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学科学科核心核心素养素养具体表述具体表述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 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 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 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 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 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 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 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 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 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 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逻辑逻辑推理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 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 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 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 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 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 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 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 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6)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 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 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 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 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 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 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直观直观想象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 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 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 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 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 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 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 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 创新思维数学数学运算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 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 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 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 问题的基础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 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 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 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据数据分析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 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 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 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 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 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 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 规律的活动经验物理物理((4 4))物理物理观念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 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 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科学科学思维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 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 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 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 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 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实验实验探究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 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 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 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科学科学 态度态度 与责任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 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 等要素宏观辨宏观辨识与微识与微观探析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 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 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 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 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变化观变化观念与平念与平衡思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 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 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 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 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证据推证据推理与模理与模型认知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 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 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 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 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 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实验探究与创究与创新意识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 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 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 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 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化学化学((5 5))科学精科学精神与社神与社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 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 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 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会责任会责任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 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 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 社会决策生命生命观念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 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 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 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 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 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 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 命现象理性理性思维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 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 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科学探究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 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 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生物生物((4 4))社会社会责任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 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 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 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 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 相关的问题语文语文((4 4))语言语言建构建构与运用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 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 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 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 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 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 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 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 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 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 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 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 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 自觉地运用思维思维发展发展与提升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 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 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 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 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 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 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 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 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 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 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 性、批判性、独创性审美审美鉴赏鉴赏与创造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 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 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 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 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 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 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 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 字表达自己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