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41第二章第二章 中小学生行为中小学生行为的调节与控制的调节与控制 本章结构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第二节 意志思考题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一、动机的概述二、动机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动机的概述(一)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e):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引起动机的条件:内在条件:指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即需要外在条件:是指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刺激,心理学中把这些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 采取什么样的活动3维持和调节功能 推动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4 动机还有强化功能(三)动机的分类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生理性动机源于个体自身的生理需要,如饥饿、口渴、性欲、睡眠等动机2)社会性动机源于社会性需要,以人的较高层次需要,如交往需要、自尊及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为基础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1)外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是追求活动之外的某种目标。
2)内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出自于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的动机的其他分类:对活动支配作用不同:主导动机、次要动机;学习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原始的先天性动机和、习得的后天性动机;动机作用持续时间长短:短期动机、长期动机;动机的意识水平: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动机内容的性质:高尚动机、卑劣动机二、动机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二)动机的驱力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四)成就动机理论(五)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六)动机的归因理论(七)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八)班杜拉的动机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对行为动机的探讨,最早起源于本能的概念本能:指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1919世纪世纪2020世纪初)世纪初)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理论主要源于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性本能理论: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力比多):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死的本能(萨纳托斯):仇恨、侵犯和自杀等精神层次理论:心理结构包含意识和无意识等不同的精神层次 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无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遵循“道德原则”主要方法: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自由联想: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释梦:在梦中一件事情被凝缩成别的事情,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说置换,梦者的愿望常以乔装打扮的形式来满足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首次提出:伍德沃斯 主要代表人:赫尔 赫尔理论:有机体为了降低某种内驱力状态,即降低一种不愉快的激起或唤起感,就会以某种方式做出特定的反应 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022/10/420赫尔分类: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性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联系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刺激)而言,这种情境伴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降低,结果就成了一种内驱力三)动机的强化理论代表人:斯金纳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行为主义的领袖行为主义的领袖 B.F.斯金纳(斯金纳(190419041990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主要类型: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增加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2022/10/424正强化:老师的表扬、肯定、奖学金负强化:处罚、批评、考试不及格理解“正”、“负”含义:呈现刺激“正”降低刺激(刺激消失)“负”2022/10/425正强化动物实验聪明的金鱼 美国旧金山一名男子饲养的一条2岁大的金鱼可谓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金鱼”。
这条聪明的金鱼名叫科密特,体长10厘米主人迪安花了整整2年时间训练它据迪安介绍,他是用了一种被称为“正强化”的方法训练科密特的,就是让被训练者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完成后能得到某种奖励这种训练方法和动物园、马戏团中训练动物表演的方式一样2022/10/4262022/10/427科密特投篮2022/10/428科密特踢足球2022/10/429科密特跳舞正强化对人行为的训练2022/10/430正强化的经典案例:例1:小榆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和聊天,甚至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有一天,她意外地把自己的一个简报拿来给老师欣赏,问老师觉得简报怎么样?“简报上既有丰富的文字,又有清晰的照片和图片资料,而且简报的主题非常鲜明,每一个字都写得认真、漂亮,老师觉得你做简报时花了很多工夫,我很想让全班同学都看看,欣赏一下你的作品!”这时,我意外地发现,小榆第一次在我面前展露了她灿烂的笑容之后,小榆经常会拿一些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渐渐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开启自己的心灵这时我们要注意,我们地赞美一定要具有建设性,而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夸耀上2022/10/431负强化校正孩子任性行为2022/10/432环境环境2022/10/43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当孩子哭闹、任性时,怎么办?大声训斥、恐吓、打骂不予理睬用负强化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2022/10/434应用负强化需谨慎2022/10/435“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批评讲究方式方法我的柔情你会懂有个男孩特别不喜欢写作业,妈妈怎么说都不听后来妈妈跟他说:“你不写作业,妈妈就会担心你基础打不好,以后考不上大学而妈妈老是担心你,就容易变老这个小男孩害怕自己年轻漂亮的妈妈变老,就天天乖乖写作业了兵法:以柔克刚分析:孩子是顽皮的,但富有爱心,就看家长会不会调动2022/10/436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一个淘气的男孩经常惹祸母亲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打他,但却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是母亲及时赶到,说服店主再给他一次机会回家后,男孩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一场“狂风暴雨”,谁知道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回自己房间当他无意中到厨房喝水,却发现母亲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满脸的忧伤和疲惫这一刻,他如遭雷击从此以后,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兵法:此时无声胜有声分析:关键时刻用沉默代替语言,实际上是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无言的谴责在这个沉默的空间里,孩子有了自我感受和思考空间,并且受到强烈刺激,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做所为,对父母的痛心和难过产生深切体会。
一旦他能站在父母的立场思考问题,许多冲突就可以迎刃而解2022/10/437让我以你为骄傲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兵法:化干戈为玉帛分析:当时如果换成是另一位老师,很可能是这样处理:对这个学生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开班会,教育同学们以此为鉴,不要跟他学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会觉得老师是故意要让他抬不起头,从而对老师产生厌恨心理 2022/10/438问题:下面的例子哪些是正强化、哪些是负强化?1.妈妈为了激励小明提高成绩,提出如果他期末考试进了全班前十名,就给他买他一直想要的电脑2.妈妈为了激励小明提高成绩,提出如果他期末考试进了全班前十名,就免去他每周末洗碗的任务2022/10/439强化物的安排方式(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
前者是指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后者指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前者指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后者指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强化理论的应用原则(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4)及时反馈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应以正强化为主,做到奖惩结合四)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默里(19381938)提出成就动机的概念,麦克莱伦和阿特金森等将这一概念修改麦克莱伦把人的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水平依赖于三个因素:成功诱因值(Ts):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 在某项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成就需要:主题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Ts)可表示为:Is成就动机实验:2022/10/444结果:成就动机适中,成绩最好 成就动机过高或过低,成绩下降四组被试:A组:5%的成功率 B组:25%的成功率 C组:50%的成功率 D组:75%的成功率2022/10/445套圈游戏:避免失败者选择的投掷距离要么离目标非常近,要么离目标非常远追求成功者则选择中等距离的目标进行投掷 个人成就动机分类:追求成功动机 避免失败动机 成就动机高:追求成功多于避免失败(四)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者喜欢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成就动机低:避免失败大于追求成功避免失败者喜欢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五)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代表人:奥苏伯尔2022/10/447奥苏伯尔(DPAusubel),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追随者。
在心理学和学习领域最大的贡献是发展研究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学习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022/10/448认知内驱力 定义:主要指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习过程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022/10/449自我提高内驱力 定义:指学生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