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皮带输送机技术要求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50KB
约7页
文档ID:32000479
皮带输送机技术要求_第1页
1/7

皮带输送机技术要求一、输送带(占成本大约 25%):1、输送带由增强材料(带芯)、芯层材料(贴胶)、覆盖胶、边胶组成①、增强材料(带芯):是输送带承载的关键,它决定了输送带的拉伸强度,能吸收物料对输送带的冲击②、芯层材料(贴胶):使增强材料织物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合强度,防止使用过程中带芯出现分层③、覆盖胶:具有保护增强材料、传递动力、输送物料、吸收物料的冲击、抵抗磨损④、边胶:保护增强材料不受介质侵蚀,吸收来自输送带侧的挤压力,防止带芯出现分层的现象2、输送带按覆盖层性能分:普通输送带、耐热输送带、阻燃输送带、耐磨输送带、防撕裂输送带、耐寒输送带3、普通输送带按被输送物料的磨损性和冲击性分为三种,其代号分别为 H、D、L,H___强划裂工作条件;D___强磨损工作条件;L___一般工作条件①、H 型:用于输送密度在 2.5t/m3以下的常温、非腐蚀性大块物料②、D 型:用于输送密度在 2.5t/m3以下的常温、非腐蚀性中、小块物料③、L 型:用于输送密度小、磨损性小的常温、非腐蚀性粉状物料4、输送带按增强材料的品种分:钢丝绳芯输送带、织物芯输送带、钢网输送带,其中织物芯输送带又分棉帆布输送带 CC、尼龙输送带 NN、聚酯输送带 EP、玻纤输送带 GG、整芯输送带。

5、输送带按加工方式外形分:整芯输送带、叠层输送带、环形输送带、挡边带、花纹输送带6、叠层式输送带带芯由天然纤维向合成纤维方向发展,由多层向少层方向发展,由低强度、低模量向高强度、高模量方向发展,棉帆布输送带 CC 在国外已基本淘汰,在国内也逐渐被尼龙、聚酯织物输送带所取代7、输送带按边胶加工不同分:包边带、切边带8、输送带连接的方法有机械连接法、冷胶连接法、热硫化连接法三种,其中机械连接法和冷胶连接法只适用于织物芯输送带,热硫化连接法适用于各种橡胶输送带①、机械连接法:具有操作简单,接头的时间短的优点,但是接头强度低,一般只有输送带强度的 40%~50%②、冷胶连接法:是以粘接胶为原料,将输送带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它具有接头强度高,运行无噪音,无震动,操作简单,时间短的优点,接头强度一般达到输送带强度的60%~70%③、热硫化连接法:是通过热硫化使输送带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它具有接头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特点,接头强度一般达到输送带强度的 80%~90%,但接头的时间较长9、输送带热硫化连接要求:①、皮带硫化接头粘接阶梯长度≥250mm(带宽 B>500~600)②、皮带硫化粘接温度为 130~150℃。

③、皮带硫化加热时间为 30~45 分钟④、皮带硫化保温保压时间为 1 小时10、输送带应保存在干燥、阴暗的场所,理想温度为 10~20℃,不宜受阳光直接照射11、输送带制造后存放时间不能太长,应无龟裂、老化情况12、输送带要求成槽性好,同时拉伸的延伸率小13、输送带硫化接头不正或不直,会导致输送带跑偏14、输送带连接应平直,其直线度允许偏差≤25mm15、输送带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中心线距离允许偏差≤20mm16、输送带边缘与托辊侧辊子端缘的距离允许偏差≥30mm17、输送带带芯层数不能太多,需与滚筒直径大小配套,尼龙带带轮直径 D≥90S18、输送带对单滚筒包角为 210°~230°19、输送带表示方法: 输送带名称 带宽(mm)×布层数(上覆盖胶厚+下覆盖胶厚)×长度(m) ,如普通输送带 1000×6(4.5+1.5)×100二、托辊(占成本大约 35%):1、托辊按用途分:槽形托辊、平行托辊、调心托辊、缓冲托辊四种①、槽形托辊:采 用 30°槽 型 托 辊 其 布 置 间 距 不 得 大 于 1200mm, 每 10 组 槽形托 辊 ( 正常 间 距 布 置 ) 中 设 1 组 上 调 心 托 辊 ; 槽 形 托 辊 采 用 三 节 辊 式 的 托 辊 组 , B=800mm 时 , 直径 为 φ 89mm; B=1000mm 时 直 径 为 φ 108mm。

