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食官制度 篇一: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工商食官”按三国时韦昭解释是:“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工,”可比之于今天的国企;“商”可比之于今天的国营公司所有员工由国家发工资养活;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国家支配内容就这么简单商王朝设有“工官”管理手工业者及其生产,有一定的编制生产以族为单位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商末周初关于“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的记载对此有详细论述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什么意思? 庶民,在这里指拥有自己土地的农夫,他们靠自己种地为生 工商,在当时是由国家运营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国营企业,这种被称为“百工”的阶层,为国家效劳和工作,并有国家发放的工资领 那就相当于一个安慰剂,它本身基本上就是毫无作用的,但是它会起到暗示作用。
有这样一个事实:大约1/3的人群很容易接受暗示,这样的人在好的暗示下会产生好的生理反应;另有1/3的人群对暗示几乎毫无反应,还有1/3处于中间所以,即便是安慰剂(医学上做“双盲”测试时常用淀粉做成药片状充当安慰剂,以便对照观察)对有些人也是有些效果的所谓能量环就是安慰剂!关键看你自己是否是易受暗示者,若真是,你还不如自己多给自己一些好的暗示 篇二: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高一历史必修2 第一课 1.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夏商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汉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 —— 耜耕阶段 ——铁犁牛耕 影响: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 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1) 性质: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 (2) 特点:土地归国王所有。
授田这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 买卖和转让需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 (3) 瓦解原因:①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②战国时期实行变法和改革(直 接原因) 第二课 1. 小农经济 形成时间:战国时期 形成原因:随着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 本原因) 特点:①以家庭生产为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男耕女织 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产品;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意义: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2. 精耕细作 时间:战国时期——明清时期 成就:①耕地面积的扩大;②复种指数的提高;③ 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耕作方面:西汉耧犁、唐代(江东地区)曲辕犁、宋元 改进曲辕犁 灌溉方面:战国后兴修水利工程;发明翻车、筒车),提高土 地的生产率 意义:①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 平②发达的农业生产,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 第三课 (1) 夏、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手工业 商、周实行“工商食官” 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 时间:封建社会 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 (3) 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瓷器的国家,商代已有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元代青花瓷 明代彩瓷 (4)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其他:唐代在世界上首先创建水密仓商代青铜演练技术相当纯熟,铸造 精美青铜器,战国、秦汉时期更甚,春秋时期已能冶炼生铁 第四课 1. (1)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 (2) ① 商代后期,作为交换媒介物的货币已广泛流通;②政府控制绝大部 分手工业品的生产,从而也控制商品的经营,形成“工商食官”制度 民营商业的崛起 (3) 春秋战国时期: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冲破“工商食官” 制度的束缚而逐步走向繁荣;②民营商业迅速崛起,涌现出许多商人 商品经济 一、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 业产品大量涌入市场 二、 ①唐代:农村定期的草市和墟市日益曾多,出现最早的兑汇(唐代 后期)——飞钱②北宋: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子③宋代:彻底打破坊市制度,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有夜市、日市和早市④元朝: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盛,元大都 商贾云集,是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三、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 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 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 营 商帮 背景:明代中期,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含义: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一个个地域性的商 人集团——商帮,以徽商和晋商最为著名 第五课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 时间:明朝中期以后地区:江南地区(苏州和杭州), 资本主义的萌芽,在 广东罗定的冶铁业和佛山的铸铁业、浙江石门的榨油业中也已出现 原因: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停工了物质基础;②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明代已具备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的实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发展: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发展缓慢的原因:①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②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二、“重农抑商”政策 时间:明清时期 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清朝)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原因:①农业能提供生存的基本保障,而工商业却无法提供;②稳定赋税收入,保证财力;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便于加强控制,利于社会稳定。
目的:①保护小农经济,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直接目的);②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积极作用(影响):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影响):②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的后果: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 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六课 一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表现:(1)“耕”与“织”出现分离趋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这种情况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最早,后来逐步加剧,并向内地扩展 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②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③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二 洋务运动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重重困扰 目的:①主张学习和利用西方“长技”来强兵富国,以挽救危局,简称:“师夷长技以制夷” 。
②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①创建军事工业,以“自强”为口号,1861年,曾国潘建立安庆内军械所; ②创建新式海军:相继建立起福建、南洋、北洋三支海军; ③创建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产生的时间:19世纪;地点是:海地区 代表企业: 第七课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①随着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不断深入,民族工商界人士“实业救国”的热情空前高涨②;清王朝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走向解体 短暂春天 (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