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27MB
约108页
文档ID:8657677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_第1页
1/108

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培训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第二节 诗词格律与楹联常识 第三节 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第四节 旅游名联选读 第五节 游记名篇选读,本章考试内容变化,2018年: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熟悉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017年: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熟悉楹联的类型和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熟悉历代游记名篇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 变化:删除考点——楹联的类型一、汉字起源 结绳记事 契刻记事 图画记事 书画同源 字画分离 甲骨文 象形字 表音字 商周金文 西周大篆 秦朝小篆 古朴典雅 汉代隶书 静中有动 装饰性强 唐代狂草 风驰电掣 结构紧凑 楷书 工整秀丽 行书 易识好写 实用性强 宋代 雕版印刷 宋体字,二、汉字的演变规律 简单化 符号化 规范化 标准化 1、笔画的线条化 2、字形的符号化 3、结构的规范化 4、字集的标准化,一、诗体流变 风雅颂既亡 一变而为离骚 再变而为西汉五言 三变而为歌行杂体 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经 四言 偶句 押韵,,,楚辞·诗歌形式的第二次大变革 七言 第四字用“兮”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三字尾 节奏 汉赋骈pián偶化 对仗 “铺采摛chī文” 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茂树荫蔚,芳草被堤兰茝发色,晔晔猗猗若摛锦布绣,烛耀乎其陂鸟则玄鹤白鹭,黄鹄鵁鹳,鸧鸹鸨鶂,凫鷖鸿雁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五言诗 成于汉代 《咏史》东汉·班固成熟标志 汉代五言诗多存于《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七言古诗 起源早,成熟晚 后汉 张衡《四愁诗》 曹丕《燕歌行》 上四下三为主形 继承两字一顿的模式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12/77,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的近体是唐代的“今体” 律诗的特点: 1、八句四联(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的对仗都有规定,二、诗词格律常识,近体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律诗的八行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律诗的平仄: 简单地讲,就是说在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在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使平声和仄声在诗句中变换使用,从而造成音律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 粘”的含义: “粘”是指两联之间,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 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粘”,为诗家大忌对”的含义: “对”是指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对立,如果出句在一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在同一位置上必须要用仄声字,即,平对仄,仄对平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对”,为诗家大忌 对仗的含义: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两两相对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求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17/77,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工对、邻队、宽对、流水对、 借对 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准的对句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 天文 时令 地理 宫室 服饰 器用 植物 动物 人伦 人事 形体,邻对:邻近的事类相对 天文对时令 地理对宫室 颜色对方位 同义词对联绵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宽对: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借对:一词两意,诗中用甲意,借用乙意与另一词对仗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又叫“假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别》 流水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合掌”:出句与对句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诗家大忌.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雷同:对仗方式相同(修辞方式相同) 心胸如宇宙,怀抱时苍穹.,三 楹联常识,楹联:又叫对子、对联、楹帖、 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 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楹联使用的场合: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楹联的起源与发展,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3)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中国第一副楹联: 根据《宋史.西蜀孟 氏》记载,是后蜀 之主孟昶所撰: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yù lǜ shēn shū] 郁垒 神荼 在古音中读作[shēn shū yù lǜ],也可读作[shén tú yù lěi],但历朝历代的发音不同,正确读法已无从考证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詹鄞鑫教授称,为了统一,我们现在可读文字本身发音[shén tú yù lěi],按应用范围楹联的分类:可以分为十类 1、春联(含节日联) 2、 门联(含行业联) 3、堂联 4、贺联 5、挽联 6、赠联 7、自勉联 8、行业联 9、言志联 10、名胜古迹联,(二)楹联的分类,1、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楹联,是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2、门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的楹联,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楹联,,,3、堂联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或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如徐霞客自题“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4、贺联: 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5、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6、赠联 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 自我勉励之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8、行业联 不同行业贴与大门或店内之用 欲知千古事,熟读五车书 ——书店 虽是毫发生意,确实顶上功夫 ——理发店 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 9、言志联 道出志向,励志之用 发愤 识遍天下字, 立志 读尽人间书!,32/77,10、名胜古迹联 悬挂或雕刻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地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如河南汤阴岳王家庙联 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 凛凛正气 悠悠苍天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三)楹联的特点 基础要求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对联通常可是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 八言 九言 十言 几十言,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三)楹联的特点 形式上:成双成对 语意上:既对又联 对: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联:两者相互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 (1)写景状物 景物的空间状态:远近 上下 前后 大小 景物的时间状态:朝暮 昼夜 冬春 今昔 动静 声色 常变,十里松杉围古寺 百重云水绕青山 ——九龙青山禅院联 (2)记人叙事 上下联各有分工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台湾郑成功祠联,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除外 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

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谐讽联,,对不住,39/77,节奏相同,楹联的上联和下联,节奏要求一致 二 三节拍,不雨 山常润,无云 水自阴,杭州西湖孤山寺联,2、平仄相合 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3、词性相对 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词性相当,拳 打 南 山 猛 虎 脚 踢 北 海 蛟 龙,名,动,名,形,名,方 位 名 词,孙 行 者,名,动,虚,祖冲之 (胡适之),种类相当 天 风 海 新 日,,,,,,地 雪 山 旧 月,千 南 庆 枝 月 山 北 贺 头 白,,,,,,万 西 恭 花 风 水 东 喜 丛 清,4、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直写竖贴 自右而左 由上而下,5、张挂规则,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岁月峥嵘须奋斗,年华潇洒莫蹉跎,6、对联的横批,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楹联的题目,也是楹联的中心。

A、楹联写意,横额题名 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楹联画龙,横额点睛 通常是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 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西湖平湖秋月亭联的书写形式,把莫水 白最凭 酒辜面 频好栏 对负风 秋是看 琼天来 老红云 楼心 蓼影 玉月 花波 宇到 梳光,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彭玉麟:西湖平湖秋月联,第三节 旅游诗词名篇选读,从考试的角度看, 需从以下4个部分入手: 1.篇章名称 2.作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