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福州茶亭的“十番音乐”是2006年国务院国发出〔2006〕18号文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音乐”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音乐,产生于元代以前,一直保留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但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给民间传统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十番音乐”因其缺少有效的经济来源而缺少继承人,目前有可能出现消亡的危险本文将从“茶亭十番”传统音乐为案例对象出发,通过调查、采访、对比分析等形式,深入的介绍了“茶亭十番”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剖析了“十番音乐”历史的文化价值、艺术学术价值、社会经济价值陈述“茶亭十番”传统民间音乐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及传承和保护的情况并针对如何有效的传承和保护“茶亭十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 福州“茶亭十番”起源及发展(一)“茶亭十番”音乐的名称茶亭十番音乐又称“十欢”、“十番”、“叶欢”因为福州十番音乐历来最聚集、最繁盛的地方在茶亭一带,惟有茶亭的“十番”,被福州的百姓公认为十番音乐的“正宗”十番”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福建别称“闽”,“闽”与“番”意思相近,为十种闽乐器演奏称“十番”;有的认为,按清朝乾隆年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番者更番之谓”,应是多件乐器轮番演奏而得名;还有的认为,福州话“番”与“欢”同意,“番”由“欢”所演变,取欢乐之意来命名。
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二)“茶亭十番”音乐的历史起源关于福州十番音乐的历史起源,相传在宋代以前,南门至洋头口的驿道有一位僧人化缘,为南来北往的行人建立凉亭,整日煮茶施舍行人,久而久之,过往行人均乐于休憩于此明、清以后,民居发展,渐趋繁荣,衍成街市,也即是现在的茶亭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舞龙时这种用来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化出来,成为单独演奏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狼串、大小锣、大小钹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赛会、婚丧寿喜时敲打一番当装点仪式还显得单调感到不满足时,便考虑加进管弦乐器,包括笛子、逗管、椰胡,同时加进了清鼓、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种管弦乐器多用双数,即双笛双管、双胡这时所用乐器已有十种,乐队规模基本成型三)“茶亭十番”音乐的发展历程福州十番音乐的发祥地在茶亭,它最早形成流行于城市,并逐步向周边农村及福州的五区、八县还流传到宁德、建阳、南平、古田、福安、柘荣、霞浦清朝乾隆年间是其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据著名茶亭十番老艺人许大顺(小名牛仔师)说:“相传乾隆四十年(1775年)元宵,茶亭的十番班社曾参加在南校场(今福州五一广场)的演奏比赛,并大获盛誉。
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 十番音乐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是在民国年间在民国16年(1927年),福州仓山下渡尾迎“三圣王”庙会,前来参加演奏的十番班社竟多达五十余班民国11年(1922年),福州茶亭“鹤鸣皋”班赴香港,为庆贺英国女王加晚演出民国20年农历三月廿五,“三听月楼”班赴港及新加坡演出 近代多个十番民间乐团多次赴港澳台进行交流演出2006年5月20日,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 “茶亭十番”音乐的现状(一) 政府法律法规保护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在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抢救工程的通知后,福建省成立了民间文化学会,吸纳福州民间乐团成为会员,在福州十番音乐申请通过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福州市政府政府拨出专款5万元给福州市民间乐团,专门用于对福州民间乐团的抢救、发展福州十番音乐的经费在一时之间福州十番音乐红极一时,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他们通过民间交流的方式组团去过香港交流演出,去过台湾马祖授课等。
但时间不长,在福州市政府及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调动后,每届领导人对十番音乐的重视程度每况愈下,甚至到了后期如果没有特殊的演出需要基本上很少与十番音乐的乐团成员进行交流在早些年台江区委的支持下出版了《福州十番音乐》这一本书,但是印刷数量非常的少,目前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除了王道辉团长等部分成员手上还有几本之外,其他都很难见到二) 政府对“茶亭十番”的扶持力度不足笔者通过采风的形式与民间的老艺人“十番音乐”继承人王道辉及“十番音乐”乐团、台江区文化馆馆长陈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现在政府对“十番音乐”保护情况实在令人堪忧王道辉不仅仅是十番音乐的继承人而且是福州“十番音乐”乐团的团长,据王道辉介绍目前“茶亭十番”音乐的民间组织一直都没有固定的资金和经费来满足日常的排练所需的费用更多的费用来源都是靠参加演出获得的出场费来维持甚至目前“茶亭十番”乐团里面使用的各种乐器都是成员们个人从口袋里掏钱出来进行购买的笔者在采风时多次无法找寻到“十番音乐”日常的地方,后来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十番音乐”在福州的“大本营”,而且这个大本营居然是在台江区文化馆里面的一个小房子,根本满足不了日常“十番音乐”的训练需求据介绍这个日常练习的场所还是与其他乐团采用轮班制共用的场所。
三)“茶亭十番”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目前在福州能够找出能完整演奏十番音乐的人现存的仅仅只有几十个人,而且都是凭借个人爱好而凑在一起进行研究的现在组成的乐团也仅仅只是民间乐团的性质,平常演练也都是通过互相联系,自己探讨研究王道辉团长表示年轻人不爱学这门手艺,十番对技术的要求太高了数十年的艺术磨砺对他而言是学好基本功的必经阶段,而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切实际现在的年轻人相对比较浮躁,宁愿通过一个月或者几天的时间去学习吉他或者流行音乐,而不太愿意下苦功夫去学习这个也是十番音乐目前普及程度很低的主要原因为抢救、保护和传承十番音乐,推动十番音乐在中小学的普及与发展,07年12月6日,台江区先期投入5万元资金,在台江区第四中心小学开设十番音乐少儿培训班,挑选了40名有一定音乐天赋的同学,编为管乐班、弦乐班、打击乐班3个班,由十番音乐老艺人、专家进行专门培训福州市首个十番音乐少儿培训基地在台江第四中心小学正式挂牌成立但是因为是在小学中开办的培训班,小孩子对音乐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与成人相比层次远远不够另外小学生一毕业以后到外地读书,基本上原本的组团也就变得七零八落了三、 