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技术导则(2025版)

图***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6.84KB
约45页
文档ID:614921638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技术导则(2025版)_第1页
1/45

SL/T 699-2025替代SL/Z 699-201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技术导则 目 次1 总则 12 术语..........................................................................................................23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 44 毛灌溉水量 55 净灌溉水量 75.1 一般规定 75.2 典型田块选取 75.3 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85.4 灌区净灌溉水量 106 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 127 田间水利用系数测定 148 水量计量与田间水分测定 158.1 一般规定 158.2 水量计量 158.3 土壤含水量与田面水深测定 179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189.1一般规定 189.2 样点灌区选择 189.3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19附录A 土壤含水量烘干测定方法 22附录B 旱作物田间水利用系数实测法 24附录C 水田田间水利用系数实测法 26标准用词说明 28条文说明 311总 则1.0.1 为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节水灌溉发展需要,科学评价灌溉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规范灌区和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灌区和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有关技术要求与方法1.0.3 鼓励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采集、传输有关数据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GB/T 213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 28714 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 50600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SL 13 灌溉试验规范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1.0.5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术 语下列术语及其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0.1 灌区 irrigation district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水源和统一的管理主体,由完整的灌溉排水工程系统控制及其保护的区域2.0.2 毛灌溉水量 gross irrigation water use灌区从水源引(提)取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2.0.3 净灌溉水量 net irrigation water use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或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水量2.0.4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water灌区或区域某时段净灌溉水量与毛灌溉水量的比值,或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亦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

2.0.5 渠道水利用系数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canal 某时段流出某级渠道水量与流入该级渠道水量的比值2.0.6 渠系水利用系数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canal system某时段灌区末级固定渠(管)道流出水量之和与渠首引入总水量的比值2.0.7 田间水利用系数 on-farm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某时段田块的净灌溉水量与末级固定渠(管)道流出水量的比值2.0.8 首尾测算法 a method by canal head water and tail water通过对灌区某时段或某次灌水的净灌溉水量、毛灌溉水量进行测量与统计,计算两者比值得到灌区该时段或该次灌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22.0.9 系数连乘法 coefficient multiplication method通过测定灌区某时段或某次灌水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及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相乘后得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33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3.0.1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宜采用首尾测算法,也可采用系数连乘法。

3.0.2 采用首尾测算法测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用公式(3.0.2)进行:ηi=WξWi (3.0.2)式中 7;-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毛灌溉水量(m3);W常;-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净灌溉水量(m3)O3.0.3 采用系数连乘法测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用公式(3.0.3)进行:η1=η果系η田( (3.0.3)3.0.4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时段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已经取得时段各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应按各次毛灌溉水量加权求得灌区该时段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3.0.5 测算灌区某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时,宜采用日历年44 毛灌溉水量4.0.1 灌区应在渠(管)首进水口安装计量设施测定毛灌溉水量,并建立水量监测台账4.0.2 年毛灌溉水量应等于灌区全年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量,但不包括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而产生的渠(管)道弃水量以及从弃水点反推到渠(管)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4.0.3 当灌区渠系除向灌溉供水外,还向工业、城乡生活、生态环境、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供水,以及向园林草地等非耕地灌溉供水时,毛灌溉水量应从渠首引(取)水总量中扣除其分水量及从分水点反推到渠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

4.0.4 有多个水源的灌区,毛灌溉水量应包括从所有水源取水口引(提)取用于灌溉的水量4.0.5 灌区内塘(堰)坝及渠道蓄积降水径流用于灌溉的水量,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如无实测资料,可对年度塘(堰)坝及渠道用于灌溉的水量进行调查分析和估算如塘(堰)坝水源由灌区渠系补给,当年又从塘(堰)坝放出用于灌溉,塘(堰)坝供水量不应计入毛灌溉水量对于由灌区渠系补给储蓄在塘(堰)坝中跨年度利用的水量,应从当年灌区毛灌溉水总量中扣除,计入下一年度的毛灌溉水量从灌区排入排水沟中又提水灌溉的该部分水量,不应计入灌区毛灌溉水量4.0.6 灌溉期间,灌区当地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入渠道时,应进行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道并用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年毛灌溉水量中4.0.7 井灌区宜在机井出水口处测量毛灌溉水量4.0.8 井灌区域的毛灌溉水量,可根据机井布局及其灌溉类型选择样点机井进行测量各类型灌溉机井毛灌溉水量为各类型样点机井测量的毛灌溉水量平均值与同类型灌溉机井数量的乘积,5各类型灌溉机井毛灌溉水量累加得到区域毛灌溉水量4.0.9 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利用的灌区,可分别测定地表水灌区与地下水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总毛灌溉水量。

