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地下室的采暖、通风设计规范 防空地下室的采暖、通风设计规范第一节 一般规定 1、防空地下室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必须确保战时防护要求,并应满足战时及平时的使用要求当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要求不一致时,应采取平战功能转换措施 2、防空地下室的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平时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战时应按防护单元分别设置独立系统 3、专供平时使用的时的进风口、排风口和排烟口、战时采取的防护密闭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中的有关规定 4、所有设备及材料的选用均满足防火、防潮及卫生要求,且便于安装和维修 5、医辽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人员掩蔽所的战时通风方式,应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各类工程的战时人员新风量应按表 5.1.5采用战时人员新风量标准m3/(P·h))表5.1.5 工程类别清洁通风 滤毒通风医疗救护工程15-20 3-5 专业队队员掩蔽所、一等人员掩蔽所 10-153-4 二等人员掩蔽所5-7 2-3 6、防空地下室平时人员新风量的确定,通风时不应小于30(m3/(P·h))空调时宜按表5.1.6采用平时人员空调新风量标准(m3/(P·h))表5.1.6 工程或房间类别 空调新风量 旅馆客房、会议室、医院病房>30 舞厅、文娱活动室 >25 一般办公室、餐厅、阅览室、图书馆 >20影剧院、商场(店)>15 注:过渡季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30m3/(P·h) 7、防空地下室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宜按表5.1.7采用。
战时清洁通风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温度计表5.1.7 工程或房间类别夏季 冬季 温度(℃)相对湿度(%) 温度(℃)相对湿度(%) 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手术室、急救室 <28 <75>20 >40病房 <30 <80 >16 >40柴油发电机房间 机房 人员直接操作<35 ---- 人员隔间操作<38 ---- 控制室<30<75-- 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人员掩蔽所自然温度及相对温度 8、防空地下室内平时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宜按表5.1.8采用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温度计表5.1.8工程或房间类别 夏季 冬季 温度(℃)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旅馆客房、会议室;办公室、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文娱室、病房、商场、影剧院 <28 <75 >16 >30舞厅 <26 <70>16>30 餐厅<28<80>16>30手术室急救室 <28 50-70>20 >30 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9、防空地下室平时排风房间的换气次数,宜按表5.1.9采用 平时排风各类房间换气次数(次/时)表5.1.9 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房间名称 换气次数贮水池、水泵房 2-3 冷饮、咖啡厅4-6污水泵房8-10 吸烟室 10-20水冲厕所 10-15 发电机房贮油间5-6汽车库6-10餐厅6-8盥洗间、浴室 3-5封闭蓄电池室2-3 注:贮水池、污水池按充满后空间中。
10、防空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的容许含量,应按表5.1.10采用 战时隔绝防护时间及CO2容许含量表5.1.10 工程类别 隔绝防护时间(h) CO2的容许含量(%)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 >6 <1.5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一等人员掩蔽所 >6<2.0 三等人员掩蔽所 >3 <2.5 11.防空地下室的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进行校核 τ= 10·V(C―C0)/ N·C1 (5.1.11) 式中:τ- 隔绝防护时间(h);V-防空地下室密闭区容积(m3) C-防空地下室室内CO2容许含量(%),应按表5.1.10采用; C0-隔绝防护前防空地下室室内CO2初始含量(%),及其值宜按表5.1.1 1采用; C1-每人呼出CO2量(1/ h),对掩蔽人员宜取消20;对工作人员宜取消20-25; N-隔绝防护时室内实际容纳人数 CO值选用表表5.1.11隔绝防护前的新风量(m3/(P·h)) CO(%)20-25 0.15-0.13 15-200.18-0.15 10-150.25-0.18 5-7 0.45-0.34 3-5 0.72-0.462-3 1.05-0.72 注:按新风量为2-3(m3/(P·h))对应的CO值计算出的隔绝防护时间,可低于表5.1.10 中的规定值。
