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寄生虫实验报告(共9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8MB
约9页
文档ID:243173998
寄生虫实验报告(共9页)_第1页
1/9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寄生虫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微丝蚴·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虫卵·卫氏并吸虫虫卵·日本血吸虫虫卵·结肠阿米巴滋养体··间日·绦虫卵的形态特征实验内容:观察各种虫卵及蚴虫及成虫形态特征实验结果:1.蛔虫卵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2.钩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56~76)um×(35~40)um,卵壳薄随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4~8个卵细胞,卵壳和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以可分裂为多个,成为桑椹期,甚至发育为幼虫期各种钩虫卵在光镜下不易区别3.蛲虫卵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但光镜下可见内外两层。

刚产出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4.鞭虫卵鞭虫成虫1.成虫活时虫体呈淡灰色,外形似马鞭,虫体体表覆以透明而有横纹的角皮虫体前3/5细如毛发口孔极小,具有2个半月形唇瓣在两唇间有一尖刀状口矛活动时可自口孔伸出烟管微细,前段肌质性,后段腺性,由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包绕虫体后2/5较粗,内有肠管及生殖器官等雄虫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卷曲,末端有一根交合刺,长2.5mm,外有鞘,鞘表面有小刺雌虫略大,长30~50mm,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阴门位于虫体粗大部前方的腹面,尾端直而钝圆,有肛门开口[1]2.虫卵纺锤形或橄榄形,长宽约为(50~54)μm × (22~23) μm 虫卵两段各有一透明塞状突起,成为透明栓[1]鞭虫卵5.微丝蚴 寄生于血液内的丝虫(Filaria)类的幼虫称为微丝蚴这种成虫主要寄生于淋巴结、淋巴管、心脏及大血管中,不常移动,并在该处产卵但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孵化出来的微丝蚴几为无色透明,可活泼地运动,在每天的一定时刻移动到末梢血管中微丝 出现于宿主皮下的微血管中时,进入吸血蚊的体内,成为被鞘幼虫而传播6.华支睾吸虫卵 , 华支睾吸虫 1、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肠支分为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汇合,末端为排泄囊为一略带弯曲的长袋,前端到达受精囊水平处,并向前端发出左右两支集合管,排泄孔开口于虫体末端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1/3,呈分支状两睾丸各发出1条输出管,向前约在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通储精囊,经入位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缺阴茎袋、阴茎和前列腺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个,浅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输卵管发自卵巢,其远端为卵模,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卵模之前为子宫,盘绕向前开口于生殖腔受精囊在睾丸与卵巢之间,呈椭圆形,与输卵管相通劳氏管位于受精囊旁,也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呈滤泡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 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2、虫卵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大小为27~35μm×12~20μm从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7.布氏姜片虫布氏姜片虫成虫长椭圆形、肥厚,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体表有体棘,为人体中最大的吸虫。

口吸盘近体前端,直径约0.5mm,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漏斗状,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咽和食管短,肠支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虫体末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阴茎袋呈长袋状卵巢具分支子宫盘曲在和腹吸盘之间缺受,有劳氏管卵黄腺颇发达,分布于虫体的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卵呈椭圆形,大小为130-140µm×80-85µm,淡黄色,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卵细胞一个,卵黄细胞约20-40个 8.卫氏并吸虫虫卵成虫雌雄同体,大小约1左右,体型卵圆、色泽棕红,与咖啡豆极为相似,两个状似叶的并列于虫体后三分之一处,因此分类于并殖科,口吸盘与腹吸盘约略等大,分别位于虫体前端和腹部中央肺吸虫的卵呈黄褐色,长度介于68至118、宽约39至67微米之间,具有厚壁,且因一端较平使得外观不对称,较大的一端则有清楚可见的卵盖 9.日本血吸虫虫卵小型个体,雄虫长12-24毫米,宽0.50-0.55毫米,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有一个,长圆形子宫颈长,其中含有50个以上的虫卵体呈紫色,属于扁形动物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雌雄虫经常抱在一起。

雌虫产卵于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如遇则侵入其体中,毛蚴在钉螺体内经过无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尾蚴尾蚴自螺体内逸出后,借尾部摆动,遇到人或易感染的动物而从皮肤钻入,引发感染其寄生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血吸虫病应积极预防,大力灭螺,以免感染10.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具有侵入机体、适应宿主免疫应答和表达致病因子的能力常见的影响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的因子有260 ku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阿米巴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这3种因子可很好地解释其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而且能帮助发现新的化学药物、提出新的诊断方法和制造新的260 ku凝集素能介导滋养体吸附于宿主结肠、中性粒细胞和等表面,滋养体与靶细胞吸附后,该凝集素就会对靶细胞产生溶解作用;阿米巴穿孔素是一组包含在滋养体胞质颗粒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滋养体在与靶细胞接触时或侵入组织时可注入穿孔素,使靶细胞形成损伤性离子通道,从而破坏细胞的结构培养基中的阿米巴并不分泌穿孔素,这也许就是体外培养阿米巴毒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虫体最丰富的蛋白酶,分子质量约30 ku,属于木瓜蛋白酶的大家族,它可使靶细胞溶解,或降解补体C3为C3a,从而抵抗补体介导的炎性反应。

虫体要侵入组织,需要适宜的有氧环境和抵抗补体作用的能力,当虫体侵入机体组织或进入循环后,破坏胞外间质和溶解宿主组织;当虫体接触到机体的补体系统时,虫体才会产生抗补体作用,同时吞噬细菌和红细胞,快速侵吞和杀伤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溶组织内阿米巴可以产生一种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该肽能抑制单核细胞、多形核的移动滋养体通过产生该抗炎症多肽,影响细胞因子分泌,限制炎症的发生,逃避宿主免疫11.间日疟原虫 12.绦虫卵虫卵的抵抗力也较强,绦虫又称钩绦虫,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带形科动物虫体白色带状,全2—4m,宽7—8mm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三部分头节圆球形、直径1mm头节前中央为顶突,其上有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小钩,顶突下面有四个吸盘,靠小钩和吸盘钩挂和吸附在寄主的壁上,通过体表吸收人体小肠内已消化的养料颈部纤细,有强的分裂能力,不断横裂产生节片节片可分未成熟、成熟及妊娠节片,成熟及妊娠节片中有发达的雌、雄生殖器官妊娠节片中含有数万粒受精卵节片每天由虫体末端逐节或逐段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每天排卵数可达几十万粒,此时受精卵已发育成,在、、等器官发育成囊尾蚴,囊壁被胃液消化,它的头节钻出来,附在人的小肠壁上,又发育为成虫。

  专心---专注---专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