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子网划分以及路由算法【实验目的】:1. 熟悉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以及网络参数的配置2. 熟悉静态路由算法的设置过程;3. 熟悉RIP算法的配置和运行过程实验准备】: 1. 安装Packet Tracer 5.2软件,全部采用默认安装步骤 2. 启动软件: 3. 从“File-Open”菜单打开文件“Experiment_2.pkt” 看到如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中,所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均未配置任务一】:子网划分 假设拥有一个192.168.0.0的网络号(B类地址),为每一个子网分配网络地址设全部子网的掩码为255.255.255.0则可以为每一个子网分配网络地址(子网划分的结果):1. 子网1: 192.168.1.0/242. 子网2: 192.168.2.0/243. 子网3: 192.168.3.0/244. 子网4: 192.168.4.0/245. 子网5: 192.168.5.0/246. 子网6: 192.168.6.0/247. 子网7: 192.168.7.0/241. 配置主机和服务器的IP地址双击“PC0”,在弹出窗口内选择“Config”属性页,配置PC0的IP地址,子网掩码。
我们假定子网1内, 主机PC0的IP为192.168.1.100)配置PC0的默认路由器(网关)拓扑图上,router 0显然是子网1的网关,其与子网1相连的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1.1: 类似的对PC1 进行类似的配置: IP地址:192.168.1.200 (网关一致)配置子网2下的主机PC2,PC3的IP地址,网关为192.168.2.1配置子网3下的主机PC4,PC5的IP地址,网关为192.168.3.1配置子网4下的主机PC5, Server 0的IP地址,网关为192.168.4.12.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 注意,对于每一个路由器,均有多个类型的网络接口,因此需要多个IP地址其中,与以太网(子网1,2,3,4)相连的接口是“FastEthernet0/0”接口; 而路由器之间则通过串口(Serial0/3/0)连接对于路由器“Router 0”,配置其接口:(1) 以太网(子网1)接口: 其中,on选项表示启动该接口2) 串行接口(子网5): 该接口要求进行时钟同步,因此设置Clock Rate=64000Hz配置成功以后,把鼠标放在路由器Router 0上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提示信息里看到两个接口的IP地址都已经配置成功了。
并且,路由器和子网1之间的线路也变成绿色了(畅通) 实际的路由器上,配置其参数时,大多是以文本界面的方式进行配置,注意看Config页面下方的Equivalent IOS Commands(等价的命令)例如,刚才我们对路由器1的操作,也可以用如下的命令实现:对于路由器“Router 1”,配置其接口:(1) 以太网(子网2)接口:(2) 串行接口(子网5):(3) 串行接口(子网6):配置完成后,发现更多的链路变成了绿色对于路由器“Router 2”,配置其接口:(1) 以太网(子网3)接口:(2) 串行接口(子网6):(2) 串行接口(子网7):对于路由器“Router 3”,配置其接口:(1) 以太网(子网4)接口:(2) 串行接口(子网7):配置全部完成后,观察网络拓扑,所有的链路已经变成绿色(畅通)但此时仅是物理联通,路由表并没有配置无法跨在子网之间进行IP数据报的传递3. 查看路由表: 在Packet Tracer主窗口的右侧,找到按钮“Inspect”,即放大镜图标,点击后,在路由器Router 0上单击,选择“Routing Table”,查看其路由表发现路由表只有两项,都是Router0直接相连的子网。
4. 测试与服务器(192.168.4.200)之间的连通性:(肯定是不通的,测试一下再说)(1) 双击PC0的图标,在弹出窗口中,选择“Desktop”页面,上面放置了该主机可以提供的应用程序(当然也是模拟出来的)(2) 选择“command prompt”图标,弹出类似于Windows的CMD命令行窗口3) 输入: ping 192.168.4.200,发现服务器无法连通(因为没有配置路由)【任务二】:配置静态路由(为每一个路由器人为地设置到达每一个子网的路由)1. Router 0的静态路由:(1) 双击路由器router 0, 在Config窗口里,选择route -> static为每一个子网增加静态路由2) 在弹出的窗口内输入,到达子网2的静态路由,然后单击“add”加入路由表注意: 这里Next Hop指的是下一跳路由器中距离靠近当前路由器(因为要配它的路由表)最近的一个接口的IP地址3)按照类似的方式,配置到达子网192.168.3.0, 192.168.4.0, 192.168.6.0 , 192.168.7.0的静态路由配置的结果如下:(用Inspect查看Router0的路由表)2. Router 1的静态路由:按类似的方法配置,最后结果为:3. Router 2的静态路由:按类似的方法配置,最后结果为:4. Router 4的静态路由:按类似的方法配置,最后结果为:5. 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1) 连接Server 0主机上的Web服务器。
双击Server 0主机,在Config窗口内,查看http服务器的配置:双击客户主机PC1,在Desktop窗口内,点击“Web Browser”虚拟应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内,输入http://192.168.4.200, 以便连接http服务器结果表明,PC1和Server 0之间可以通信当然,也可以用ping命令测试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任务二】:配置RIP动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机最佳路由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IGP,采用Bellman-Ford算法RFC1058是RIP version 1标准文件,RFC 2453是RIP Version 2的标准文档 针对实验任务一划分的子网,配置路由器执行RIP算法,动态产生路由表1. 配置路由器router 0执行RIP算法,并标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单击router 0的图标,点击Config窗口选择左侧的ROUTING下面的RIP项,出现如下的窗口,允许配置路由器执行RIP算法把router 0直接相连的网络号添加到路由表内,如下的所示:注意观察,随着配置RIP算法的操作(我们用的是图形界面的方式),“Equivalent IOS Commands”窗口中显示的等价操作命令。
如果是在cmd窗口中采用文本命令配置路由器的RIP算法,则应该用以下命令完成:2. 配置路由器router 1执行RIP算法,并标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3. 配置路由器router 2执行RIP算法,并标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4. 配置路由器router 2执行RIP算法,并标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5. 检查每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完成后,每一个路由器均执行RIP算法,相互交换路由信息,可以用INSPECT放大镜查看它们的路由表(方式一) 也可以用路由命令进行查看(方式二,以router 0为例),如下:(1) 单击路由器router0的图标,选择CLI命令行窗口2) 输入en命令进入路由器配置状态;系统提示符变成“Router0#”(之前,可以按键盘的回车键,以便出现Router0>提示符);(3) 输入sh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注意观察查询的结果,路由项分成C, R两类,分别代表直接交付路由,和由RIP生成的路由其中,[120/1]中的120表示管理距离(对于RIP为固定值),用于度量RIP产生路由的可信度OSPF的管理距离为110[120/1]中的1表示,距离该子网的metic(距离),自己验证一下。
思考: 路由器如何通过相互交换信息获得(更新)自己的路由表?6. 查看路由器交换RIP报文的过程:(1)选中Packet Tracer主窗口右下角的“Simulation”按钮,进入模拟模式: 该模式下,能够查看报文的交换过程2)选中“Edit Filter”按钮,将除RIP和UDP之外的选项全部去除(只捕获符合RIP和UDP的报文)(3) 连续点击“capture/forwoad”按钮,观察网络上产生的RIP v1报文传递的方向4)双击任何一个RIPv1报文,可以查看报文的详细内容在outbound PDU detail窗口内,可以查看报文的详细信息,包括RIP报文的具体内容(请自己结合RIP算法的运行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