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统计学基础,一、统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二、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按照一定频率定性或定量地检测稳定样品中某种或某些成分,并将测定值标在符合一定统计学规律的控制图上,运用设定的判断限或控制规则对控制图上的测定值(也称控制值)进行评估,以此推测同批次患者标本的检测质量是否在控三、与质量控制相关的统计学概念,(一)总体和样本 (二)变量与资料 (三)误差 (四)频率与概率,,,四、统计质量控制的历史和进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 1950年Levey-Jennings将生产过程的统计控制引入临床实验室,形成了临床检验的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QC) Henry和Segalove在1952年发展了改良的方法用稳定的参考材料做重复检测,将各个检测值直接点在质控图上 70年代,Westgard等人提出了许多质量控制规则,发展了系统化的统计质量控制理论 90年代,Westgard等人提出了新的质量控制方法设计工具即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
2l世纪,Westgard尝试将工业管理上最新提出的六西格玛(six sigma,6)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按照一定的频度连续测定稳定样品中的特定组分,并采用一系列方法进行分析,按照统计学规律推断和评价本批次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以此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及时发现并排除质量环节中的不满意因素一、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1基质与基质效应 2稳定性 3瓶间差及瓶装的量 4定值和非定值质控品 5分析物水平 6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二、质控图的选择和应用,(一)设定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 (二)标准差的建立 (三)由质控规则决定质控限 (四)更换质控物 (五)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数据 (六)质控方法的选择 (七)质控图的图形分析,,,,,用各个质控品测定值的“Z-分数”(Z-score)的方法来把各个质控品的测定结果绘制在同一个质控图上 某质控品的“Z-分数”是该质控品的质控测定值和其均值之差,除以该质控品的标准差: Z-分数(XimatXmat)Smat, Westgard质控图 Z-分数图,,,三、常用质量控制规则,(一)常用质控规则的符号和含义 (二)Levey-Jennings质控规则 (三)Westgard质控多规则 (四)修改后的多规则质控方法,,,常规质控规则,质控规则是解释质控数据和判断质控状态的标准。
以符号AL,表示,其中A是超过质控限(L)的质控测定值的个数,L是质控界限 当质控测定值不能满足某规则要求时,应判该批分析违背此规则四、失控后的处理,1失控处理的工作流程 2失控原因分析 3失控处理的常见措施与意义,,,,,五、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管理,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六、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1临床相关性分析 2与其他试验的相关性 3实验室内双份测定 4. 与患者以前试验结果的delta检查 5. 界限检查 6移动均值法,,,质控数据解释举例,,,,,,,,,,,,,,,,,,第四节 室间质量评价,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测定结果,并以此评价实验室对某类或某些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一、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类型 三、室间质量评价的样品和检测,,,四、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方法,(一)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的评价方式,偏倚评分方法,,,变异指数得分法评价成绩,当VI400时,VISVI我国的评分标准是:VIS80为优秀,VISl50为及格,当VIS200,表明结果中有临床上不能接受的误差存在。
二)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五、我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六、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提升检验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