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讲坛》2007年第23期总第159期《园林文化》第4期山花野鸟(园林花语)花语是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示人的某种感情或愿望它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逐渐形成而为大众所公认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与文字运用中也形成了不少花语如:树中的银杏,代表古老文明,称为国树花中的牡丹,代表繁荣富强,称为国花草中的兰花,代表正气所宗,称为国香等一、祈福避邪的神物在远古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植物神灵早就出现在神话中的昆仑山和蓬莱仙岛上:“珠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1、建木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树崇拜”类型,有的认为树木是“精灵住所”,树上有神的使者 《淮南子墬形》:“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古人想像太阳象飞翔的鸟,“西”为太阳栖息在扶桑树上的大鸟巢,可让“众帝援之上下”的天梯“建木”作为土地之神的“社树”,又成为本土本族的保护神、社稷神 2、被神化的植物很多,略举数种:[1]、石榴、葫芦• 石榴又名安石榴史载石榴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安石带回,故称安石榴• 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典中却记载早在西汉以前在中国即有石榴 • 石榴集圣果、忘忧、繁荣、多子和爱情等吉祥意义于一身。
• 石榴果常被安排在莲花座上,两侧配以比作圣树和圣花的棕榈和莲花的枝叶藏传佛教信徒认为红石榴为其七宝之一《陀罗尼经》上说,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两头涂酪蜜,一咒一烧尽千八遍,一切灾难悉皆除灭 鬼子母神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哺育多达500个孩子但她杀人儿子,以自啖食据说是佛祖度鬼子母向善,让她不要再吃人,但恐其一时戒不了吃人肉的瘾,于是赐予她石榴作为代替,因为石榴味道酸甜,与人肉颇有相似之处 • 潘岳的《安石榴赋》中:“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南北朝开始,人们喜欢“榴开百子”的吉祥含义,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 葫芦是远古人类生存、救生的重要工具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人类遭受了一场大洪水,据说是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掏空了葫芦躲了进去,在水面上漂浮,得以活命• 葫芦为母性象征,含有新生、母爱等涵义葫芦多子,有子孙满堂的寓意由葫芦及其蔓带组成的装饰图案可以象征家族的绵延无穷,因为蔓与万同音,蔓带与万代谐音,寓意子子孙孙,万代长春吉祥涵义,用于落地罩、门把、铺地等地方 [2]、桃• 中国神话中说桃树是追日的夸父的手杖化成的《山海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邓林即桃林)”• 《春秋运斗枢》又说:“玉衡星散为桃”• 《太平御览》引《典术》上说:“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厌邪气• 桃制百鬼,鬼畏桃木古人多用桃木制做种中厌胜避邪用品如:桃印、桃符、桃剑、桃人等 • 五代后蜀时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春联,端午节,门上插桃枝,亦是桃可避邪气的习俗观念 桃果有“仙桃”、“寿桃”之美称源自神话西王母瑶池所植的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吃了可增寿六百岁的传说 [3]、松柏• 松—• 《花镜》云:“松为百木之长,……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麟,叶细如马鬃,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宋代王安石在《字说》说:“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史载秦始皇巡游泰山,风雨骤至,在大松下避雨,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称此树为“五大夫松”《幼学故事琼林》云:“竹称君子,松号大夫”,语亦由此来松耐寒耐旱,阴处枯石缝中可生,冬夏常青,凌霜不凋,可傲霜雪松能长寿不老,民俗祝寿词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 在书画中常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以示吉祥• 在书画、器具、装饰中常有“松柏同春”、“松菊延年”、“仙壶集庆”(松枝、水仙、梅花、灵芝等集束瓶中)。
松是广泛被视为吉祥的树种 柏—• 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不同流合污,坚贞有节,地位高洁王安石在《字说》中云:“柏犹伯也,故字从白”松为“公”,柏为“伯”,在“公侯伯子男”五爵中,伯列第三位,柏也比作“位列三公”• 《风俗通》载:魍魅喜食死人肝脑,惧于虎、柏故阴宅陵墓多植柏立石虎民间习俗也喜用柏木“避邪” • 在民俗观念中,柏的谐音“百”是极数,极言其多其全,诸事以百盖其全部:• 百事、百鸟、百川等故吉祥图案常见有:柏与“如意”图物合为“百事如意”,柏与桔子合成“百事大吉”(桔、吉音近) [4]、桂花、玉兰桂花—• 传说月中有桂树,下有一人名吴刚,为汉时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伐月中桂,桂高五百丈,斫之,斧伐随合月亮遂有桂月、桂宫、桂窟、桂魄、桂轮等别称,令清雅的桂花平添了几分仙气 • 唐人称科举考试及第为折桂,所谓“人心高下月中桂” • 折桂之典,源于晋武帝时应举对策最优的卻诜,他说:“我举贤良对策,是天下第一,犹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旧称子孙仕途昌达,尊荣显贵为“兰桂齐芳”• 园林书房外植桂,往往亦有望子折桂之意• 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生五个儿子,相继成材大臣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
