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杀危险程度量表—教师观察评量表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9页
文档ID:96072416
自杀危险程度量表—教师观察评量表_第1页
1/9

自杀危险程度量表—教师观察评量表本数据摘自教育部编「校园自我伤害防治处理手册」1.他想活下去的意愿有多高?㳝0.很想活下去 㳝1.不太想活了 㳝2.完全不想活了2.他有想过要自杀吗?㳝0.没有想过 㳝1.有一点想自杀的念头 㳝2.非常想自杀3.他想自杀的想法持续多久?㳝0.很短暂,只是一闪即逝的念头 㳝1.偶而出现自杀想法㳝2.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4.他经常想要自杀吗?㳝0.很少,偶而会想 㳝1.时断时续的 㳝2.几乎天天想5. 他有自杀的计划吗?㳝0.模糊、没有特定的计划 㳝1.有些特定计划㳝2.有完整的想法,订出何时、何地及自杀计划6.如果要自杀,他会采用何种方式?㳝0.服药丸或割腕 㳝1.药物、酒精、一氧化碳、或撞车等 㳝2.手枪、上吊、或跳楼等7.他准备了自杀工具吗?㳝0.没有 㳝1.很容易找到自杀工具 㳝2.手边即有自杀工具8.如果要自杀,他打算在何时自杀?㳝0.未来非特定时间 㳝1.几小时内 㳝2.马上9.如果他自杀,获救的机会有多高?㳝0.大多数时候身边都有人可以施以援助 㳝1.如果求救会有人来㳝2.没有人可援助10.他有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想要自杀?㳝0.曾经很明白的告诉别人。

㳝1.曾经暗示过别人他有自杀意图㳝2.刻意隐瞒自杀意图11.他是否做了身后安排(例如:写遗书、将心爱物品送人或丢弃、将财产全部用光、与亲友见最后一面、做临终的告别)?㳝0.没有 㳝1.想过如何安排或已着手安排,仍未完成㳝2.已完成身后安排12.他曾经用何种方式自杀过吗?㳝0.没有,或曾有一次以服药丸或割腕方式自杀㳝1. 有二次或二次以上以服药丸或割腕方式自杀;或者曾有一次以药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车等方式自杀㳝2. 有二次或二次以上以药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车等方式自杀;或者曾有一次以手枪、上吊或跳楼等方式自杀13.如果他曾想过自杀,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这么做?13-1.他对生命充满热爱㳝0.经常如此 㳝1.偶而如此 㳝2.从不如此13-2. 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未来会比较快乐㳝0.经常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从不这么想13-3.他若死亡会对家庭朋友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不愿他们承受这种痛苦㳝0.经常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从不这么想14.在他的想法里,「死」是怎么一回事?14-1.死后不会复活㳝0.经常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从不这么想。

14-2.死后会到较坏的地方去㳝0.经常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从不这么想14-3.死亡不能解决问题㳝0.经常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从不这么想14-4.人死后会复活㳝0.从不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经常这么想14-5.死后会到较好的地方去㳝0.从不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经常这么想14-6.死亡是一件愉快的事㳝0.从不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经常这么想14-7.死后可以上天堂或极乐世界㳝0.从不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经常这么想14-8.死亡只是暂时的分离㳝0.从不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经常这么想14-9.死亡只是生病的症状㳝0.从不这么想 㳝1.偶而这么想 㳝2.经常这么想15.最近是否有亲人或要好的朋友死亡或离他而去?㳝0.没有 㳝1.有,那使他觉得有一点难过㳝2.有,那使他觉得非常难过,对他影响很大16.最近,他的生活中有没有特别重大的事件?例如:转学、搬家、与好友决裂、家中有新成员加入、家中成员长期离家、家中成员争吵的很厉害、遗失宠物、离开父亲或母亲超过一星期、情感上之重要人物有严重疾病(或住院、死亡)、违反校规被记过、被同学围殴或取笑、做了一些不敢告诉别人的事。

㳝0.没有 㳝1.有,尚能应付 㳝2.有,感到非常困扰、焦虑、悲伤、或痛苦17.他的父母是否有不当的管教态度(例如:殴打、侮辱或无故责骂他等)?㳝0.没有 㳝1.偶而如此 㳝2.经常如此18.他的父母是否曾经对他性侵犯?㳝0.没有 㳝1.偶而如此 㳝2.经常如此19.他的日常作息是否正常?㳝0.可以维持一般正常生活㳝1.有些日常活动停止,饮食、睡眠及课业受到影响㳝2. 作息混乱,日常生活广泛受到影响20.最近他的课业成绩如何?㳝0.跟以往差不多 㳝1.有一点退步 㳝2.大幅滑落21.他有喝酒的习惯吗?㳝0.没有 㳝1.一星期内有两、三次 㳝2.几乎天天喝酒22.他有嗑药的习惯吗?㳝0.没有 㳝1.一星期内有两、三次 㳝2.几乎天天嗑药23.他有抽烟的习惯吗?㳝0.没有 㳝1.偶而抽抽 㳝2.几乎每天抽24.他与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关系如何?㳝0.有几个要好的朋友,有需要时他们一定会帮忙㳝1.有几个朋友,不是很亲近㳝2.没有朋友25.他与家人的关系如何?㳝0.很好,与家人很亲近,有事都会跟家人说㳝1.还好㳝2.很不好,家人都不理他、放弃他、讨厌他,或常与家人起冲突。

