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阶段考语文试题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算起,中国人喝茶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了在对茶叶利用的漫长岁月里,人们起初主要把茶当作食品、药品来使用国人认为“药食同源”,有着诸多益处的茶,当仁不让地被应用到日常饮食中一开始,对茶多使用食物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就是把自己觉得好吃好喝的东西和茶放在一起混煮,最终连茶叶一起吃下去三国《广雅》里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中唐时期,茶圣陆羽出世了对于这种茶食混用的方法,茶圣很是鄙夷,他痛斥煎煮出来的茶汤“斯沟渠间弃水耳”,味道就像下水道里的污水公元780年他写了一部书,告诉大家煮茶的正确方法从茶的产地、加工、器具、饮用方法,一直聊到茶历史、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茶中的真香被陆羽彻底发掘,一下子征服了世人,“越众饮而独高”陆羽还详细列出了茶的器具和仪轨,“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陆羽倡导的饮茶方法,通常被称为“煎茶法”,它和点茶法在饮用前,都要先将茶加工成末状。
不过,按宋人的标准,点茶可比煎茶高级多了!唐代制茶方法相对简单,属于最原始的蒸青工艺煎煮时茶中的苦涩物质很容易释放到茶汤中宋代制茶工艺大幅提升北宋初年,宋太宗就派人到福建北苑,接管了南唐的贡茶园,专门开始种植和加工只供皇家饮用的“龙团凤饼”后来,丁谓、蔡襄、郑可简等士人先后参与到茶的制作中士大夫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也有人脉,他们一旦参与到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茶的标准、质量、创新、品牌、人群市场,一下子就都有所提升茶的制作工艺水平飞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顶峰点茶法由此出现,点茶的时候,通常先把粉末状的茶放在茶盏里,然后把壶拿到高处,壶嘴一歪,微微向下倾斜进行冲点末茶和热水一起迎击击打,形成浓厚的沫饽,随着茶汤一起吃下去皇室的重视加上士大夫阶层的参与推广,点茶文化迅速流传,很快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礼仪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殿堂之上,茶从一种饮品上升为皇家恩宠的代表物品,皇帝经常以赐茶作为表彰臣子荣誉之事只有在宋朝,茶才被赋予了如此之高的地位皇帝在皇宫内院举办私宴,还会亲手给臣子点茶点茶是文人们休闲时的重要内容,和烧香、挂画、插花被共称为“四般闲事”民间,茶已经成为每户人家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形成的皇帝、士大夫喝高级“团饼茶”加工的末茶,百姓则多喝普通“散茶”加工的末茶许多和茶有关的礼仪也渐渐形成,比如客来敬茶、以茶作为聘礼等在宋代,茶馆、茶坊、茶肆、茶楼、茶摊遍地都是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开设相应的茶馆公众号:浩宇文韵点茶法历唐、五代、宋、元、明五个朝代,覆盖唐、五代中国、宋、辽、金、西夏、吐蕃、高丽、日本等政权的疆域今天,我们经常以“宋代点茶”来代称它,就是因为它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宋代点茶是这种古老茶法中最具特色的代表点茶法的消亡大约在明中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明两代国力发生了变化明代初年其实还在延续宋代的团饼贡茶制度,但因为团茶制作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茶农不堪其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穷苦出身的朱元璋颁布了废团兴散的诏令,大大降低贡茶的标准:“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上行下效,在皇帝的提倡下,叶子状的散茶饮用开始兴起不过若说点茶法因为朱元璋的一纸诏令就立刻消亡了,还有些牵强明代早期还有不少文人玩习末茶以为雅事点茶法的最终衰落,茶叶制作工艺的发展也是主要原因散茶自古就有,从茶食同饮开始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为何要等到煎煮、宋点各领风骚三百年后,直到明代才成为主流呢?在明代以前,团饼茶是绝对的主流,散茶固然也好,但基本无人钻研。
