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推荐…………………………………………………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副题名」:Specification for levee project construction「起草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编「标准号」:SL 260-98「代 替标准」:堤防工程技术规范》SL 51-93「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发布「发布日期」:1998-10-27发布「实施日期」:1998-11-01 实施「批准文号」:水国科 [1998]454号「批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98的通知水国科 [1998]454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主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编制完成的《堤防工程施工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原SL51-93《堤防工程技术规范》同时废止本标准自1998年11月1 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全 文」: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前 言《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在90年代初已列入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明确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写为适应当时大量新建和扩建堤防工程建设的急需,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以科教标[1992]27号文下达“关于编制行业标准《堤防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明确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规范的编写内容暂定为碾压土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93年4 月10日水利部以水建[1993]207 号文将SL51—93《堤防工程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发布,并于同年7 月1 日起实施1995年4 月22日~23日,水利部建设司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编写大纲审查会,并以水利部建技「1995」15号文下达了“关于组织编写《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规范编写组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碾压式土堤、吹填及放淤筑堤、砌石(墙)堤、混凝土墙(堤)等施工技术的经验;检索、翻译了部分国外堤防工程施工资料;并对一些堤防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1998年9 月 23 日~25日,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在安徽省蚌埠市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送审稿)审查会经审定的《堤防工程施工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施工准备、度汛与导流 、筑堤材料、堤基施工、堤身填筑与砌筑、防护工程施工、管理设施施工、加固与扩建、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共十一章《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堤防工程施工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堤防工程施工规范》主要起草人:林昭 朱均玉 李良义1 总则1.0.1 为适应堤防工程施工的需要,规范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不留隐患,使修筑的堤防工程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具有抗御相应洪水的能力,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1 、2 、3 级堤防工程的施工;4 、5 级堤防工程施工应参照执行1.0.3 堤防工程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重大设计变更应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1.0.4 堤防工程施工应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1.0.5 堤防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经省、部级鉴定,并经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1.0.6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注意施工安全,做好施工环境和文物保护工作1.0.7 堤防工程应及时进行验收,并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和土地还耕等工作1.0.8 堤防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施工准备2.1 一般规定2.1.1 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对合同或设计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结合施工具体条件编制施工设计l 、2 级堤防工程施工可分段(或分项)编制,跨年度工程还应分年编制2.1.2 开工前,应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并做好“四通一平”、临建工程、各种设备和器材等的准备工作2.1.3 取土区和弃土堆放场地应少占耕地,不妨碍行洪和引排水,并做好现场勘定工作2.1.4 应根据水文气象资料合理安排施工计划2.2 测量、放样2.2.1 堤防工程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位置允许误差士30mm~士50mm,高程允许误差士30mm. 2.2.2 堤防断面放样、立模、填筑轮廓,宜根据不同堤型相隔一定距离设立样架,其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平面为士50mm,高程为士30mm,堤轴线点为士30mm. 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
