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成性测评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 形成性测评的目标、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一、 发展性评价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国际教育评价的研究热点和基本走向,也是我国新课程所倡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其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回归教育评价作为价值判断所固有的诊断、导向发展和管理功能,实现教育评价的增值探索与传统的学生评价相比,发展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即进行纵向比较,与学生自己的过去比较,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发挥评价对学生个体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2.突出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让教师、学生、同伴、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既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3.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采用质性的评价方法,运用课堂观察、谈话、提问、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学生的进步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
4.主张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提倡用积极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相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发展性评价观在本质上是秉持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之间互动建构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及方法体系考评内容要从认知领域转变到涵盖学习结果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领域上来 教育目标是广泛的、丰富的,但却具有整体性课业考评要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全面落实教育目标,注重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要努力实现从表征性分数机制到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转变,贯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表征性分数机制向来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的和决策的依据,把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行为,抽象概括成一个考试分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历程用一个笼统的考试分数加以表达 实质性内容机制则从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相结合出发,强化课业考评的教育与发展功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两个维度,采用多种教育评价技术,对学生的课业进展情况作出负责任的实质性的评价实质性课业考评内容机制,它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的特点:(1)强调教育目标的整体性与广泛性。
2)重视对课程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在给学生评级或评分的同时,更提倡使用言简意赅的词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描述性评价,必要时,还及时向学生提出改进学习的指导与建议3)实质性课业考评强化教育性功能,淡化区分与选拔功能,减小课业考评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4)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重视用多元方法对学生的课业发展进行评估,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重视对学生在高级心智能力以及复杂而重要的技能技巧的评价 (5)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共性要求的统一 不过,建立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并不以取消考试、取消客观测验以及实行等级分制为本质特征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走进误区中华民族向来崇尚读书和考试,过去在“应试教育”倾向下,考试和教学关系异化,学生不堪重负但我们的教育传统和制度再也不能宽松到“考不考,一样好;学不学,都升学”的地步,以至轻易、盲目地让学生度过义务教育阶段而不论他们学习努力与否 总之,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学习观为基础构建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与过去的“考试、分数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一考定终身”相比较,更加科学,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本质特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物理课程标准已对发展性评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理解和接受发展性评价的同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二、对形成性测评的研究(一)形成性评价的涵义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领域,开展形成性、诊断性评价是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有效措施围绕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已受到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视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Scriven)在开发课程研究中提出来的,并由布卢姆(Bloom)将其引入教学领域,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学者对总结性评价效度问题的批判,特别是对评估采取终极测验和考试形式局限性的批判,出现了早期的“形成性评价”早期的形成性评价是为了区别教师采用考试以及终极测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估,它也叫做“不断总结性评价”到了2O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评估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意识到了评估的多用途性,形成性评价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此时学者们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提高教学的课堂评估对于形成性评价内涵的理解,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测试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进程,提高质量”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国外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用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 Bell,B & Cowie,B.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Science Education[J]. Science Education,2001,85(5):536-553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界定并不相同,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即强调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是一种过程的评价同时,它注重改善教学环节,而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反馈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师生的教与学二)国外最新研究进展1.贝弗利贝尔和布朗恩科伊的研究贝弗利贝尔和布朗恩科伊(Beverley Bell&Bronwen Cowie)通过大量的实例研究,在1996年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学习,获取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过程”他们把形成性评价分为预设式形成性评价和交互式形成性评价两类1.预设式形成性评价预设式形成性评价通常的步骤包括收集信息、解释信息、采取措施,描述这一过程的理论模型如图l所示。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学生对所学具体课程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事先计划好课堂中的具体活动2.交互式形成性评价交互式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这种交往过程往往是没有准备的、教师和学生即时发生的一种活动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步骤包括教师注意、教师认识、教师响应,描述这一过程的理论模型如图2这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学生科学知识、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情况3.两者的联系预设式形成性评价与交互式形成性评价的联系主要由评价目的所引发,如图3所示当教师利用预设式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时,他们很可能会改变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他们可能会采取交互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形成性评价目的的转换,两者便可以联系起来二)约翰普莱尔和芭芭拉克劳苏阿尔的研究约翰普莱尔和芭芭拉克劳苏阿尔(John Pryor & Barbara Crossouard)通过在教育机构11年的实验观察,建构了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反馈活动,比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哪方面掌握情况较好等他们把形成性评价分为集中式形成性评价与开放式形成性评价两类。
1.集中式形成性评价它源于教师试图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知道、理解或预习过相应的知识通常情况下,教师采用封闭式或半开放式的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时候,教师是知道正确答案的;之后,他才能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因此,这类形成性评价适用于个人、小组和全班2.开放式形成性评价这类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帮助建构学生所知道、理解或可以操作的知识 在这类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这被学生理解为一种“辅助性”的问题,而不是“测试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和反馈也是一种探索性的、提倡性的,这种反馈更关心学生的想法以及思维过程;同时,这种开放式形成性评价并不仅仅是教师独自实施的,学生也可以操作,比如学生的自我评估以及同龄人之间的评估3.集中式形成评价与开放式形成性评价的区别如表4-1-1所示,我们通过对这两类形成性评价进行整理,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集中式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重视结果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所进行的准备是精确的、有计划的,同时,反馈的形式是通过封闭性问题或半开放性问题实现的,这些问题都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是一种认可性、判断性的评价过程;而开放式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重视过程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所进行的准备可以是精确的,也可以是灵活的,同时,反馈的形式是采取一种开放性问题来实现,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是一个探索性、启发性的评价过程。
表4-1-1 集中式与开放式形成性评价的区别分类集中式形成性评价开放式形成性评价目的发现学生是否知道、理解或提前预习了知识 发现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特征1.教师要精确地准备、计划好,有目的地执行2.通过正确答案来检验3.问题是封闭性或半开放性的,由教师提问或进行测验 4.主要是将学生答案和正确答案进行对比,从而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5.是一种认可性质的、判断性质的评价或对问题的反馈 6.反馈强调学生的表现和完成情况7.形成性评价的标准有些和总结性评价所用的是相同的 8.学生是形成性评价的参与者9.从课程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和课程之间的互动lO.既符合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又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1.设计教学的方式是线性的 12.通常是由教师完成的1.教师灵活或精确地计划,学生可以共同完成2.答案是开放性的3.问题是开放性的,由教师提问,学生把问题看成是“辅助性”的而不是测试性的4.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作答情况来获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情况5.是一种探索性的、提倡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将来要学知识的学习6.强调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7.评价用的标准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8.学生既是形成性评价的参与者也是实施者9.既从课程又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互动l0.符合社会文化教学观点,意识到了评估的重要性11.设计教学的方式是多维的12.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张跃,王晶莹.试论基于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教学管理,2011.5)三、形成性测评的目标、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由上可知,形成性评价提倡把评价融于每个教学活动。
这种融合需要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除了纸笔测试,还可以是随堂检测提问、学习工作单,教师直接观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小组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成性评价所关注的已经不仅是利用各种手段得到的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证据,也不仅是为了验证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有效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试图将考评的重点放在作为人的学生的身上,与学和教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形成性测评的目标2002年,英国的考评改革小组(ARG)提出了“为了学习的考评”的定义:为了学习的考评是学习者和他们的教师为了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where),应走到哪里(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