的一头驴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冰凉的汗水使燃烧的思索冷静了下来,冷静在这种时候可以使人起死回生冷静地想一想,三天的失败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以致于一开始就想吼雷打闪其实,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哪个高手在开头就大做文章?瞧瞧大师们,他们一开始的叙述是多么平静只有平庸之辈才在开头就堆满华丽记得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这应该是一个原则为什么中国当代的许多长篇小说都是虎头蛇尾?道理应于此这样看来,不仅开头要平静地进入,就是全书的总布局也应该按这个原则来三部书,应该逐渐起伏,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地前进黑暗中似有一道光亮露出现在,平静地坐下来于是,顺利地开始了为了纪念这不同寻常的三天,将全书开头的第一自然段重录于后——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有删改)[注]①作者弟弟王天乐②指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初稿,文章结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