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园区的改造故事 2008年07月21日11:5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芳、特约撰稿王菲宇/北京报道 这里会变成一个旅游景点,一个朝阳区排名十几位的公园,一个商业时尚中心,但它再不是798了 “国家快来管管我们吧,798快要完了!”连续几个月里,在北京798艺术区居住了五年的法籍华人画家郝光不断呼吁 让他感到如此焦虑的是,自2008年3月798施行整体改造工程以来,整个艺术区正往与他的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 2003年郝光在798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时,看中的是那里宽敞的空间、低廉的价格和新中国工业遗迹的“原始情趣”当时798已经聚拢了一批当代艺术家,有着自由自在的创作环境和便利的交流氛围 然而在郝光看来,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他认为798改造工程中管理者征收了大量额外费用,基础设施维护中的混乱管理又给园区住户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内园区不许机动车进入,甚至救护车也只能在很远的厂区门外等候里面需要急救的病人更重要的是,部分景观改造抹去了大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遗迹 “我们这样的自由艺术家竟然在呼吁政府的干预,可见我们被逼到什么程度了郝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没想到结果是这样 郝光所说的“改造工程”全称为“798艺术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主要是对园区进行基础设施的修整完善 这项2007年确定了规划方案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园区内道路两侧及闲置区域进行平整、拓展和清理工作;针对园区内部分支路路况较差的状况,结合排污线路铺设及路灯治理计划,改造园区内11条道路;增加消防方面的硬件设施; 完善公共设施,如增设座椅、垃圾箱、公共厕所,等等 “最开始听说这个改造时很欢迎,以为环境会变得更好,没想到结果是这样一位来自韩国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画廊老板对本刊记者叹息,“损失太大了……” 他的画廊在园区最南端的七星路上,现在通往画廊的道路常被掘出的土堆和沟道阻碍,出入都很困难 不仅如此,路面时时挖有各种埋管线的沟道,画廊老板说他本人和一位员工都曾跌入沟内导致头部受伤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2008年以来,这条街上跌进沟里受伤的不下五人本来这家画廊的主要经营项目是出租场地给各种展览,但这种情况下没有展览愿意过来画廊一直闲置,而且由于完工期限一直拖延,几个谈好的展览也不得不毁约取消损失差不多在一千万以上,最糟糕的是,我失去了信誉我很失望 其间,他多次与提供物业管理的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星集团)交涉,但没有结果。
郝光说2008年画廊的下水管被挖断,几个月都没有人来修,最终交了2800元维修费用后得以解决邻家画廊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被要价4800元,后砍价到4500元了事 租期和房价成为园区内许多艺术家租户的难言之隐:一方面对物业管理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又还想继续租住下去,所以不能多惹麻烦现在的租房合同全部改为一年一签,房价不断上涨,你稍有不满他们就来这么一句,‘不高兴?你走人啊 !’”郝光愤愤不平 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中心也感到很伤脑筋众口难调,我们会考虑这些不同意见,该协调的协调,但最终还是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七星集团物业管理中心副经理伊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伊敏说,由于798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厂区,主要规划是按照工业生产需求来的,很多基础设施缺失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所以必须进行治理 据他介绍,南区七星路是这次施工最长的路段因为那里本来是库房区,供电不及其他区域充足,供暖全无,这次改造要把这些问题都予以解决在向本刊记者介绍时,伊敏提到为铺设各种管线而开挖七星路路面有五次,还不包括因各种问题出现反复施工的情况 至于艺术家们反映强烈的施工中挖断水电线路等问题,伊敏表示是因为很多租户不进行申报便私接了水管电线,施工人员在整修作业时难以预知。
最初不是我们装的,现在要给他维修,收取维修费用或者材料费是很正常的,价钱都是国家统一报价,我们不会拍脑门乱收钱伊敏说,“而且,也不是说要多少就多少,可以商量的 景观改造工程谁说了算 相比车辆限行、水电中断等工程期间的暂时性问题,郝光等艺术家们更介意的是,798景观改造工程使园区原生态发生了变化 原来厂区内随处可见的黑胶皮供暖管道现被改为不锈钢管道;部分墙面的涂鸦被粉刷一新;原先厂房之间的大通道两侧装置了灯光玻璃橱窗,消防栓、电子仪表等原有厂区物件被封在橱窗里成为展览物;部分街道旁原有的大树被拔掉,代以整齐划一的园林低矮植被等等 “这很像是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在打造一个二星级宾馆郝光说,他很担心安了玻璃橱窗的大通道以后会成为一个商业点,摆满手工藏饰等小商品这里会变成一个旅游景点,一个朝阳区排名十几位的公园,一个商业时尚中心,但它再不是 798了 798管理建设委员会主任、七星集团副总经理陈勇利向本刊记者介绍,这次改造工程的规划方案是2007年向全社会招标选中的,“798艺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规划由土人景观设计公司制作,包豪斯广场及大通道的改造方案则由深圳宗灏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我们提交的设计大概实现了50%土人景观798改造工程的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们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规划,包括路面改造、交通空间设计等 据他介绍,土人景观提交的方案是强调保留原工业区特色的,比如拆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违规建筑的小平房,更直观地展示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同时给来往的人留出观赏空间但他们设计中很多想法没能实现例如,原本规划中希望园区植被以鸢尾草、向日葵等植物为主,使之成为不需要投入高成本进行维护的园林,突出798的特色但这一设想在工程实施阶段被统一换成了园林装饰植物 “我希望798能更上一个档次,现在的也不是不好,也许说明大众审美情趣就是这么一个水平俞孔坚说 对于改造饱受争议的玻璃橱窗大通道及其北侧的包豪斯广场,提供规划方案的宗灏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苏海峰也有一肚子话要说:“我们最初的方案基本是保持原样不动,主要修整边边角角但这个方案交上去以后被否决了,得到的反馈是有领导不满意 “我们进行的是艺术区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意见确实很难统一,现在选中的方案是集合了大部分人意见的陈勇利对本刊记者表示据他介绍,他们在4月30日成立了一个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园内租户推选出的艺术家代表、不在园内租住的当代艺术知名人士、景观设计专家等人组成,定期开会交流意见反馈情况。