②、平行托辊:平行托辊用来支撑回空段输送带,一般为长托辊,B =800mm 时 , 直 径 为φ 89mm; B=1000mm 时 , 直 径 为 φ 108mm,其 布 置 间 距 不 得 大 于 3000mm,每 8 组 回 程 托 辊 中 ,设 1 组 下 调 心 托 辊 ③、调心托辊:调心托辊多用于固定式皮带输送机,用于调节输送带跑偏④、缓冲托辊:缓冲托辊装在皮带机装载处,用以缓和物料对输送带冲击,导料槽下的缓冲托辊布置间距≤600mm2、设备设计寿命为 10 年以上,设备连续安稳运行 12000 小时以上;托辊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使用寿命不低于 30000 小时,在寿命期内损坏率不得超过 10%托辊的实际阻力系数不大于 0.022(测试值) 3、托辊搬运时轻拿轻放,避免托辊轴轴向窜动,旋转阻力增大4、托辊常选 用 有 缝 钢 管 和 冲 压 轴 承 座 ,冲 压 轴 承 座 与 托 辊 辊 体 间 采 用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保 护 焊焊 接 ,托辊的筒体厚度需均匀一致5、托辊筒体需耐磨,可采用外面包裹汽车轮胎橡胶或聚乙稀托辊6、托辊密封采用迷宫式密封结构,避免轴承被粉尘或水污染,保护轴承。

7、托辊端面与吊耳间隙不能太小8、托辊的外圆圆柱度偏差过大,托辊不直(直线度超差),会导致输送带跑偏9、沿机架全长,托辊不应有高低起伏现象,相邻托辊高低不平≤2mm10、托辊横向中心线与输送带中心线垂直,误差不超过 2 度11、托辊两端轴承中心线同轴度≤0.5mm,旋转阻力≤1N12、托辊径向跳动量≤0.7mm,轴向窜动量为 0.5~0.7mm三、机架:1、机架分头架、尾架、中间架及支腿、拉紧装置架、驱动装置架等2、机架所 使 用 的 板 材 与 型 材 必 须 选 用 优 质 钢 材 , 并 经 过 钢 材 喷 丸 预 处 理 工 艺 处 理 3、机架制造和安装误差导致皮带输送机中心线与理论中心线出现偏差,会导致输送带跑偏4、机架刚度设计较差,或偷工减料,或材料不对,会导致输送带跑偏5、机架纵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允许偏差≤3mm6、机架纵向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在任意 25m 长度内≤5mm,但在输送机全长上机架对皮带中心线≤35mm7、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 2/10008、机架接头处的左、右错位偏差和标高偏差均≤1mm9、两边中间架的间距允许偏差≤±1.5mm;两边中间架标高差不大于间距的 2/1000。

10、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其两边机架对角线偏差≤±2mm11、机架横向水平度不大于宽度的 2/100;纵向水平度误差≤±10mm12、弯转段的托辊架间距为正常托辊架间距的 1/2~1/313、皮带输送机头 部 设 弹 簧 清 扫 器 , 尾 部 设 空 段 清 扫 器 ,清扫器与输送带的距离不大于2~3mm,并有足够的压力,接触长度应在 85%以上四、滚筒:1、滚筒按生产工艺不同有钢板焊接结构和铸钢结构,但常采 用 钢板焊 接 结 构 2、滚筒表面有光面、包胶、铸胶三种,驱动滚筒一般采用包胶滚筒,而改向滚筒多采用光面滚筒3、滚筒外圆柱度制造误差过大,使滚筒两头大小不一,导致输送带跑偏4、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轴线平行度误差过大,使皮带两边受力不均,使皮带跑偏5、滚筒长度比输送带宽 150~200mm,滚筒壁厚≥10mm6、滚筒宽度中心线与输送带中心线应重合,其允许偏差≤2mm7、滚筒轴线的水平度不超过 1mm/m8、滚筒中心线与输送带中心线的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 2/1000五、皮带张紧装置:1、皮带张紧有重锤张紧、螺旋张紧、液压张紧等三种2、张紧滚筒不但与输送带中心线垂直,而且需与重锤线垂直,否则会导致输送带跑偏。

