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奇异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1.66KB
约30页
文档ID:277134183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_第1页
1/30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第2册炼铁专业1编写说明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及日产量2.2 平均作业率及休风率2.3 燃料比、焦比及煤比2.4 综合冶炼强度2.5 入炉干风量及高炉煤气发生量2.6 富氧2.7 热风温度2.8 鼓风湿度2.9 风口处风压及炉顶压力2.10 煤气发生量2.11 矿比及渣比2.12 劳动生产率2.13 炼铁工序能耗2.14 力消耗指标3.1 氧气3.2 氮气3.3 高炉煤气及焦炉煤气3.4 蒸汽3.5 压缩空气3.6 电3.7 水4主要产品、副产品产量及主要原燃料、辅料消耗量4.1 主要产品、副产品产量4.1.1 生铁年产量4.1.2 炉渣年产量4.1.3 高炉煤气发生量4.1.4 煤气灰年产量4.1.5 矿粉年产量4.1.6 碎焦年产量4.2 主要原燃料、辅料消耗量4.2.1 矿石年消耗量4.2.2 冶金焦年消耗量4.2.3 喷吹用煤粉年消耗量4.2.4 石灰石年消耗量4.2.5 炮泥、沟泥年消耗量5基本建设经济指标(参考资料)5.1 投资5.2 设备重量5.3 设备装机电容量5.4 车间(厂)占地面积5.5 车间(厂)定员305.6 耐火材料用量5.7 钢材用量5.8 水泥用量附录1.大型高炉拟采用的新技术附录2.对高炉用原燃料理化性能要求附录3.高炉系统包括范围附录4.代号1 .编写说明本“指标”系根据院里要求并结合我专业具体情况和可能进行编写的。

为便于选用,现对本“指标”的编写作如下说明1.1 本“指标”是按新建、改建的n1000m的高炉编写的;1.2 高炉按70〜80年代的装备水平设计,采用各项行之有效的新技术、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同时考虑必要的环保措施,拟采用的新技术见附录1;1.3 “指标”系按高炉系统(即包括系统的辅助、公用设施在内)编写的,高炉系统包括范围见附录3;1.4 本“指标”是以贯彻精料方针为基础而编写的,对各种原燃料理化性能的要求参见附录2;1.5 本“指标”的编写,尽量参考国内外有代表性高炉的先进指标,并尽可能提出今后选用数据,但对于某些数据不全,数据范围较大者只列出部分国内外实例供选用参考;1.6 在作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条件的变化,对各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2 .主要操作技术指标2.1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K)及日产量(P)设计年平均Ka=2.0〜2.3(t/m3-d);Pa=(2.0〜2.3)Vu(t/d)作业率为100%寸,Pl00=Pa/年平均作业率(t/d)设备设计最大Kmak2.3〜2.6(t/m3•d)Pma>=(2.3〜2.6)Vu(t/d)=1.1Pa2.2 年平均作业率及休风率2.2.1 当去掉大、中修时间时年平均作业率:97〜99%(355〜360天/年)年平均休风率:1〜3%2.2.2 当考虑大、中修时间在内时(设计计算一代年平均产量用)一代年平均作业率:93〜95%一代年平均工作天数:340〜345天(1)年平均作业率=(年规定工作时间-年休风时间)/年规定工作时间(2)休风率=年休风时间/年规定工作时间(3)年规定工作时间=日历时间-大中修时间(4)休风时间包括计划小修及各种非计划休风时间年日历时间-一代平均大中修时间-年平均休风时间(5)一代年平均作业率=年日历时间2.3燃料比、焦比及煤比n3000m级1000〜3000m月平均最佳燃料比(kg/t-P)490500480焦比(kg/t-P)390400360煤比(kg/t-P)100100120折算焦比(kg/t-P)470〜480480〜490460〜470注:(1)上表数值均为入炉值,没包括损失在内;(2)设计喷煤能力按120〜150kg/t-P计,煤粉置换比按0.8〜0.9计。