但本刊所采访的郝光等八位园区艺术家租户都表示不知道此事 较劲 谁是798的主人?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在艺术家刚刚入住厂区时就已开始 最早入住798的艺术家之一黄锐在新书《北京798》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曾有批评家这样形容艺术家的出现过程:一小撮艺术家,自称房客,到了798租房主人要赚房钱,且签下合同忽一日,房客造反,说房子是文化遗产,要保护,要成立艺术区主人愤怒要赶走房客,引起纠纷谁知房客理直气壮,搅弄是非,反客为主,一下子成名成为798故事 这种较劲在七星集团一位物业工作人员与郝光的对话中演绎出更鲜活的版本: “你交不交钱?不交走人!” “我走人?我要是走了这里就没人了 “牛什么牛?你来多久了?” “五年了,这条街一开始都是我租的 “才五年算什么?我在这儿都30多年了!” “你怎么好意思告诉我这个?我来的这五年我们让798闻名世界,你在这儿的30年让这个厂子倒闭破产了!” 艺术家们嫌弃管理者们是“文盲+艺盲”,又在政府拨款和租户收费方面两头得利,管理者们觉得这些搞艺术的人事儿太多两边从一开始就暗自较劲,焦点是对798的掌控权 2004年,持续的暗战终于有了一次公开的爆发。
七星集团下令拆除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原718分厂建筑租户们怒了,在他们眼中,那是最标准的德国包豪斯建筑,无论从建筑美学还是城市风范上,都是不可多得的遗产 艺术家们在社会上做了最大努力的呼吁,七星集团暂时让步,双方打成平手 持续角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艺术家和管理者难以对话 管理者们刚刚从国有企业走出不久,走出亏损的企业迎来新的商机,无可厚非地希望通过出租房产达到利益最大化 艺术家们期待的则是一个房租低廉、管理自由的创作区域,对于一年比一年更高的房租价格和物业费用,以及一年比一年更严格繁杂的管理制度,显然难以接受 这次改造工程中,很多艺术家租户已萌生退意上文提到的韩国画廊老板已准备撤资回国,郝光也在自己工作室前挂了出租招牌 据悉,一些对改造工程不满的艺术家们表示,如果七星集团不能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他们也许会考虑集体罢市 艺术家和企业都认为自己是798的贡献者,也希望能对798的未来做出重要影响,而他们在较劲过程中并没有留意,第三方力量已经逐步介入,并可能最终决定798的未来 保留艺术区还是艺术家 798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悖论,在矛盾的环境中展示充满矛盾的艺术作品 约半个世纪前,当798还是无线电工厂时,这里是军工保密度上划了粗红杠杠的国防产业基地,在这里出入需要查三代—— 三代之内不可有地富反坏右,不准有海外关系。
而就在这样一个地方,数十年后竟然产生了一个以政治波普为早期特色的当代艺术群落艺术家们在墙上刷着红色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动力”的厂房里,创作出把领袖、后现代、消费文化等元素融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这是个颇有意味的情景 “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下允许这样的当代艺术存在并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艺术群落之一,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反映出政府的开放程度和宽容度北京朝阳区宣传部副部长吴锡俊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吴锡俊说,在最初艺术家和企业之间就保存还是拆除形成对立的时候,朝阳区政府已经密切关注798的发展但当时各种社会意见很多,领导最终决定“冷静观察”,既不反对艺术家要存留工业建筑的想法,也不鲜明地支持,暂且“管一管 ,论一论,看一看” “政治波普的影响是可以管理的,不是不能把握吴锡俊说,当时政府领导们内心的想法是保留798因为:“ 如果采取‘赶’的办法,会不会给别的地方造成新的压力?这些艺术从业者们又会去往何处呢?” “管一管,论一论,看一看”了一段时期后,北京市政府和朝阳区政府认为798的发展方向没有大问题,且当代艺术的集聚程度越来越高,知名度越来越大大家形成了对798的一致看法:保留并发展。
2005年北京市委九届11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次年7月和12月,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先后认定798为区级和市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区”,并拨出专项引导资金合计超过1.2亿元,对798进行全面改造和管理 “有人说798变庸俗了,被商业占领了,这些声音我们不可能不知道,但你要先看是什么人在说这个话吴锡俊说,从业态发展来说,如果厂房都租出去作为艺术家工作室,企业单纯依靠房租是难以负担员工的各项保障费用的,所以引入商业机构是一种必然,也是对这个地区的一种平衡这也是国外一些知名的艺术区走过的路,798也不可脱离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商业气息过浓使部分艺术家离开时,吴锡俊笑说:“其实所谓的艺术家选择住处无非两个标准:地价低,没人管这里投入成本升高之后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房租上,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偏远的地方居住但这些人的创作功能还在,艺术的活力不会丢掉,而798又增加了展示、交易功能,会吸引更多的人来 “是保留艺术区还是保留某些艺术家,我们很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的选择是前者 798往何处去 798会往何处去? 其实这已经不是个问题,北京市政府和朝阳区政府已经为798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