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播学院专业设置 设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教学5个本科专业和汉语言文学1个专科专业本科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专科学制3年,实行学年学时制 汉语言文学专业:[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各类机构中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才 [2]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3]主要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等 广告学专业:[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和技能、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的专门人才[2]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3]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摄像与摄影、、广告经营与管理学、实用美术与平面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媒体研究等 新闻学专业:[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2]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3]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等 文秘教育专业:[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秘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文秘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在各类机构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专门人才[2]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3]主要课程:秘书学、文书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基础写作、秘书实务、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1]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师资;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涉外文秘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性专门人才 [2]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3]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 咸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创建于1978年,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教育三个专业设有分析数学、几何代数、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中学数学教学法、高等数学六个教研室并建有数学建模实验室、数学研究所、数学系资料室 1、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掌握数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数学发展的新成就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教师基本素质,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要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实变函数、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初等数学研究(五)学制与学分要求四年制本科,具有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是应市场需求在2003年开设的新专业,现有专门的实验室,可满足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需要本专业是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能在教育部门、科研部门、政府部门、金融系统、计算机软件公司、通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受到较扎实的数学思维训练和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研究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对国内外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军事训练标准 (四)主要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实变函数、高等代数、数值分析、概率统计、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数学摸型、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信息与编码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 :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和物理教育、应用电子技术2个专科专业。
本科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专科学制3年,实行学年学分制物理学专业:[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符合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本科层次的中学物理教师[2]主干学科:物理学 [3]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电子技术、物理教学论、物理实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信息科学论、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波传播、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实习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电子技术、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及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与处理、电磁场理论、自控原理、传感器、专业实习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符合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符合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培养具有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2]主干学科: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等 [3]主要课程:电气工程基础、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创办于1978年,是我校最早的系部之一设有化学(2001年设置)、应用化学(2003年设置)和材料化学(2006年设置)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与新材料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所,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6个教研室。
06年化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05年有机化学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04年分析化学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和化学工艺学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096人,其中本科生701人建院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2500余名化学专门人才2009年1月由原化学系升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专业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宽厚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新颖的教学观念,能独立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历史科学研究的高素质人才二、培养要求 1、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3、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4、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手段 5、具有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备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水平,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 7、熟悉教育法规,能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与历史学教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中学历史教学和基础教育管理遇到的一些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
三、主干学科 历史学四、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国际关系史、西方史学史、世界文化概论、中国人口史、史学概论、史源学、咸阳地方史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四年制本科学生至少应修满154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40个学分,实践环节14学分(教育实习8个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个学分)课堂教学中普通(公共)教育类必修课程33学分,教育理论与技能类课程9学分,综合教育类课程16学分;专业核心课与必修课58学分,专业限选课10学分,专业任选课14学分六、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学位七、就业方向 中学或高校、教育部门、国家机关、文博旅游部门等 八、考研方向 毕业生可参加历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也可参加其他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创新的现代产业理念和经营技能的新型文化管理人才,为国家文化资源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