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解析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2.50KB
约54页
文档ID:98449389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解析_第1页
1/54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重点 [小说] 《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2、分析阿Q形象阿Q是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在①妄自尊大②自轻自贱③欺凌弱者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① 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③揭示了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8、简析赵太爷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9、简析《阿Q正传》对的描写小说对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的历史教训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②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10、简析《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其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参照4),概述而言,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②批判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11、《阿Q正传》的现实主义特色主要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一、典型环境小说中的未庄是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二、典型性格阿Q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塑造方法12、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手法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

《伤逝》作者:鲁迅1、《伤逝》中悲剧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根源和思想方面原因①封建性旧社会的压迫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伤逝》以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旧社会,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这是作品一方面的思想意义②悲剧主人公接受和信奉个性解放思想是形成悲剧思想方面原因在封建性的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可能仅靠着个性解放得到解决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作品另一方面的思想意义,也是作品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特色2、分析子君形象子君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女性的形象她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接受了个性解放思想,而她只是在婚姻自主的肤浅意义上理解她又“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妇女要经济独立的思想子君形象的意义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势力对妇女的压迫的惨重,并深刻揭示了个性解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这是子君形象的意义3、《伤逝》的心理描写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是《伤逝》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并不重在事件过程的叙述,而把笔力着重放在人物感情世界和心灵波澜的抒写上对涓生,采取的是心灵自剖的方式细微地表现他的内心世界及其感情变化过程对子君的心理描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

4、《伤逝》的抒情特色浓烈的抒情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这和以叙事为主的如《阿Q正传》是迥然不同的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抒情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反复咏叹,层层递进③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④细节描写如阿随弃而复归,这一情节隽永感人《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1、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叙传特点自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概括而言,作品的两个人物,在“我”身上作者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抒发自己的感受;而陈二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色彩2、《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二妹交往可分几个阶段?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①疑惧,戒备这是开始阶段②信赖、同情③责备、规劝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3、《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的生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思想:①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②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真诚友谊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及意义?①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如“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

②(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的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5、为什么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潘先生在难中》作者:叶圣陶1、潘先生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性格特征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他把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高于一切潘先生的保全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自私庸俗、没有原则是非、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是一种灰色的卑琐人生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潘先生形象,嘲讽和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和性格特点,这是形象的主要意义2、《潘先生在难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叶圣陶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茅盾评论他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是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冷静、客观、写实,都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下分几点说明: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严格遵守让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的原则来反映生活,刻画人物②不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而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致力于人物的性格、心理刻画③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除此之外,④小说还有语言朴素,笔调幽默,结构严谨,结尾巧妙等艺术特色3、《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特色?结尾具有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揭露、嘲讽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一笔潘先生在结尾肉麻的歌颂军阀,则是为“保全自己”而没有是非没有原则了这是小市民的最劣根性这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而往上爬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小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家》作者:巴金1、《家》的思想内容《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3、分析高觉新形象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4、分析高觉慧形象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5、《家》所表现的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特色家是一部具有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但《家》和那种冷静客观地现实主义描写不同,具有巴金独特的风格,主要有二:一是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主要的是抒情方式,则是人物的心灵倾诉,通过心理描写抒情。

二、充满感情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是人物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以女性居多,因而细腻而饱含感情,又因各人的性格处境而各具特色《子夜》作者:茅盾1、“子夜”的含义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2、《子夜》的思想成就《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吴荪甫形象的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4、简析赵伯韬形象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