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第03课时认识线段(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0.56KB
约7页
文档ID:360794777
第一单元第03课时认识线段(大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_第1页
1/7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2.学会用尺子测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同桌互助学会画线段,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3.建立图形意识,培养数感与空间感的结合重 点体验线段的基本特征,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难 点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学情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的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二年级孩子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已经对直直的“边”、“线”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脑海中关于图形的已有观念仅仅处于朦胧状态,而认知发展又深深地受到“视知觉”的影响,所以他们在面对一堆抽象的平面图形时,小脑袋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曲线是不是线段?书的边缘是线段吗?……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孩子们通过实践产生认知冲突后,在不断地探索中去发现不一样的几何奥秘。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毛线、直尺、画笔等(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猜谜游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谁有办法来量一量这根毛线的长度?”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1.温故知新:下面物体分别长多少厘米? 铁钉长(  )厘米        树叶长(  )厘米2.猜谜游戏引入:(1)谜题:一根根,一条条,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打一常用物)(2)预设:谜底:毛线3.变曲为直(1)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2)提问:“谁有办法来量一量毛线的长度?”预设:可以先把毛线拉直,然后用尺子测量长度学习任务一:亲身体验,感知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知线段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教学例61.感知线段的直1)提问: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拉紧这根线,有什么感受?预设:变直了(2) 提问:谁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把这根弯弯的毛线拉直呢?预设:1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2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3)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4)小结: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如果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预设: 不是,它是弯的,不是线段6)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提问:把线段向不同方向拉后,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怎样可以判断?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直的)2.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1)提问:用手捏住的两个点叫什么?(板书:端点)(2)除了直这个特点外,你还发现了什么?预设: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3.感知线段有长短教师出示数学书1)(指着数学书封面的长)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可以看作是线段吗?(可以)它的端点在哪? (2)(指着数学书封面的宽)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还可以看作是线段吗?(可以)(3)数学书封面的这两条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这两条线段长度相同吗?(4)小结:线段有长短板书:有长短)(5)想一想,什么决定了线段的长短?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说明: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4.感知身边的线段1)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黑板边、课桌边、书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吗?(2)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能看成线段呢?(3)四人小组一起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4)小结:生活中的线段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学习任务二:观察比较,认识线段【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线段的样子,来引导学生再次内化通过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内化知识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征1.比较中发现特征(1)比较:仔细观察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2)提问:这些线段方向不同、长短不一,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3)想象:线段是什么样子的?(4)小结:不管是方向不同还是长短不一,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就是线段2.小试牛刀(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学习任务三:实践操作,量画线段【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通过量一量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线段是可以度量的这一特征;通过画一画创作出线段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1.量线段1)学生自主量一量:教材第5页的三条线段。

2)小组间互相汇报测得的结果,(3)小结:测量线段的方法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一样 方法一:线段的左端对准刻度0线段的右端对着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方法二:从尺子的任意一个刻度量起,用后面的刻度减前面的刻度2.学画线段1)学生任意画一条线段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例7:①试一试:你会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吗?②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的预设:从尺的刻度0 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 的地方停止 ③想一想,还可以从哪里画到哪里? 预设:也可以从尺子的任意一个刻度画起,画到这个刻度再加3厘米对应的刻度处④你觉得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预设:在画一定长度线段的过程中,刻度尺不能移动,也不要忘记画上线段的端点3.小试牛刀(1)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4.认识各种测量工具教学教材第6页:你知道吗?(1)由于测量的具体环境不同、要求不同,人们发明了各具特点的长度测量工具,实际测量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3)同学们知道这些测量工具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吗?互相说一说 学习任务四:达标练习 巩固成果【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样并有趣,富有思考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的有效途径。

通过找线段、画线段、数线段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观察尺子、运用尺子,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线段特征的认识1. 填一填蜗牛已经爬了( )厘米,再爬( )厘米就到家了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3.画一画1)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2)再画一条比4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再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4.数一数下图中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作业设计】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7题;2. 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1.线段是直的认识线段2.有 2 个端点3.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1.先确定一个端点量画线段 2.再把尺子的刻度0与端点对齐 3.从刻度0开始沿尺子画到刻度几的地方,标出右侧端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