4.0.10 对于南方平原河网灌区,当灌区有集中取水的水闸(泵站)时,其毛灌溉水量可为水闸(泵站)引(提)水量扣除工业、城乡生活、生态环境补水等非农田灌溉水量;当灌区无集中取水的水闸(泵站)时,其毛灌溉水量为灌区内各水闸(泵站)引(提)农田总灌溉水量,与灌溉期间灌区内河网水系蒸发和渗漏水量之和65 净灌溉水量5.1 一般规定5.1.1 灌区净灌溉水量应由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与灌区相应作物实际灌溉面积的乘积累加计算得到5.1.2 应选择典型田块测定灌区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应通过田间实测取得5.1.3 不同作物实际灌溉面积应根据灌区每次灌水情况确定有条件的,可采取无人机识别、遥感影像反演等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5.2 典型田块选取5.2.1 选取的典型田块宜有独立进水口,边界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在地下水埋深、土地平整程度及坡度、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种类、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方面应具有代表性应满足GB/T 21303或SL 364的要求,具备测量典型田块进水量或土壤含水量的条件5.2.2 对于灌区内需灌溉的主要作物,应分别选取典型田块开展田间实测。

其他不便开展田间实测的小面积作物,可采用调查分析法获取净灌溉水量5.2.3 大、中型灌区,应根据地形、土壤、地下水埋深等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灌溉与管理差异等因素合理划分片区,并按片区分别选取典型田块片区中每种需开展田间实测的作物,应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5.2.4 小型灌区可不划分片区,灌区内每种需开展田间实测的作物,应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5.2.5 纯井灌区的典型田块,应按照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灌溉类型分7别选取在同种灌溉类型下对每种需开展田间实测的作物,应至少选择3个典型田块5.3 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5.3.1 旱作物灌溉时,应在每次灌水前后2日内观测典型田块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量,按公式(5.3.1)计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某次灌水前和灌水后典型田块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占干土质量百分数)采用烘干法时,应按附录A测定即CO共净:=102γγ水H(θ2i-θ1i) (5.3.1)式中 TO典净-典型田块第i次灌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H-灌水期内典型田块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y-典型田块H深度土层内土壤平均体积质量(g/cm3);Y*-水的体积质量,一般可取1(g/cm3);θ11- -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H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占干土质量百分数);θ2l--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H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占干土质量百分数)。

5.3.2 水田作物灌溉时,应及时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田面水深,按公式(5.3.2)计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w奥净i=10(h2i-h1i) (5.3.2)式中 h2i-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h1; -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5.3.3 水田作物灌水前土壤非饱和时,应通过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田间作物主要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及田面水深,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按计算公式(5.3.1)和公式(5.3.2)进行计算当灌溉期间有降水时,应在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h2j中扣除降水深度5.3.4 当不具备按5.3.1条和5.3.2条测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条件时,可根据不同灌溉方式选择测量方法,在渠道设置固定计量设施,观测某次灌水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结合典型田块实际灌溉面积和输水损失,推算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比其净5.3.5 旱作物及水田作物的灌水定额计算方法应符合GB 50288的相关规定5.3.6 利用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测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时,可根据下列不同灌溉方式分别进行:1 采用渠(管)道输水地面灌溉方式时,在典型田块进水口观测某次灌溉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同时在田块排水口观测排水量,根据典型田块实际灌溉面积和田间水利用折减系数,按公式(5.3.6-1)测算典型田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wJ')'玻净:=(W典进i-W共指:)⋅k/A天 (5.3.6-1)式中 TO典净:-典型田块第i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ms)·W典进:-第i次灌溉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m3);W典搭:-第i次灌溉排出典型田块的水量(m3)A-典型田块的实际灌溉面积(h㎡);k-田间水利用折减系数,可根据典型田块实际情况和作物灌溉方式综合确定。

2 采用喷灌、微喷等灌溉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