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1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一 、改革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n有利条件u清政权仍然具有相对充分的政治资源与政治效能 u政治精英要求变革u以前的改革要求进行体制改革 t一思变甲,即须变乙,至欲变乙,又须变丙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揭开甲午惨败,民间思救亡甲午惨败,民间思救亡1895年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主力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当时全国上下纷纷提出: 为什么自强运动的结晶北洋水师和陆军全军覆没,而同时实行维新的日本却扬眉吐气、一战而胜? 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国将不国,应该怎么办?一场要求社会变革的风暴即将在全国兴起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发动下,联名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成立了强学会、南学会,创办了许多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几次上书,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时务学堂光绪皇帝维新派的报纸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一 、改革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2)n不利因素u最高权力结构二元化u光绪皇帝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听命于慈禧u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个性与心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t西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诃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 n慈禧并非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障碍 n传统政治体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 t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进程t集权化的官僚帝国 分封制 t渐进的方式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二、变法人士的激进改革观与战略失策激进改革观 u改革必须是急剧而迅速的u与传统的断裂性 u主张“新与旧”之间的水火不容性u对激进变法的简单化的乐观预期t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n适合的改革方法u尽可能地减少改革的阻力u以渐进的方式来建立权力基础 u争取慈禧的支持或中立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改革派的战略失策n先声夺人的改革声势 u公开改革的通盘计划u大誓群臣,以定国是 u公然另起炉灶 n“快变、大变与全变”的一揽子解决方式u密集推出改革措施u裁官范围扩大 n对传统中心象征的挑战 u用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来重塑孔子 u政治策略上 “画蛇添足”u挑起新的争论n孤立与排斥慈禧的政治战略 u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u王照 、杨锐 的观点u康有为政治上的不成熟t卖西藏 与日本合为一邦 改换西服 孔子纪年 六亿两公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这是一次103天的维新运动高潮在这103天中,康有为上了36个奏章、两部书;光绪帝下了111道有关变法的上谕这些奏章和上谕,内容无所不包,恨不得立刻将中国变成现代化的富强国家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军事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三、戊戌变法的失败n制度局 n第一份密诏 u老谬昏庸之大臣 通达英勇之人u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至有拂圣意。
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处代递n第二份密诏 n袁世凯 荣禄 n慈禧再度垂帘听政 南海瀛台 n汝之变法维新,本予所许,但不料汝昏昧胡涂,胆大妄为,一至于此汝五岁入宫,继立为帝,抚养成人,以至归政予何负于汝? 而汝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播弄,如木偶然朝中亲贵重臣,无一爱戴汝者皆请予训政汉大臣中,虽一二阿顺汝者予自有法处置之n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u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慈禧免去翁同龢的职务,任命荣禄统率北洋军队翁同龢荣禄袁世凯慈禧太后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求助,袁世凯佯装同意,却向荣禄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法光绪被囚禁之处:中南海瀛台慈禧与荣禄密谋政变之处:颐和园乐寿堂 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四、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n(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n(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n(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毛泽东论维新n毛泽东: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的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n(选自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五、思考问题n1、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主要活动有哪些?n2、简述维新派与守旧派的主要论战内容n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n4、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六、参考书目n1、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 n2、王晓秋主编 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n3、刘振岚著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七、戊戌变法的余波清末新政n废科举,设学校,练新兵,派学生出洋 n厘定中央官制 n设立民意机关 资政院 谘议局n1908年颁布宪法大纲 n国会请愿运动 杨度 u湖南士绅在加速立宪方面觉醒最早,而山西士绅却在推动加快立宪的进程方面表现得更为殷切 n清政府面临巨大压力u地方谘议局到中央的资政院 u各省督抚 奕匡 u士绅官僚立宪派 u张之洞的观点n清末新政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u经济自由 u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的建立 u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u民主政制的开端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