时兴散茶以后就不一样了,在皇帝的影响下,大家开始重视散茶的制作工艺发展之前的古法制茶以蒸青为主,蒸杀青温度最高为100℃,许多需高温才能产生的香气激发不出来,青草味较重,直接冲呛叶子茶饮用时口感发闷,体验弱于末茶明代高温炒青开始流行,炒青的锅温在200℃以上,许多经高温激发出来的芳香物质得到释放,茶香变得高扬,且非常有穿透力炒青的出现,打开了中国人寻找茶叶多元体验的大门,中国人对于茶味、茶香的感知系统开始发生变化制作工艺也由单一、纵深的探索,转为横向、多种工艺的尝试不再局限于只用蒸青这种制作方法来衡量全国各产区的茶产,开始分门别类研究各个茶种的特殊性,并摸索与之匹配的制茶工艺之后,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慢慢显现、完善,并最终形成了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季节香、储藏香等综合的茶香系统炒青之后的散茶,让饮茶变得简易起来,使用热水简单地冲泡,就能得到一杯馨香可口的茶汤由繁入简,由难转易,由精变博,点茶向泡茶的转变,不能简单地做出“进步或退步”的结论,让我们见仁见智吧摘编自观合《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尝百草”,当时的茶既是食品也是药品,体现了“药食同源”的观念。
公众号:浩宇文韵B.唐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主张先将茶叶加工成末状,这一做法与后来的“点茶法”是相同的C.北宋初年的“龙团凤饼”开始只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贡茶,后经士大夫的参与,很快推广到各阶层D.明代的炒青工艺,利用高温有效地激发茶叶的芳香物质,使散茶冲泡的口感要优于之前的蒸青散茶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解释点茶法“高级”的原因时,重点比较了唐宋的制茶工艺对最终茶汤效果的决定性作用B.作者通过列举与茶有关的礼仪及不同阶层的茶馆,对点茶文化如何融入宋代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说明C.文章介绍中国茶叶的六大品类以及相关茶香系统,意在论证炒青工艺的出现给茶业带来的深远影响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阐述饮茶方式“煎茶→点茶→泡茶”的演变历程,勾勒出中国茶饮发展脉络3.根据原文和图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5个字3分)唐代以水煎茶,全部技巧集中在对 ① 的控制上与之不同的是,点茶不仅讲究磨茶、择水、候汤,还要求有高超的击拂手法点茶在宋代十分流行,尤其是 ② ,将茶道提升为一种极优雅的生活艺术,这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中可以得知。
《茶经》中,陆羽记录了煎茶法的二十四茶器,不过今天大多已不见于茶事之中,而宋代点茶法所用的器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的执壶,是今天 ③ 所用茶壶的老祖宗4.作者阐述点茶法衰落的原因时,行文思路清晰严谨请简要说明4分)5.今天,行销世界的不少茶叶品牌,使用碎茶茶包的形式,让冲泡变得更为容易,让茶饮更为普及,但也有许多国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茶文化的退步你怎样看待这种茶饮形式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三年早知道 马烽在去甄家庄的路上,我就在想:来罢这村里已经有四年了,村里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过了红豆庄,只见前边出现了一条新修的大水渠,有几个人在渠堰旁忙碌我刚要上桥,忽然有个人向我高声叫道:“你是老马吧?好几年没见了说着朝我跑了过来这人有四十来岁,看起来有点面熟,可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他热情地和我握手我问道:“这条渠是新修的吗?”“是啊,今天这是第一天放水我下了桥,听他对其余人说:“咱们再到东边去检查一下我早就知道新渠……”“早就知道”这四个字,让我猛然想起来了,他是甄家庄农业社的赵满囤嘛!赵满囤绰号叫“三年早知道”。
