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第十三章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一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述v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v某一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保证该地资源与生产的连续性、生态的完整性、文化的连续性、发展质量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者说旅游活动的强度va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业可持续发v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评价、监督及反馈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v重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维持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者的满意度非常必要社区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游 客旅 游 业社区居民、游客、旅游业构成的生物链vb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及应用的价值v持续地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v强调自然生态景观和“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景观v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的展示和保育v通过适度地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分流与引导,进行功能方向的景观生态式调控,促进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保护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v更多地鼓励价值取向,鼓励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享受,而不是追求利润更大化的价格导向,适度利用开发,以达到不使生态旅游环境受到毁坏性破坏,不危及生态旅游质量等,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v2 影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va 地域类型和产品类型:以自然保护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要比同样面积的一般娱乐公园、主题公园等旅游环境容量低。
v荒野5人/公顷、郊区国家公园15人/公顷,野餐和郊游300-600人/公顷,森林公园15人/公顷,垂钓5-30人/公顷,滑水5-15人/公顷,滑雪场100人/公顷,快艇5-10人/公顷,露营300人/公顷vb 地理区位:不同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有差异例如,海滨度假区,质量上乘的度假地一般标准是人均10m海滩,或1m长海滩地、海滩更换率每天人,荷兰、西班牙度假地标准分别是m、3m,热带度假地则达30mvc 时间节律:v一方面是一些生态旅游区旅游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v旅游流的时间变化,要考虑旅游高峰期旅游者的人数或活动强度,也要考虑淡季、平季的设备和设施的使用问题vd 管理技术:通过科学的规划并经科学的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就会有所改善如加拿大怀伊沼泽地野生动物避难处v他们把旅游者活动中心和停车场建在对野生生物没有影响的地带,在这里,旅游者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有关视听材料、旅游指南对沼泽地和野生生物全貌有所了解;同时允许少数自助旅游者或团队旅游者在保护区边缘地带参观;在旅游中心的近距离途中开通一列火车,专供旅游者目睹野生动物ve 社会文化环境:v旅游开发时间长的区域,由于居民已习惯旅游者的到来而使文化环境容量增大;旅游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域,旅游容量也增大;文化差异(包括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活观念等)大的地域,社会文化环境容量就小。
vf 经济环境:v当旅游地居民和政府的经济效益(等于收入减去漏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所容纳的旅游者人数vg 旅游用地:v一个区域内旅游用地面积越大,旅游活动的规模越大,居民用地越少,当居民用地面积缩小到一定极限,会导致当地居民(包括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的心理抗拒生活秩序被扰乱,导致紧张、焦虑与沮丧,降低了生活环境质量vh 旅客种群:v南欧人比北欧、北美,亚洲人比欧美人更能容忍高密度的拥挤和近距离的个人空间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环境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经济旅游环境生态旅游气氛环境天然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空间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生态旅游政治环境“天人合一”文化旅游环境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内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社区生态旅游气氛环境旅游者生态旅游气氛环境4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特征v综合性: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经济、气氛等系列若干个环境容量指标v反馈性:旅游活动过度或其导致生态旅游环境质量恶化,就会降低会损害生态旅游者兴趣,导致该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降低;反之v可变性:生铁旅游环境系统中某一或某几个或整个系列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容量发生变化,如水质污染、森林遭受病虫害或火灾。
v可控性:可变性、反馈性反映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人们认识并利用其规律,可以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调控v有限性:为达到生态旅游环境的良性循环,往往在运用中用其最佳容量,以使生态旅游环境既达到最佳利用,又不损害生态旅游资源v可良性:通过实地观测和调查研究得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经验值二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v1 经验量测法:va 自我体验法:调查者多为一名生态旅游者,在作生态旅游过程中来体验所需的最小空间,体现在不同旅游者密度情况下的感受,感受旅游者数量和活动强度对生态旅游环境的影响vb 调查统计法:在不同的生态旅游地域、社区、路段等,分别对不同的生态旅游者进行调查,了解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各方面的认知、感受与需求,并进行统计处理vc 航拍问卷法:以航拍来了解生态旅游者人数和分布状况,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生态旅游者的看法,比较分析后得出生态环境容量的经验值或者相关结论到最后取材阶段有可能是采用随即抽样法以及客观调查法来进行取样最后采取加权平均法得出的数据结论,但由于这种方法涉及人为因素在内而且所得出的数据不是精确数据,只能作为大概推算数据为主,确认时还是以保守计算为主 v2 理论推测法:va 单项推测法: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体系中某一方面的容量进行推测v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天然生态环境对于因生态旅游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消极影响(如游人对植物的践踏)的承受;天然生态环境对生态旅游者所产生的污染物能完全吸收和净化。
vF0为日生态容量,vSi为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g/日)vTi为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vPi为每位生态旅游者一天内产生女生的第i类污染物量nnF0=i=1Sii=1PiTi /v据调查,中国旅游者人均每天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粪便400g,生化需氧量 (BOD)40g,氨氮7g,悬浮固体60g,不居住游人产生垃圾500g(远足)生态旅游空间环境容量的量测:T =mnpi=1DiRi+CT为生态旅游空间环境容量,Di为第i种旅游景区容量,Di=Si,Si为第i种旅游景点容量,Ri为第i种景区内线路容量,m,n,p分别为景区、景点处数、景点内道路,系数i=1;C为非活动去接待旅游者容量v自然资源环境容量:v一些主要自然资源数量的限制程度,在较多生态旅游区,往往以水资源供应量为限制因素,如水资源环境容量W=总供水量(T)/人均用水量(We),总供水量即该地的供水能力,人均用水量包括住宿旅游者用水量和流动旅游者人均用水量两大部分面积法:C =AA0TT0C为环境容量;A为景区可游面积; A0每人最低空间标准;T为每日开放时间;T0为单人浏览时间vb 综合推测法v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各个方面做出综合推测,往往遵循最小因子限制律,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中最小的那一个分容量。
三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v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和超载的影响和破坏生态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间接侵害土壤容重土壤水土壤空气土壤养分直接机械损害吸收功能有机体道路小气候新生地被植物残存地被植物地被植物种群成分自然保护价值、景观价值a 生态旅游活动(饱和或超载)对植物-土壤的影响vb 造成生态旅游水体污染:vc 噪声导致旅游质量下降、生态质量下降v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和超载的调整va 协调好旅游供求关系,适当分流vb 淡季的休生养息与环境补给vc 轮流开放,分区恢复vd 人工治理受损环境,加快旅游环境恢复v3 疏载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va 造成疏载的原因: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色不突出;生态旅游地域的开发方式单一;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周期律的影响vb 疏载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吸引力大的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实现资源和环境价值,实施综合开发;重视旅游宣传促销,实施“引凤”工程;注意生态旅游产品更新换代,克服衰退现象;以“热”带“冷”,促进生态旅游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