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银大厦建筑分析,1,,香港中银大厦,香港的标志性建筑,,10/14/2018,贝聿铭简介,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地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地点建筑概况,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香港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中银大厦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于是贝律铭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称重的主干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大厦的稳固性交通,6~16层平面图,4层平面图,平面分析,,,,,26~31层平面图,25层平面图,,交通,51~66层平面图,,交通,,,,38~44层平面图,,,,,,,,,,剖面分析,立面分析,香港的中银大厦看似一柄青凛凛的、 “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利剑,,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厦的立面 ,匀以蓝 灰色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的450角的斜向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感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创意来源于竹子,中国古人有这么一句格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贝聿铭正是从中 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 ,汲取到这么一个美好的创 意 这与贝聿铭一贯强调的建筑艺术观相吻合的 主入口,立面细部,中银大厦强调结构胜于形状。
中银大厦成了东西方有所回应的建筑, 也 成为象征香港回归后的前景它必须是光明的, 成为象征香港回归后的前景一定要矮化香港其它殖民地色彩的象征不象香港一般的 惯常方式将建筑盖 满整个基地, 而用 心地在东西两侧规 划了庭园 庭园, 园中有 流水 、 瀑布 、 奇石 与树木 、 流水顺着 地势潺潺而下 为人挤楼拥的香港 创造了精致的室外 空间, 诚乃可贵之 举大厦东西侧庭院,轴测图,结构模型,结构分析,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 混凝土 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 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 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1. 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 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 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 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 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 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 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 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 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 还承 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 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 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 抗压和抗拉竖杆件 3. 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 抗压和抗拉竖杆 件 , 布置 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 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 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 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 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 4. 利用 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 , 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 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 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 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 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建筑与结构,在贝氏的设计中 , 结构技术 的含量一贯极高 以中银大 厦为例,无论是面阔54米的入口 十一层的空中接待大厅还是锥形逐渐向上收分的银行营业大厅, 都是借助结构的非 凡表现来达到撼人的艺术效果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制 严格的模数制,所有 的模数都基于装修,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 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式: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装修线对 齐,而与结构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这样一来, 建筑的图纸可以画得十分漂亮, 但结构的图 纸看起来却十分别扭 ,与结构总是差着 一个很小的距离。
为此 ,结构工程师不知要付出多几倍的工 作量10/14/2018,主要楼层功能,顶楼4层及底座的19层均为中银香港的写字楼 3楼为营业厅 17楼作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 43楼曾设有一个开放予公众参观的小型观景楼层,但需登记个人资料才可到达 顶层70楼的“七重厅”则是主要观景楼层,但需预约参观10/14/2018,空间功能与布局,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10/14/2018,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外部,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模数的应用,采用了非常精彩的 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 , 从而取 模数制 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尺寸 这个尺寸为 1150×575,是2/1的比例关系而建筑的基本轴网为6900, 层高为3450 ,它们分别为石材长宽的6倍建筑的门高为2300, 是 3450的2 / 3 , 为四块砖的高度,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 3450 的 为四块砖的高度 , 门高。
贝氏严格的模数制同样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 他根据不同的 功能需要, 灵活变换模数 6900×6900的基本柱网 , 是考虑 了办公空间的家具分隔,同时又是其结构体系——无梁楼盖 了办公空间的家具分隔 , 地下车库考虑并排停三辆车的布置方式 , 采用 7800×7800的柱网 车库正好位于中庭及54 米的大跨之下7800×7800 的柱网 车库正好位于中庭及 54 米的大跨之下 , 避免了两套柱网的矛盾卫生间以装修面砖作为模数,其尺寸为150×300卫生间所 有的线角都前后左右、上下交圈, 任何一道线延任何一个方 向转360度都可以回到原位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在吊顶的设 度都可以回到原位 向转 度都可以回到原位 装修效果非常完美 办公空间为 计中,采取两套模数主要空间为 1150×1150 ,575×575,两个 又正好是日光灯槽的尺寸 贝氏一直把模数制贯彻到节点大样中去在设计节点之前, 用统一的模 的方格, 先打好 575×575的方格 即所谓的“模数线” 数以不变应万变 数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这种2/ 1模数体系也给贝氏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带来 了麻烦方案中东南角的玻璃尖塔不是很好看, 显得不够挺 拔。
总之,贝氏的模数体系还是非常精彩的, 总之,贝氏的模数体系还是非常精彩的,用寿震华总建筑师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计算机辅助的应用,在贝氏建筑师事务所中,有一半以上的职员对电脑十 分精通,这就使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了 计算机辅助设计 可能从他们的图纸中,可以体会到电脑所起的关键 性作用 网络的使用: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国际互联网, 网络的使用,还 的使用 是各单位、事务所的局域网, 都为大规模的协作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办公效率大幅度提高, 带来的是 极高的设计质量,AutoCADR12的使用并算不上世界领先 , 但他们充分 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图纸大、小样合一, 不存在节点 大样与图纸对不上的问题图纸中大量使用“Xref. ( 外部引用 ) ” , Xref. 的应用常常使一张图的图层 多达二百多层,对于不熟悉的人应用起来困难很大 另外,象属性、纸空间、模型空间这些我们平时不太 使用的命令,在贝氏的图纸中也经常使到,确实带来 了不少方便风水之说,贝聿铭承认吸收了风水先生的一些说法, 在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 , 贝聿铭说这个水是源 ,是财源,所以水到下面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
贝聿铭可以充满诗意地把大楼比喻成充满希望的春笋,但在一些建筑师和客户眼里 ,大楼是一柄带有三角形尖刃的寒光四射的尖刀据说,大楼有些尖角是直指总督府邸的,总督卫奕 信说 “ 由于在许多人眼里,总督府代表,由于在许多人眼里 ,总督府代表 , 我们在那个尖角和总督府中心位置之间的直线上种 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柳树的形状 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柔和、圆润, 柔和、圆润,对大楼刀一般的尖利角度起了缓冲作 用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欢喜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欢喜 用柳树来以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用柳树来以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所以这个 都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