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人口素质,第9~10页,一、读图分析,读“2000 年中国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城乡分布”图,完成以下作业:,( 1 ) 2000 年,我国6 岁及以上人口中,城镇地区占_______%,说明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________(填“高”或“低”)38,乡村,低,( 2 ) 2000 年,我国研究生中,城镇人口占________%;大学本科生中乡村人口________% ; 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口,农村中的比例约占________% 说明我国城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农村地区98,3,75,高于,关系: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来自城镇的人口比例就越高,出现了城市居民学历高,农村农民学历低的现象 原因:首先是我国教育投资不平衡,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大,农村教育薄弱导致的;其次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贫穷造成少年儿童辍学,子女教育不重视,特别是对女性少年儿童的教育存在偏见,影响当地居民教育程度与人口素质的提高 3 )分析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城乡分布的关系,并解释原因二、简答,1 .简述我国人口素质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并提出解决措施。
城乡差异表现在:城市、城镇的人口素质高于乡村地区 地区差异表现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高于内陆地区、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措施是:加强对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对这些地区实行免费教育,加强这些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优秀师资到欠发达地区支教2 .有人说,只要把中国西部的经济搞上去,那里的人口素质就自然提高了,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这种看法不正确 原因:经济发达与否虽然与人口素质高低有关,但要提高人口素质,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口投资如果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素质就不会随经济发展成正比提高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石油大国靠石油产业发展经济,人均GDP 已跻身世界前列,但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就是很好的例子3 .从上世纪7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是上海的生育高峰,根据育龄推算再过20 年左右又将出现一次生育高峰,请探讨生育高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上海每隔20 余年的人口间歇性变化,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生育高峰期内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紧张,随着时间推移,教育资源不足,出现读书难,升学难;20 年后又出现工作难,就业难。
社会就业岗位紧缺,竞争加剧,严重的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进人老年后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又趋于严重,导致青壮年负担加重,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冲击而在生育低谷期,又会导致大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劳动力不足等社会问题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这种人口的不稳定增长会持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严重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