2.2.3 堤防基线的永久标石、标架埋设必须牢固,施工中须严加保护,并及时检查维护,定时核查、校正2.2.4 堤身放样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堤基、堤身的沉降量2.3 料场核查2.3.1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料场进行现场核查,内容如下:1 料场位置、开挖范围和开采条件,并对 可开采土料厚度及储量作出估算;2 了解料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采料时受水位变动影响的情况;3 普查料场土质和土的天然含水量;4 根据设计要求对料场土质做简易鉴别,对筑堤土料的适用性做初步评估,简易鉴别方法见附录A ;5 核查土料特性,采集代表性土样按GBJ123—8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做颗粒组成、粘性土的液塑限和击实、砂性土的相对密度等试验2.3.2 料场土料的可开采储量应大于填筑需要量的1.5 倍2.3.3 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划定取土区,并设立标志严禁在堤身两侧设计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取土2.4 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2.4.1 施工机械、施工工具、设备及材料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强度合理安排与调配。
2.4.2 检修与预制件加工等附属企业与设施,应按所需规模及时安排2.4.3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应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并应事先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3 度汛与导流3.0.1 堤防工程施工期的度汛、导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编制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3.0.2 堤防工程跨汛期施工时,其度汛、导流的洪水标准,应根据不同的挡水体类别和堤防工程级别,按表3.0.2 采用表3.0.2 度汛、导流的洪水标准┌────────────┬─────────┬─────┐│ ╲洪水标准╲堤防工程│ │ ││╲(年一遇)╲级别│ l 、2 级 │3 级及以下│挡水体类别╲ ╲ ││ │├────────────┼─────────┼─────┤│ 堤防 │10~20 │ 5 ~10 │├────────────┼─────────┼─────┤│围 堰 │5 ~10 │ 3~5 │└────────────┴─────────┴─────┘3.0.3 挡水堤身或围堰顶部高程,应按照度汛洪水标准的静水位加波浪爬高与安全加高确定。
当度汛洪水位的水面吹程小于500m、风速在5 级(10m /s )以下时,堤(堰);顶高程可仅考虑安全加高安全加高按表3.0.3 的规定取值表3.0.3 堤防及围堰施工度汛、导流安全加高值┌───────┬──┬──┬──┐│堤防工程级别 │ l │2 │ 3 │├────┬──┼──┼──┼──┤│安全加高│堤防│1.0 │0.8 │0.7 ││ (m )├──┼──┼──┼──┤│ │围堰│0.7 │0.5 │0.5 │└─── ─┴──┴──┴──┴──┘3.0.4 度汛时如遇超标准洪水,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0.5 围堰截流方案应根据龙口水流特征、抛投物料种类和施工条件选定,并应备足物料及运输机具合龙后应注意闭气,保证围堰上升速度高于水位上涨速度3.0.6 挡水围堰拆除前,应对围堰保护区进行清理,并对挡水位以下的堤防工程和建筑物进行分部工程验收4 筑堤材料4.1 堤料选择4.1.1 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质、天然含水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因素选择取料区4.1.2 淤泥土、杂质土、冻土块、膨胀土、分散性粘土等特殊土料,一般不宜用于筑堤身,若必须采用时,应有技术论证,并需制定专门的施工工艺。
4.1.3 土石混合堤、砌石墙(堤)以及混凝土墙(堤)施工所采用的石料和砂(砾)料质量,应符合SDJ17 —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要求4.1.4 拌制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的水泥、砂石骨料、水、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4.1.5 应根据反滤准则选择反滤层不同粒径组成的反滤料4.2 堤料采集与选购4.2.1 陆上料区开挖前必须将其表层的杂质和耕作土、植物根系等清除;水下料区开挖前应将表层稀软淤土清除4.2.2 土料的开采应根据料场具体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料场建设1 )料场周围布置截水沟,并做好料场排水措施;2 )遇雨时,坑口坡道宜用防水编织布覆盖保护2 土料开采方式1 )土料的天然含水量接近施工控制下限值时,宜采用立面开挖;若含水量偏大,宜采用平面开挖2 )当层状土料有须剔除的不合格料层时,宜用平面开挖,当层状士料允许掺混时,宜用立面开挖3 )冬季施工采料,宜用立面开挖3 取土坑壁应稳定,立面开挖时,严禁掏底施工4.2.3 不同粒径组的反滤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筛选加工或选购,并需按不同粒径组分别堆放;用非织造土工织物代替时,其选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反滤准则。
4.2.4 堤身及堤基结构采用的土工织物、加筋材料、土工防渗膜、塑料排水板及止水带等土工合成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选购,并应有相应的技术参数资料、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4.2.5 采集或选购的石料,除应满足岩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外,砌筑用石料的形状、尺寸和块重,还应符合表4.2.5 的质量标准表4.2.5 石料形状尺寸质量标准表┌──┬────────────── ────────────│ │质量 标 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