12.防空地下室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有关条文执行 13.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必要的减振和消声措施送风、回风和排风系统均应采取消声措施 第二节 防护通风 1、防空地下室的进风系统,根据不同的通风方式应由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过滤吸收器、通风机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图5.2.1) 2、防空地下室的排风系统,根据不同情况应由消波设施、密闭阀门、自动排气阀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图5.2.2) 3、消波设施的选择,应根据抗力要求、清洁通风量以及防护通风设备的允许压力等因素确定当平时通风与战时通风合用消波设备时,应选用门式爆波活门 4、进、排风系统上的防护通风设备抗击波的允许压力值,不应小于表5.2.4的规定设备名称 允许压力(Mpa) 经过加固的油网粗过滤器 0.05 密闭阀门、离心式通风机、YF型自动排气阀门、柴油发电机自吸空气管 0.05 泡沫塑料过滤器0.04过滤吸收器、纸除尘器 0.03 非增压发电机排烟管等 0.03防爆超压排气活门0.03-0.60 5、设置在染毒区的时、排风管,应采用2-3mm厚的钢板焊接成型,风管应有0.5%的坡度,向室外。
6、穿过密闭墙的风管,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密闭措施 7、防爆超压排气活门宜直接安装在外墙上,代替抗力不大于0.3%Mpa的排风消波设施,其数量应根据滤毒通风时的排风量确定 8、自动排气阀门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8.1、数量应根据滤毒通风的排风量确定 8.2、与相邻的通风短管或密闭阀门应错开布置 8.3、不应设在密闭门的门扇上 9、滤毒通风时,防空地下室室内应保持30-50Pa的超压 10、滤毒通风设计中的防化要求应根据表5.2.10采用滤毒通风的防化要求表5.2.10工程类别 滤毒通风时 防沙林防维埃斯天数(d) 总防护剂量(mg·min/1) 时间(h) 透过系数(%)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一等人员掩蔽所>4 >20 >2 <0.003二等人员掩蔽所 >2 >10 >1 <0.005 11、战时主要出入口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二等人员掩蔽所应保证每30-40次;其它类型的防空地下室应保证每小时40-50次 12、防空地下室滤毒通风的新风量不仅应满足第5.1.5条的人员新风量要求,而且应满足第5.2.11条的防毒通道换气次数的要求 13、设有滤毒通风的防空地下室,应在口部值班室或风机室设测压装置。
该装置可由U形压差计或斜压差计、连接软管、阀门和通至室外的镀锌钢管组成图5.2.13) 14、仅供战时使用的防护通风设备,平时可暂不安装,但应有完整的施工设计图纸,在施工时将有关的预埋件等一次安装就位,并采取可靠的防锈蚀等保护措施 第三节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 防空地下室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并结合地面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种用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空地下室,其平面布置应保证气流通畅,并应避免死角和短路,减少风口和气流通路的阻力 2、 5级和6级防空地下室宜采用通风采光窗时行自然通风,通风采光窗宜在防空地下室外墙的两面分别设置 3、 机械通风的时风口、排风口、宜采用竖井分别设置在室外的不同方向进风口与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m进风口应设在空气流畅、清洁处、其风口下沿高出室外面不应小于0.5m 4、 平时使用的进排风竖井,宜与战时使用的时排风竖井合用 5、 防空地下室平时和战时合用一个通风系统时,应按平时和战时工况分别计算系统的新风量,并按下列规定选用通风和防护设备 5.1、 清洁通风管管径、粗过滤器、密闭阀门和通风机等设备的选择,按最大的计算新风量确定。
5.2、 门式防爆波活门按战时清洁通风的计算新风量选用 5.3、 过滤吸收器、滤毒风机、通风管及密闭门按战时滤毒通风的计算新风量选用 6、 防空地下室平时和战时分设通风系统时,应按平时和战时工况分别计算系统风量,并宜按下列规定选用通风和防护设备 6.1、 平时使用的通风管、通风机及其它设备,按平时工况的计算新风量选用 6.2、 防爆波活门、通风管、密闭阀门、通风机及其它设备,按战时清洁通风的计算新风量 选用 6.3、 过滤吸收器、滤毒风机,通风管及阀门,按战时滤毒通风的计算新风量选用 7、 通风机应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选用节能和低噪声产品战时电源无保证的防空地下室应采用电力、人力两用通风机 8、 通风管道宜采用建筑风道、镀锌钢板或符合卫生标准的不燃材料制做的风管 第四节 空气调节 1、 防空地下室采用一般通风不能满足温、湿度要求时,应进行空气调节设计 2、 空调房间的计算散湿量,应根据围护结构传热量、人体散热量、照明灯具散热量、设备散热量以及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等各项因素确定 3、 空调房间的计算散湿量,应根据人体散湿量、围护结构散湿量、潮湿表面和液面的散湿量、设备散湿量以及其它散湿量等各项因素确定。
4、 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应包括消除空调房间的计算得热量所需的冷负荷、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风管等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5、 空调系统的湿负荷,应包括空调房间的湿负荷与新风湿负荷 6、 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的平均散湿量,根据实际情况可取0.5/(h·m2)---1.0/(h·m2)由室内人员造成的人为量散湿量(不含人体散湿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全天在内部工作、生活(如医院、病房等)的人为散热量,可取30g/(P·h) 7、围护结构传热量应根据埋深不同,按不稳定传热计算 7.1、 对于埋深(指顶板底面至室外地面距离)小于6m的(浅埋)防空地下室,宜按附录E计算 7.2、 对于埋深大于、等于6m的(深埋)防空地下室,宜按附录F计算 8、 冷负荷和服务半径较小的空气调节系统,宜选用整体式空调机组,并对其风量、风压、冷量等进行校核 9、全年使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9.1、冬、夏季在保证最小新风量的条件下,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