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妇张氏妇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卷二十二卷二十二清代清代 蒲松龄蒲松龄聊斋故事聊斋故事原文原文凡大兵所至1,其害甚于盗贼:盖盗贼人犹得而仇之,兵则人所不敢仇也其少异于盗者,特不敢轻于杀人耳甲寅岁,三藩作反2,南征之士,养马兖郡3,鸡犬庐舍一空,妇女皆被淫污时遭霪雨,田中潴水为湖4,民无所匿,遂乘桴入高粱丛中5兵知之,裸体乘马,入水搜淫,鲜有遗脱惟张氏妇不伏,公然在家有厨舍一所,夜与夫掘坎深数尺,积茅焉;覆以薄6,加席其上,若可寝处自炊灶下有兵至,则出门应给之二蒙古兵强与淫7妇曰:“此等事,岂可对人行者!”其一微笑,啁嗻而出8妇与入室,指席使先登薄折,兵陷妇又另取席及薄覆其上,故立坎边,以诱来者少间,其一复入闻坎中号,不知何处妇以手笑招之日:“在此处兵踏席,又陷妇乃益投以薪,掷火其中火大炽,屋焚妇乃呼救火既熄,燔尸焦臭9人问之,妇曰:“两猪恐害于兵,故纳坎中耳由此离村数里,于大道旁并无树木处,携女红往坐烈日中村去郡远,兵来率乘马,顷刻数至笑语啁嗻,虽多不解,大约调弄之语然去道不远,无一物可以蔽身,辄去,数日无患一日,一兵至,甚无耻,就烈日中欲淫妇妇含笑不甚拒隐以针刺其马,马辄喷嘶,兵遂絷马股际10,然后拥妇。
妇出巨锥猛刺马项,马负痛奔骇缰系股不得脱,曳驰数十里,同伍始代捉之首躯不知处,缰上一股,俨然在焉异史氏曰:“巧计六出11,不失身于悍兵贤哉妇乎,慧而能贞12!”注释注释1大兵:指清乓2甲寅:当指康熙十二年(1674)三藩:清初封明降将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吴三桂为平西王,称三藩后逐渐成为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削藩,三藩先后反清,后被清军平定3兖郡:充州府,今山东省兖州市4潴(zh朱)水:积水5桴(f扶):小筏子6薄:苇箔7蒙古兵:也指清兵清代兵制以满洲八旗为主体蒙古人归附者,编为蒙古八旗8啁嗻(zhozh招遮):鸟鸣声,形容番语9燔(fn凡):焚烧10絷马股际:把马拴在大腿上11巧计六出:汉陈平曾六度出奇计,以胜强敌见史记陈丞相世家此谓张氏妇屡用巧计12慧而能贞:聪明机智而能保其贞操译文译文凡是过大队士兵的时候,灾难比盗贼还厉害因为盗贼人们还可以治他;兵,人们可不敢得罪兵不同于盗贼的一点,只是不敢随便杀人而已甲寅年,三藩造反去南方平叛的军队,在兖州府歇马休养,抢掠财物,奸污妇女正赶上连阴天,田里积水成湖,老百姓没处跑,便跳墙躲到高粱地里兵知道了,光着身子骑马进水找妇女奸污,很少有幸免的。
只有张氏妇不怕,硬是不离家家里有间不大的房,夜里同丈夫把那里挖出一个深坑,坑底竖上尖尖的竹矛,坑口盖上秫秸箔,箔上再铺上席,像睡觉的地铺张氏妇从容地在灶房做饭来了兵,就出门给点吃的这时,有两个蒙古兵蛮横地要奸污她,她说:“这号事哪能当着人干?你两个人,难道叫一个看着吗?”其中一个微笑着,咕哝着,招呼她出去她和那兵进了那间屋,指指席叫他先上去结果箔被压断,兵就陷进了坑里她又另找出箔和席盖上,故意站在门边引诱一会儿,另一个兵进来了,听见有人嚎叫,不知是哪里妇人笑着向他招手说:“这儿这儿!”这个兵踏上席也掉进去了妇人就往坑里扔柴禾,又扔进火点着,火大起来,连屋子都烧了,妇人才喊人救火火灭以后,尸体的焦臭味弥漫开来,人们问是什么味儿,她说:“我那两口猪怕叫兵给抢了去,藏在地窖里烧死了此后,张氏妇又拿上针线活儿,找离村几里路连棵树也没有的大路旁边,在烈日下坐着村子离城远,来的兵差不多都是骑着马,一会儿过好几拨兵士们怪腔怪调地笑,虽然听不大懂,但妇人知道是调戏自己的下流话但因为紧靠大路,没有遮身的东西,常常是调笑两句就过去了这样,几天没事这一天,来了一个兵这兵极无耻,大毒日头下就要强奸她她笑笑,也不拒绝,只是偷偷地用针刺他的马。
马连嘶带跳,兵就把马缰拴在自己腿上,然后去抱住妇人妇人忽然拿绱鞋的锥子狠刺马脖子,马痛得狂奔起来缰绳又一下子解不开,拖着兵跑了几十里,才被别的兵拦住这位兵的头和身子不知哪去了,缰绳上的一条腿还很完整2异史氏说:“汉代陈平六度出奇计战胜强敌,而这位妇女用奇计制伏强暴做恶的兵卒,保住贞操真称得上是位贤良妇女张氏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小说收录在聊斋志异中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张氏妇节选自聊斋志异,讲述了张氏妇六出奇计,避免失身于悍兵的故事赏析赏析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THANK YOU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