26.他的健康状况如何?㳝0.没有特别的健康问题㳝1.有反应性、突发性、短暂的精神或生理疾病㳝2.有慢性的、逐渐衰退性的疾病或急性的大病「自杀危险程度量表」使用手册一、量表使用目的「自杀危险程度量表」的目的旨在筛选出具有自杀危险性的学生,使老师能够提高敏感度,早做预防此份量表并不是判断学生是否真的会去自杀,或是具有自杀企图,而是评估该学生是否已达到怀疑他可能具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的危险性因此借着此份量表的筛选,早点过滤出目前正处于身心不利状态的学生,而后再借着晤谈及观察,分析其自杀危险性,以能发挥自杀防治的效果二、量表编制 本量表题目内容主要是根据过去有关自杀危机衡鉴内容而来,问卷内容包括死亡意念(例如:我有自杀念头)、死亡动机(例如:我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脱我目前无法忍受的处境)、过去的自杀行为(例如:「我是否曾经发生过自杀行为」)、自杀计划(例如:「我是否想过用任何工具来伤害自己」)与临终安排(例如:「我是否准备写下遗书或立下遗言」)等,评量方式依自杀危险程度的高、中、低而编制三、量表的信、效度  经由因素分析的结果,「自杀危险程度量表」在国、高中样本中,均可取出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杀意念与安排」、「先前自杀企图」及「自杀动机」,其总解释量在国中为55.2%,在高中部分为50.7%。

  本量表之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值在国中部份为.93(n=15670),在高中部分为.90(n=9997)「自杀意念与安排」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值在国中部份为.91,在高中部分为.86;「先前自杀企图」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值在国中部份为.89,在高中部分为.88;「自杀动机」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值在国中部份为.83,在高中部分为.80此种结果显示本量表具有不错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本量表的再测信度方面,于国中生部分的相关值为0.88,而高中生部分的相关值为0.90,显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稳定度四、施测方式、时间及注意事项  本量表的施测可采用个人施测或团体施测,施测的时间为5分钟至10分钟左右如果某位学生在此量表的填答,漏答了3题以上,请施测者对此学生做简短的了解,就其漏答的原因加以澄清,而后判断此位学生在本量表的填答是否可用,或是鼓励该学生填完未完成的部分五、本量表分数的计算及解释  本量表共有24题,计算方式采总和计分,亦即将24题的分数加总,总分得出之后,可参考表1-2、表1-3的平均数、标准差及表1-4、表1-5的原始分数和百分等级对照表,依学生的年级、性别,得出某位学生的得分百分等级。

  本量表参考Cull与Gill(1982)的概念,将自杀危险程度,分成四个等级:若该学生的得分百分等级位于75或75以上者,其自杀危险程度属重度,百分等级介于50-74者,其自杀危险程度属中度,百分等级介于25-49者,其自杀危险程度属轻度,百分等级位于24或24以下者,则不列入筛选考虑根据这些等级,本量表建议如果某位学生的得分是在中度的严重度以上,就得注意,需评估其自杀危险性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教师观察评量表量尺内容一、忧郁与孤独「忧郁与孤独」分量尺测量的内容设计有:情绪方面、行为方面、想法方面以下是有关此分量尺的题项:(一)情绪方面:1.这孩子是否情绪低落郁闷2.这孩子是否变得不安,无法静下来3.这孩子是否感到非常的寂寞、孤独二)行为方面:1.这孩子是否会哭泣或想哭泣2.这孩子是否会无缘无故地觉得身体疲劳3.这孩子是否不想做他以前常做的事4.这孩子是否变得犹豫不决5.这孩子是否头脑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清楚 (三)认知方面:1.这孩子是否觉得将来没有希望2.这孩子是否觉得他的烦恼无人可以倾诉 3.这孩子是否觉得别人对他冷淡或排斥4.这孩子是否觉得无助、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5.这孩子是否觉得自己很渺小、很不重要。

二、攻击与违纪在此分量尺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情绪变化、攻击行为、违反校规这分量尺的题项如下:(一)情绪变化:1.这孩子是否脾气暴躁2.这孩子是否情绪变化大 3.这孩子是否没有内疚感或责任感4.这孩子是否善妒或多疑二)攻击行为:1.这孩子是否常与别人顶嘴2.这孩子是否常打架3.这孩子是否喜欢骂人和说脏话4.这孩子是否喜欢嘲笑或欺侮人5.这孩子是否会破坏别人或自己的东西6.这孩子是否爱说谎或欺骗别人三)违反校规:1.这孩子是否曾逃学、逃家2.这孩子是否在学校不守规矩、喜欢干扰别的同学或破坏教室秩序 三、行为改变与意外事件此分量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请假-旷课、行为变化、意外事件题目内容如下:(一)请假、旷课:1.这孩子是否较常旷课2.这孩子是否怕上学3.这孩子是否请假过多4.这孩子是否想要休学5.这孩子是否经常生病或感到身体不舒服二)行为变化:1.这孩子是否较好动2.这孩子是否变得较安静 (三)意外事件:1.这孩子是否经常发生意外事故2.这孩子是否经常生病或感到身体不舒服四、自残与自杀此分量尺的内容计有两部分:表达自杀念头、伤害自己的行为以下是此分量尺的题项:(一)表达自杀的念头:1.这孩子是否在作文或游戏中表现出想死的念头。

2.这孩子是否曾想过要自杀3.这孩子是否曾讨论自杀的方法二)伤害自己的行为:1.这孩子是否有伤害自己的行为 2.这孩子是否曾使用酒精、药物或安非他命等具伤害性的物质3.这孩子是否曾表示要以伤害自己的方法对某人或家人报复在自残或自杀行为观察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若学生出现上述自杀或伤害自己的行为时,老师们需格外的注意并随时的陪伴之学生不一定会直接表达想死的念头,然而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