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苦糖》教学设计3

letao****1852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33KB
约8页
文档ID:180118082
《苦糖》教学设计3_第1页
1/8

《苦糖》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的文章本文以“苦糖”为中心线索,记叙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往事  “糖”本来是甜的,而本文作者却说是“苦糖”,这强烈的反差又是为什么呢?  可想而知,“苦糖”必然承载了一个孩子儿童时代一段深沉而又苦涩的记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还是孩子的“我”对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甜甜的、神奇的滋味促使“我”鼓起勇气,开始了让“我”一生都为之难忘——偷吃白糖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近乎着魔的“我”在一个多月后用自己的小手蘸完了罐子里的最后一粒糖端午节到了,当母亲小心翼翼地从屋梁上拿下那个空罐子的时候,此时的“我”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早已为一顿饱打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或许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我”的心里更好受一些可出人意料的是抱着空罐子发呆的母亲,对“我”竟然连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于是在那一刹那曾经令人陶醉的神奇的“甜”使“我”的全部身心变得近乎苦涩,也是从那一刻起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我”的心灵:“我”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这个信念在“我”的心中成了永恒,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回到故乡,“我”总会带一些白糖,而自己却从那件事后很少再吃白糖。

糖是甜的,是“我”曾经向往的、令“我”陶醉的神物,却带给了母亲伤害,带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这就是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用“苦糖”做文题的原因所在!  文章自始至终以作者的口吻叙述,并没有太多直接描写母亲的语言,但母亲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朴实而又伟大的母亲!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课件  2.《感悟母爱》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挨”是多音字,本课读“€醝”,表示“遭受”之义梁”字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忽略刀字旁边的两点,同时注意与“高粱”的“粱”区分开罐、蘸”这两个字结构都比较复杂,要注意指导书写舔”要注意最后的两点  2.朗读指导  课标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然落实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应有不同的针对性就本文来讲,应着重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我”在整个偷吃白糖的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找出来,分别读一读:“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读一读,那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就不言而喻了  3.阅读教学  (1)对词语的理解,除了运用工具书外,更重要的还是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放在文中去理解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如:“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这些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评价文本学生在学过本课之后,一定会有许多想法和做法,如:想象多年后“我”拿着白糖回家探亲的情景,想象母亲抱着空罐子时的内心想法;还可以不同人的身份说话……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各抒己见  (3)本文对母亲的直接描写并不多,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和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推想课文中词句表达的深刻性,感悟母亲的内心世界这一步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题目,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  4.活动提示  (1)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感悟母爱》这一本书,并畅谈各自的感受  (2)设计一个心理沟通卡,并让学生填写后交给妈妈。

  5.课时安排:建议2~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对于文中出现的“在”和“再”应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辨别字义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重点理解“苦”字的含义  相关资料  糖的秘密:人们都喜欢甜味,甜味与糖是联系着的蔗糖、麦芽糖等是大家熟悉的糖,它们不仅味道甜,而且还是供应人体能量的物质  表达 我的愿望  教材分析  什么是愿望?词典中的解释是希望将来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的心愿每个人都有心愿,却又各不相同《等我也长了胡子》作者的愿望是爸爸不再骗他;《播种希望的日子》中的“我”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种出西瓜;《苦糖》中的“我”则希望让自己的母亲天天都有白糖吃本次表达训练的安排,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充满真情、充满想象的文章  教学目标  1.学生表达交流各自的愿望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清晰、连贯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充满想象的习作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世界名人成长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联系学习过的课文,找到撞击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本板块学习过的课文中,文中的“我”都有哪些愿望?他们的哪个愿望引起了你的共鸣?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联系生活,找准切入点,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素材  谁都会有愿望,而且各不相同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你已经实现了的愿望?哪些虽然没能实现,但极有可能实现?哪些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可能或根本没有可能实现的愿望?  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讲给同学们听  3.指导习作,找寻启发点,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先确定自己想写现实一点的愿望,还是想象类的愿望  在这样的文章中,我们都应该写些什么呢?需要在自己作文字里行间回答哪几方面问题?  (1)我的愿望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愿望?  (3)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我做过哪些努力?  (4)假如实现了这样的一个愿望,我又会有哪些表现?  4.文章开篇指导:  (1)开门见山  要写什么直接说出来,直接进入文章主要内容例如我们要写《我的愿望》这篇文章,可以这样开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心中想要达成的愿望,那就是,我希望自己能……”这样的表达直接引出了作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2)逐渐深入  开始的几句话作为引导,慢慢接近作文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我的愿望》为例,可以这样开头:“那天同学过生日,我们好多同学都去表示祝贺就在吹蜡烛时,有同学说:‘闭上眼睛,许个愿啊。

’听了这话,我的心中不由得一动:我的愿望又是什么呢……”这样就可把作文的内容引出来了这样的写法含蓄、引人深思  (3)设置问题  记得以前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课文叫做《奇异的海底世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一开头就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吧!”这样一个问题直接就引入正题,引入要写的内容,提起读者兴趣想一想,《我的愿望》要怎么设置问题?  5.动笔作文,写完后,读一读,修改并抄写到作文本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