腊月里卖的一种木版印的春牛图,因为上边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这人有点小聪明,好像他有先见之明,一切变化都在他意料之内一件事情办好了,他总说:“我早就知道能弄成!”事情办糟了,他又说:“我早就知道闹不好!”慢慢地,“早就知道”变成他的口头语了,因此人们就送了他那么个绰号三年早知道”是全社最落后的社员,他做的那些事听起来,真叫人哭笑不得一开头社里分配他当饲养员,因为他对喂牲口有点经验可是他对社里的牲口草不筛,料不煮,圈不扫,牲口瘦得皮包骨;对自家的牲口精草细料小灶饭,养得又肥又壮赛如虎不到半年,社里撤了他的职,把他调去赶大车谁知他趁着送公粮、跑运输的机会,捎带做些小买卖来了后来让赵满囤参加田间劳动,但他碰到重活装肚疼,专门挑着做轻活队里经常开会批评他,可是一点事也不济,大家都叫他“头痛社员”我来这里还没三天,就听人们讲了赵满囤好多这一类的事特别是饲养员赵大叔,一提起赵满囤,总是生气地说:“幸亏社里就这么个奸猾鬼,要多有几个,非把江山搅乱不可后来我和赵满囤渐渐熟悉了,觉得这人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坏,我曾经同他一块上地割过玉茭秆,他劳动起来劲头大,碰到玉茭秆上有一半穗小玉茭,他都要掰下来放在一起。
他还爱说爱闹,常常和大家逗嘴开玩笑社长甄明山说:“这人过去是很落后,不过近半年,有不小进步但是在我离开前,赵满囤又出问题了社里计划打五眼井赵满囤对打井有点经验,因而担任打井技术指导,他把工作安排得头头是道开始打井的第三天,遇到了流沙,派人回村来找赵满囤,全村都没找到直到第二天天黑他才回来,说是到西山上贩枣子去来这下可把人们气坏了,大家都批评他,你一言我一语社长甄明山说:“社里派你当技术员,这就说明社里对你很信任,可你扔下工作做小买卖去了要知道打井停两天,耽误多少人工?损失有多大?别人也照你这样,井还打不打?”公众号:浩宇文韵赵满囤蹲在桌子旁边,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甄明山又说:“今夏天下雹子,把你那十亩好地打了,要在往年间,遭了这么重的灾,你能分到这么多粮?你七月间得了急病,社员们连夜淋着雨把你抬到医院里,吃药打针花下一百多,社里替你垫上了大家为啥要这样关心你?因为你是农业社社员,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人可是你脑子里有没有这个大家庭?”赵满囤抬起头来,用湿润的眼睛向众人望了望,低声说道:“我知道我错了,我没有忘了农业社对我的好处,我也想把农业社搞好,可就是私心还在……我愿意受处分第二天我就离开了甄家庄,赵满囤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
我一路上想着赵满囤的那些事,不知不觉就到了甄家庄,只见村外新栽了许多柳树,打麦场上柴草堆积如山赵大叔看到我来了忙扔下手里的活,跑过来和我握手我向他打听赵满囤他如今是社里的水利委员,干得满不错你没想到吧?我也没想到我说:“那回因为上西山贩枣的事,后来怎么样了?”他说:“那天晚上批评他以后,第二天天不明就到井上去了这家伙,真有两下子,很快就把流沙治住了吃完晚饭,我去找赵满囤,他还没有回来他老婆胡凤英说:“这几天正忙着浇地,丰收渠今天第一次放水自当了水利委员,地里倒是有水了,家里水瓮却经常是干的她还说,满囤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脑子里常盘算社里的问题,有时候为了水利上的事,半夜半夜睡不着,他还想争取入党哩!等了有一个多钟头,赵满囤还没有回来,我便和社长甄明山一块去地里看看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听到水渠那边传来争吵只见赵满囤站在闸口旁大声说:“不行,赶快弄开,我早就知道你们要捣鬼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赵满囤说:“咱们忙着浇地,人家红星社还不一样?打个颠倒你乐意不?”我们跑过去一问,才知道是两个社员为了多浇地,偷偷把红星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