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概述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01KB
约3页
文档ID:116762433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概述_第1页
1/3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 (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但是由于琉璃毕竟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用,其时仍然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是全部用琉璃砖瓦包砌的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增长,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

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我们追溯其源,建筑彩画也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根据目前所知的情况,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建筑物内外涂色绘画了秦汉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宋时期已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格,宋《营造法式》上有详细的规定。

明清时期更加程式化并作为建筑等级划分的一种标志考其产生与发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贱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

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

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

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