福州“十番音乐”的重要价值(一)“十番音乐”历史的文化价值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因为中华民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民族个性、审美趣味,这些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民族凝聚力,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十番音乐的传播和继承更多都是依赖人的口耳相传,通过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方式,是流传在福州民间的活文化,这些都是群众在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民间的思想精华、文化观念,反应了本地区民族的思想灵魂和文化核心福州十番音乐传承了地区文化、民族精神的精髓,他们作为民族形成过程的历史见证,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精神情感的活生态遗存,在今天仍然以其与各地区人民生存发展的紧密联系表现出他的重要性,其历史文化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重要福州十番音乐是民族的生命动力和精神依托的体现,具有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精神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二)“十番音乐”艺术学术价值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是乐器的活化石。
如狼串,在敦煌石窟、云岗石窟的北魏壁画与雕刻中,均有不少演奏狼串的形象云锣和逗管分别在《元史·礼乐志》及北宋时我省闽清籍音乐家陈旸所著的《乐书》中均有记载如果将福州十番音乐与其他相应的文化艺术形式比较研究的话,它和河洛文化、中原古音之间渊源和传承关系,有非常值得研究考证的学术价值通过对了解十番音乐的曲牌曲调或是演奏形式,我们都可以形象的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表达了古人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福州十番音乐独特、浓郁精妙的艺术特色和艺术学术价值深深的吸引着人们三)“十番音乐”的社会经济价值十番音乐为民族民间文化精髓,遗产资源丰富,它是福州地区历史生活的凭证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其价值己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它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学、民俗学、文化比较学、文化传播学、种族人口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都是一笔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价值的财富福州十番音乐曾三次应邀到香港、东南亚等地演出,与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友好演艺团互相学习交流,不仅扩大了影响而且更重要的体现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四、 传承和保护“茶亭十番”音乐的意义及建议“十番音乐”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音乐,产生于元代以前,一直保留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同样若是不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解决,福州“十番音乐”将同部分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一样有可能就此销声匿迹!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就是在传承中国的精神及传统文化,就是在保护自己民族的历史,保护民族的文化生产力,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精神家园、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增强国家发展软实力的现实,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音乐已成为当前所需,当务之急!(一) 以文化传承人为重点的保护方式十番音乐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它的特点就是活态性和无形性,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传统艺术财富,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所以传承人不仅是十番音乐的载体,也是它的支撑点,要保护十番音乐首先应该从传承人入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这种“活态”生存和传承的特点,决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这次采风调查,我发现目前很多十番音乐的传承人都年岁已高,十番音乐随时都有人亡歌息的危险,年轻一代的继承人又是良莠不济,十番音乐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或濒危的现实保护十番音乐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保护继承人开始首先政府要专门成立以区文化局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组成的十番音乐保护领导小组,提高十番音乐的社会认可度,这就是对十番音乐民间艺人最好的帮助和鼓励,让十番音乐民间文化承载者得到 “正名”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建立文化传承人补贴制度,适当的直接经济补贴让文化传承人能够有经费专心去研究十番音乐而不用因为过度的生活生计压力而负担,能够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承;大力支持文化传承人进行有偿传承活动,解决目前像陈道辉这样的十番音乐乐队经常演出,但是都是友情赞助,要让文化继承人劳有所得,提高文化继承人的积极性;并且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资源力量还可以将十番音乐各继承人进行研究、搜集与整理,形成类似“族谱”一样的相关书籍,让继承更有延续性,让十番音乐的继承人在文化继承上更加的有章可循。
二) 以有效的经济来源市场操作模式为重点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秀而蒸蒸日上,旅游业成为市场需求而如火如荼,这是人们寻求文化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必然结果十番音乐可通过国家政策引导、主流媒体宣传、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利用福州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来发展旅游经济,如三坊七巷等文化旅游境地进行融合将保护十番音乐、丰富人民生活与满足人们对古音乐和民族音乐文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改善民间艺人的生活水平,改良十番音乐目前的生态环境,改变十番音乐普及率低、参与人少等问题,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