3)上表数字主要参考首钢条件制定,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计算调整2.4 综合冶炼强度年平均综合冶强Ia=1.0〜1.1(t/m3•d)月平均最高冶强1.2〜1.25(t/m3-d)风机设计能力Ima>=1.3〜1.35(t/m3•d)(可按月平均最高乘1.1考虑)2.5 入炉干风量(UB)及高炉煤气发生量(UBg)2.5.1 入炉干风量:一般为1100〜1350(Nm/t-P)具体计算:Ub=I・U/K(NnYt-P)或Vb=VUI•U/1440(Nr3/min)U:每吨燃料耗风量,一般可取2400〜2700Nmt,此值与燃料成分、燃料比、生铁含量、氮在鼓风及煤气中含量及炉顶煤气成分等有关,其近似值计算公式如下:(RXCr)-CtU=X1000(Nm3/t)0.536x(CQ+CO+CH•R•a式中:R:燃料比(t/t)Cr:燃料平均固定碳含量(为,一般为84〜85%C:生铁中碳含量(衿,一般为3〜4%a:氮在空气与煤气中含量比,一般选1.3〜1.45;CaCOCH:煤气中此三种组分的含量(为,具和一般为〜40%大型高炉漏风损失按3〜8涉算2.5.2 高炉煤气发生量:Vbg一般Vbg=(1.4~1.45)VB(Nr3/min)或1550〜1900Nm3/t-P高炉煤气发热值为700〜800Kcal/Nm3(2930〜3349KJ/Nnn)宝钢高炉(2X4063n3i):VbG=1540〜1640Nni/t-P煤气发热值为780±50Kcal/Nm3(3266±209KJ/Nn3i)2.6 富氧、富氧率(①2)2.6.1 利用余氧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6.2 设专机供氧时,富氧率一般w3%设备最大能力按4峨计富氧量:Vo2=(60xVb•①2)/(%-0.21)(Nm/h)式中0c:氧气纯度(%,一般为99.5%反算富氧率:①2=[VO2X(a-0.21)]/(60XVO(如注:Vb为不富氧时之鼓风量,设富氧后鼓风体积(风量加氧量)不变2.7 热风温度Tb2.7.1 新建高炉:设计操作风温1200c(年平均),设计最高风温1250〜1300Co2.7.2 现有热风炉改造后:设计操作风温A1100C(年平均),设计最高风温A1200Co有条件的厂,热风炉大修也应按新建高炉风温标准进行设计2.8 鼓风湿度W(g/Nni)2.8.1 加湿鼓风操作时,鼓风湿度原则上应按当地季节平均最高大气湿度确定宝钢:30g/Nm32.8.2 沿海及南方大气湿度大,而且波动较大的地区可设脱湿鼓风设施宝钢:全年平均鼓风湿度按10g/Nm3设计脱湿机能力按全年可能稳定的湿度设计宝钢按全年平均脱湿5g/Nmt夏季最大脱湿9g/Nm3考虑2.9 风口处风压(Pb)及炉顶压力(R)自与R应根据高炉大小选定合适值,并分别选定设备设计值及年平均操作值1000〜2000>2000〜3000>3000炉顶压力(kg/cm2)设计2.0〜2.52.0〜2.52.5〜3.0年平均操作1.5〜2.01.5〜2.02.0〜2.5风口前风压(kg/cm2)设计3.2〜3.93.4〜4.34.3〜5.2年平均操作2.7〜3.42.9〜3.83.8〜4.7料柱阻损(kg/cm2)1.2〜1.41.4〜1.81.6〜2.2送风系统阻损(kg/cm2)0.20.20.2注:1kg/cm2=1.013bar=1bar=105R2.10 煤气发生量使用过筛矿的高压高炉一般为10〜20kg/t-P宝钢设计:10kg/t-P;日本大型高炉:8〜15kg/t-P;首钢新2#高炉(1327m):10〜15kg/t-P.2.11 矿比及渣比2.11.1 矿比:首钢:1650〜1680kg/t-P;宝钢:1645kg/t-P;日本高炉:160〜1660kg/t-P。

2.11.2 渣比:首钢:330〜350kg/t-P;(国内先进)宝钢:320kg/t-P;日本高炉:270〜330kg/t-P;国内重点:一般为500〜550kg/t-P2.12 劳动生产率:与高炉大小、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等有关1980年1981年1982年国内重点企业平均(吨/人•年)130213541282首钢最高:2632吨/人•年(1980年)武钢最高:2239吨/人•年(1979年)鞍钢最高:2873吨/人•年(1979)唐钢方案(1984年):2554吨/人•年(2X1200m)太钢规划(1982年):3906吨/人•年(1X1800m)马钢及梅山建厂报告:3804吨/人•年(1984年,1X2500n3i)宝钢高炉设计:14700吨/人•年(2x4063rri)苏联各级高炉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关系(以2000m高炉为100)2000m32700m35000m3劳动生产率比值:100123200根据我国劳动组织、生产管理、行政系统的具体情况,建议各级高炉选用的劳动生产率(吨/人•年):1000m3级2000m3级3000m3级4000m3级劳动生产率:2500〜30003000〜40004000〜50006000〜70002.13炼铁工序能耗(kg标准煤/t-P)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梅山424481477483首钢521510.4483482479武钢522503499504首钢新2#452.2455.1423.8首钢全厂1983年4月平均:462.7kg标准煤/t-P;太钢规划(1983年):441kg标准煤/t-P。

世界主要产钢国(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炼铁工序能耗多小于450kg标准煤/t-P,一般为340〜500kg标准煤/t-P冶金部(81)冶能字第1381号通知炼铁工序节约能源的规定(试行)划分的等级如下:能耗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工序能耗,kg标准煤/t-P<490<530<580新设计的大型高炉应根据各项能源消耗收支进行计算一般可取440〜490kg标准煤/t-P3.主要动力消耗指标3.1 氧气3.1.1 一般用氧量:0.1〜0.2Nm/t-P.3.1.2 富氧鼓风时:按富氧率计算出富氧量(Nm/h),再按小时产铁量计算出氧气单耗(Nr3/t-P)(参见操作指标富氧部分)宝钢:一般用氧量:0.1Nm3/t-P;富氧3%寸,氧气单耗41.1Nm3/t-P英国雷德卡高炉(2X4063):富氧3%寸,氧气单耗43.2Nm/t-P;日本君津3#、4#高炉(4063)1977.12—1978.4:一般氧气单耗0.1Nm/t-P3.2 氮气3.2.1 采用无钟炉顶时需用:40〜60Nmt-P(小炉子选大值)3.2.2 喷吹烟煤时需用20Nmt-P宝钢高炉用无料钟时:30Nmt-P;11000Nm3/h英国雷德卡(2X4063)用无料钟时:38.4Nm3/t-P;首钢新2#:45〜65Nmt-P(约平均);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