六、驱动装置:1、皮带机驱动方式有开式驱动(电动机+减速机驱动)和闭式驱动(电动滚筒驱动)两种方式2、皮带机调速方式有变频调速、无极调速两种3、皮带输送机电机轴需与输送带中心线垂直,否则会导致输送带跑偏4、减速器高速轴设计强度不够,导致皮带机异常噪音5、减速器中心线与电机轴中心线应平行,其平行度允许误差在 0.5mm~1.5mm 范围内6、联轴器径向允许偏差≤0.05mm;端面跳动值允许偏差≤0.02mm七、制动器、逆止器:1、设置制动装置,以防止输送机在停止运转后,输送带在物料作用下使输送带逆转,常有电力液压制动器、带式逆止器八、导料槽:1、投料位置不正确,不能投在输送带中间,导致输送带跑偏2、减少物料的落料角度,降低投料速度,落料速度尽可能与带速一致,避免输送带跑偏3、导料槽不能与输送带接触,底部边缘与输送带应有一定间隙,向运动方向逐渐增大4、导料槽宽度为输送带宽度的 2/3 左右合适九、保护装置:1、配有输送带跑偏(行程开关)、打滑(通过检测输送带的速度变化)报警装置2、皮 带 机 两 侧 设 拉 绳 及 跑 偏 开 关 3、拉绳开关及跑偏开关都应设于皮带机两侧,所有保护元件均应随设备提供安装支架及连接件;拉绳开关应附带塑胶护套钢丝绳和安装固定环,各电气元件的防护等级均不低于IP54。

十、其它:1、皮带跑偏的 3 个常用基本规律, “跑紧不跑松” , “跑高不跑低” , “跑后不跑前” 十一、皮带输送机常见故障及处理:⑴、输送带跑偏:1、滚筒加工制造误差和安装偏差:①、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外圆圆柱度制造误差过大,使滚筒两头大小不一,皮带运行时受到一个侧向力,出现跑偏②、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中心线安装不平行,使皮带两边受力不均,产生一边紧、一边松,皮带发生扭曲变形,使得皮带向紧边一侧跑偏③、驱动滚筒或改向滚筒中心线与皮带输送机机架中心线不垂直,滚筒偏斜会使皮带跑偏变得越来越严重2、机架加工制造误差和安装偏差:①、由于皮带机机架制造和安装的误差会导致皮带机中心线与理论中心线出现较大偏差,使得滚筒和皮带安装出现偏差,造成皮带运行跑偏②、输送机机架设计刚度较差时,机架产生变形,特别是在较重载荷运行时,皮带发生跑偏3、皮带制造和接头的质量产生几何尺寸(不直、厚度不均)误差:①、皮带硫化接头接偏或不直会造成皮带两边张力大小不同,皮带会往张力大的一边跑偏②、皮带本身不直或皮带两边不平行或皮带宽度方向厚度相差较大,都会产生皮带跑偏现象③、皮带产生老化变形、边缘严重磨损,也会造成皮带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发生运行时跑偏。

4、托辊制造误差和安装偏差:①、托辊的外圆圆柱度偏差过大,托辊不直(直线度超差) ,转动不灵活等也会造成皮带跑偏②、托辊中心线安装与皮带中心线不垂直、托辊中心线安装不水平也会引起皮带跑偏5、皮带机张紧装置的安装误差以及输送带两侧张力调节不适当,也会引起皮带跑偏6、带式输送机来料方向、落料位置不适当,会对皮带跑偏产生影响7、设计时没有考虑采用纠偏装置或纠偏装置效果不佳⑵、输送带的同一部分产生跑偏:1、输送带接头连接不正,重新连接2、输送带边部磨损,吸湿后变形,随时修补损坏部位3、输送带带体弯曲,使用调心托辊校偏或切割弯曲部分重新连接⑶、输送带的在同一托辊附近发生跑偏:1、机架局部弯曲变形,将弯曲变形部分机架及时纠正2、托辊未调整好,调正托辊3、托辊粘附结块,消除粘附物4、托辊脱落,装好托辊,及时加油保养⑷、输送带在空载时跑偏:1、输送带成槽性差,则调换成槽性好的输送带2、输送带柔顺性不够,经调心托辊纠偏,仍无效时,则调换柔顺性好的输送带3、对输送带张力太小,增大预紧张力⑸、输送带在负载时跑偏:1、负载时物料偏一边(单边受料) ,调整卸料槽部位,使输送带中心受料2、与输送带宽度相比,物料直径过大,将物料破碎或改变输送带宽度。

⑹、输送带在机头或机尾跑偏:1、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中心线不平行,调整滚筒中心线,使之平行2、滚筒粘附块,消除滚筒上结块,检查清扫器是否有效⑺、输送带打滑:1、使用重锤张紧装置的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