《三字经》也录史实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桂音谐“贵”,有荣华富贵之意有的习俗,新妇戴桂花,香且“贵”• 桂与莲籽合图,为“连生贵子”;桂与寿桃合图为“贵寿无极”等等桂有吉祥寓意,源自谐音 玉兰—• 于早春先叶开花,又名望春花玉兰冰清玉洁之质,素净莹润之容,绝不受淄尘所垢,诗人常为之颂咏,人们亦以它作为美好品质的寄托• 在装饰上又常因谐音借喻为玉堂(华贵门第的雅称),组合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如玉堂富贵,便是以玉兰、海棠、牡丹来象征的[5]、槐树• “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春秋元命苞》云:“树槐听讼其下”戏曲《天仙配》也有槐荫树下判定婚事,后又送子槐下的情节• 《抱朴子》云:“此物至补脑,早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名医别录》云:“服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槐树益人,绿化常用,亦为风水布置所不可少 • 《花镜》云:“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是公相的象征槐花、槐木都呈黄色,种子圆形,均有高贵之象•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 三公即太正大臣、左大臣和右大臣因称三公为三槐,称三公家为槐门 • “东种桃柳(益马)、西种栀榆、南种梅枣(益牛)、北种柰杏”。
• 又“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前(旁)朴后榉等• 《相宅经纂》卷4有“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之说3、禁忌• 门前植大树、院子正中栽植大树,树为木,门中有树,为“闲”;院中心植树为“困”• 庭院植松柏:东晋张湛,撰有《列子注》等喜欢在斋前亲手种植松柏,袁山松出游时则喜欢叫侍从们唱挽歌由于世人常在殡葬时种松柏、唱挽歌,所以当时的人们就说张湛“屋下陈尸”,说袁山松“道上行殡” • 桑—干宝的《搜神记》:家中只有父女二人,父远征,女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父杀马后,暴皮于庭,女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皮忽卷女而去,栖于树,女化为蚕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 二、寄寓情感的载体• 采菊东篱下,栽梦入花心,人的情感化作自然的魂灵而获得了生命即使纤纤萝蔓、细细苔花,也情意绵绵清张潮《幽梦影》曰:•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1、国花• 世界各个国家、民族乃至各城市,都有自己钟爱的国花、市花,人们与花的对话,自有其独特的语言,花的自然生态习性、颜色、花数与不同的人群撞击出来的情感火花有所不同,花代表着民族的情感、精神。
• 日本—在平安时代以后,以樱花为国花,樱花花瓣小而相同,单朵樱花微不足道,千万朵樱花则绚烂一片,热烈,花期虽短,疯狂、果断、物哀• 一片片小小细细的粉红、洁白、嫩绿,叠加在一起,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开放了自己,似云如霞,一夜间占满了全部春光,很快,又像雪花般飘飘而逝 • 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 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 ,是就死之道荷兰—郁金香• 在荷兰的传统故事里,有一则故事叙述着,一位同时被三位骑士追求的美丽少女,最后变成了花神郁金香• 红、白、黄、褐、紫红等,郁金香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艳丽色彩这不就是博爱的精神吗?• 法国—香根鸢尾(金百合花)• 法国人浪漫,取体现自由乐观和光明磊落的香根鸢尾(金百合花)为国花;• 保加利亚—玫瑰• 保加利亚,以玫瑰为国花,玫瑰绚丽、芬芳、雅洁,象征勤劳、智能和爱大自然,应用不屈和坚忍不拔• 墨西哥取来自神话的仙人掌为国花• 美国,用山楂花……中国----牡丹、梅花• 中国在1911年前,视牡丹为国花,爱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是和平、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 1919年后,傲霜斗雪的梅花又成为国花,“梅格”象征着气节,成为中华民族的魂魄,梅花五瓣,又象征着“五福”• 《本草纲目》称:“群芳中以牡丹为第一,故世谓‘花王’。
唐诗有“翠雾红云护短墙,豪华端称作花王”唐徐夤赞“万万花中第一流”,唐时王公贵族以观赏牡丹为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牡丹花姿美,花大色艳,富丽堂皇,雍容大度,欧阳修赞“天下真花独牡丹”,故有“富贵花”之号长期以来,牡丹成为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曾以之为国花,颐和园有“国花台”• 牡丹与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富贵长春”;牡丹与海棠象征“光耀门庭”;牡丹与桃表示“长寿、富贵和荣誉”;牡丹与水仙是“神仙富贵”的隐语;牡丹与松树、寿石又是“富贵、荣誉与长寿”的象征;牡丹还常与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象征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所开的花 • 梅花生性耐寒,天孕花蕾于隆冬寒风之中,率万木之先开花于冬末,“一树独先天下春”,所以是春的信使• 古有寄梅送春的典故,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 曰:‘折梅使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梅花,“铁杆虬枝绣古苔,群芳谱里百花魁”,兼具松柏之质与兰竺之姿,“既竺兰蕙而易株兮,复异乎松柏之不华”(朱熹《梅花赋》),梅花姿秀雅,风韵迷人,品格高尚节操凝重,“梅花百株高士宅”,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傲骨嶙峋、贞姿劲质,又象征着坚韧和气节。
• 梅花有“花魁”之誉,风姿绰约,尤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 范成大《梅谱后序》云:“梅以韵盛,以格高,故以斜横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极赏“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颇得梅的幽独闲静之趣和欹曲之美,成为网师园“竹外一枝轩”的立意 2、“三教”共赏之竹• 竹,秀逸有神韵,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 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 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与佛教• 竹子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翠竹,尽为法身”:如节与节之间的空心,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 竹与道教• 陶宏景认为在园内北宇植竹可使子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