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 (1)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57MB
约41页
文档ID:64109795
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 (1)_第1页
1/41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深度不超过200米,大洋边缘,水深超过5000米的狭长海低凹地,大洋底的主体部分,面积广大,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一般位于大洋中部,绵延很长,即海底山脉也叫大洋中脊,四、海底地形,海陆变迁——,板块构造学说,(1)基本理论,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①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内又分为若干小板块,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②板块移动彼此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构造图,,,板块碰撞,陆陆 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高大山脉,,,,海洋、洋脊,大洋块 张裂,,大陆板块张裂,裂谷,板块张裂,(2)板块的运动,,,板块相对移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大洋板块俯冲带附近常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向上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 东亚岛弧链; 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等等,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__,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__,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_______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 质岩的形成___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___,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___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___,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___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融会贯通】,老,新,喷出岩,侵入岩,小,大,小,大,晚,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技巧,(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周围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周围岩石形成时代如下图),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根据岩石的相互关系,图中a、b、c、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为( ),A.a—b—c—d—e B.c—b—d—e—a C.c—d—e—a—b D.d—e—a—b—c,C,根据图中岩层的分布状况判断各岩层的新老关系:图中首先形成的岩层是b,然后a岩层侵入到b岩层中,并在两者的交界地带形成变质岩e;随后d岩层又侵入到a岩层中;最后地壳下降,在其上形成c岩层。

2012山东卷文综第9题),9.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D,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例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3.对图中不同岩层的形成早晚,判断错误的是( ) A.③形成早于① B.②形成早于① C.⑤形成晚于③ D.④形成晚于③,①③均为沉积岩,形成越早,位置越靠下;②为岩浆岩,其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⑤为岩浆岩,因在①中也有分布,所以其形成不可能早于③;③为石灰岩,其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大理岩④B,【例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4.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 ) A.①—天然气 B.②—有色金属C.③—石油 D.④—大理石,从①处岩层的弯曲形状可以看出该地是一个向斜,不会存在天然气矿床。

A,【例5】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 ) A.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B.石灰岩、页岩、砾岩、玄武岩、花岗岩 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D.砾岩、花岗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C,【例5】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 ) A.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B.石灰岩、页岩、砾岩、玄武岩、花岗岩 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D.砾岩、花岗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C,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新,故岩层的新老排列为:石灰岩、页岩、砾岩;又从图中可以看出,砾岩内无侵入岩,故花岗岩和玄武岩形成的年代更早例5】读下图,完成(1)~(2)题2)M岩石为( ) A.花岗岩 B.煤炭 C.板岩 D.大理岩,D,M岩石在花岗岩与石灰岩之间,是由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例1】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 1~2题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 A.2次 B.3次 C.4次 D.5次,B,地震是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图中岩层中有a、b、c三条断层带,故地质历史上应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

2.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A.c断层早于②地层 B.b断层早于④地层 C.a断层早于b断层 D.c断层早于b断层,图中c断层发生得最早,受其影响只有最早形成的①②两地层发生断裂错位,故c断层发生于①②两层地层形成之后;其后发生了b断层,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层都发生了错位,b断层应发生在④地层形成之后;最后发生的a断层,使整个区域的所有地层都发生了断裂错位,故a断层最晚发生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D,,D,第(1)题,1、2、3、4、5分别为河口三角洲、背斜、向斜、断块山地和角峰,结合成因和其地理意义可以判断出D项正确例3】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B.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C.5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 D.4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2为背斜成山,,B,解析 第(2)题,河流源头受冰川融水补给且注入海洋,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陆地内循环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 A.图中火山喷发形成沉积岩 B.图中河流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陆地内循环 C.5山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带 D.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受到洪水威胁,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根据水循环的概念,河流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也参与内陆循环;5处山麓不能确定为热带,因此自然带也不一定是热带雨林;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冲积平原与山坡的过渡地带。

例4】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C,13.下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表示下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解析 因岩层未倒置且辛、己、戊、丙依次由下到上,所以这四个岩层由老到新依次是辛>己>戊>丙丁为侵入岩且包裹着一些丙层岩石的碎块,即丁侵入了丙,丁的形成年代晚于丙庚为侵入岩且侵入了丁,判断庚形成的年代晚于丁乙岩层与其下岩层有着明显的不平整的界面,说明乙岩层是在其下方岩层遭受了外力侵蚀后才形成的,推断出乙形成年代晚于其下方的岩层甲在最上面,最后形成 答案 D,【例7】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C,【例7】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C,【例7】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3)①类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B,(2009·北京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1.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D,第1题,图中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2.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第2题,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断层右侧显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B,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A,第3题,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第1题,图中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第2题,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断层右侧显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第3题,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 1.D 2.B 3.A,读图,根据要求完成4~5题4.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由图可知该地为褶皱构造,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庐山是断层上升岩块形成,该地无断层,地质较稳定,但以山地地形为主,工程建设应注意保护植被C,(读图,根据要求完成4~5题5.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由图可知该地为褶皱构造,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庐山是断层上升岩块形成,该地无断层,地质较稳定,但以山地地形为主,工程建设应注意保护植被。

B,第二部分:规范答题,规范答题,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 (2)列出“模板” (3)仔细“筛选” (4)酝酿“语言” (5)书写答案[走进高考]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 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在哪里---内力、外力?---鹅卵石从哪里来?怎样来?----为何在此堆积,,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 (1)分析图中河谷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4分),岩层断裂下陷(2分),流水沉积作用(2分),内力、外力?----哪种内力、外力?---如何形成?----依据分数,酝酿“语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